“初讀不識文章意,再讀已是書中人”
這句話,確實是一個真理。
我們幼年時期學習的文章,當時可能覺得枯燥無聊,但是到了一定年紀、經(jīng)歷過一些事情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當時書中的道理,都是真的。
就比如說孔乙己的長衫、脫不下,這也是近幾年很多人的人生寫照,大家質(zhì)疑孔乙己、理解孔乙己,最后成為孔乙己。
這中間我們態(tài)度的轉(zhuǎn)折,其實也是經(jīng)歷了非常多的事情之后才發(fā)生的,很多事情,當時可能真的不理解,就比如說老師經(jīng)常說的好好學習,高考是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在學校的時間可能是大家最輕松的日子了。
當時只覺得在學校過的是苦日子,但是現(xiàn)在想想,似乎在學校的生活,確實是人生中最輕松,最無憂無慮的時光了。
而《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其實也是如此。
在當初學習的時候,我們也知道這篇文章太長了,背不會,很難理解,但是到了現(xiàn)在,仔細看看文章的內(nèi)容就會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其實一直在教我們?nèi)绾纬砷L,如何跨越階層。
家窮志不窮
《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是從宋濂的第一視角出發(fā),算是一篇自傳,講述了他從小到大的事情,比如說求學求師的經(jīng)歷,以及最后自己成功之后的一些感想。
而這短短的一篇文章,其實也把整個社會的運行規(guī)律說清楚了。
這篇文章的第一小段,講述的是宋濂的家庭情況,以及對待讀書的這種方式。
小時候的宋濂,非常喜歡讀書,而他用“嗜”字來形容自己對學習的喜愛,這其實也已經(jīng)表達出了他的“極度渴望”。
在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中,其實要說誰對哪個東西“嗜”的話,估計現(xiàn)在也很難見到了。
但是因為自己家里面比較窮,沒有錢買書,所以只能從鄰居的家里面借書,借完之后自己把這些書給抄下來,然后按照約定的日期歸還。
就算是遇到了非常寒冷的天氣,就算是手已經(jīng)凍僵了,宋濂也還是會繼續(xù)抄書,然后按時把書還回去,根本不敢超過約定的時間。
也正是因為他這么講誠信,所以人家愿意把書借給他。
這其實也在告訴著我們,在人與人的相處中,誠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沒有誠信的話,那么可能下次人家就不會把書借給你了。
這短短的幾句話,其實也已經(jīng)告訴了我們,不管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只要你想學習,那么整個社會的大門都會為你敞開的。
但是這個敞開卻是有一個前提的,那就是“嗜學”,如果你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話,絕對和成功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即使宋濂生活在一個物質(zhì)條件相對來說比較落后的時代,但是他也沒有放棄自己對知識的追求,更是不懼嚴寒的去抄書,為的就是能夠?qū)W習。
我們可以再想一下,宋濂找那些藏書家借書,而藏書家的身份,絕對是非富即貴的,不然的話,他們也不可能會有那么多的藏書。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宋濂就已經(jīng)接觸到一些比較有威望的名門望族了,最起碼也是在人家面前露過臉,混個臉熟了,而這些人,說不定就是自己以后的貴人,或許機會就在那么一瞬間,如果抓得住的話,那么可能人生就會發(fā)生巨大的改變。
而在尋師問道的時候,宋濂更是把自己的“嗜學”表現(xiàn)的非常明顯。
宋濂借書木雕花板
尋師問道、不攀比、不羨慕
宋濂是窮人家的孩子,在有機會去和一些學識淵博的先生請教的時候,宋濂其實也遭到了非常多的冷嘲熱諷。
要知道,人家先生可是德高望重的,前去請教的人更是不在話下,里面可能還會有身份貴重的人,相比之下,宋濂其實只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存在而已。
這個時候,他就算是找先生請教問題,那么得到的也幾乎上都是白眼和不屑。
按照很多人的性格來說,如果在得到這樣的反饋之后,要么就不好意思再去問,要么就是生氣的走開了,然而宋濂卻并沒有這么做,他反而是恭恭敬敬的站在旁邊,也不頂撞先生,等到先生消火了之后再進行一次詢問。
其實這也在告訴我們,在我們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是會有非常多的冷嘲熱諷的,可能有些話是非常難聽的,又或者是會讓人聽了之后十分難受的。
有的人可能在遇到挫折之后,內(nèi)心因為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就變得畏畏縮縮不敢前行,可是宋濂卻告訴了大家,我們就算是受到了冷眼嘲諷,也不需要自己心里內(nèi)耗,而是讓自己的內(nèi)心變得更強大一些。
后來在宋濂求師問道的途中,和他同行的人,很多都穿著錦衣華服,要么就是帶著有珍寶的帽子,但是自己卻風塵仆仆,連個新衣服都沒有。
放到現(xiàn)在,其實就是同學穿著奢侈品高定,但是自己卻穿著有破洞的衣服。
很多人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就會非常羨慕同學,羨慕人家家里有錢,羨慕人家可以穿的那么好,可是《送東陽馬生序》卻告訴了我們,就算是看到了別人的好東西,我們也不需要攀比,不需要覺得自己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如人家。
我們要把自己的重心放在求學問道上,大家都是一起去拜師的,不管穿的如何,目的是一樣的,這也沒什么可比的,因為不羨慕是有一個前提的,在宋濂的心中,是有一件足以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情的。
有的人可能一出生就在羅馬,我們夢寐以求的終點,或許是別人一出生就在的起點,出生不是我們能選的,但是走什么樣的路,卻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
或許我們在前行的過程中,能夠看到很多不如別人的地方,也能夠看到非常多的冷眼嘲笑,但是我們心中有自己堅守的東西,有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這些東西是可以把自己從困境中給解救出來的。
可以說,宋濂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了后人,只要夠努力,是可以看到更美的風景的。
信息來源:
河北新聞網(wǎng) 《“初讀不識文章意,再讀已是書中人”“神文”《送東陽馬生序》告訴我們的人生至理→》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