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載請在后臺輸入授權(quán) 說到“人情世故”,我不得不感慨,這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詞兒。愛它,因為它讓我們這個社會看起來還有點兒人情味兒;恨它,因為它往往成了某些人利用的工具,甚至成了社會潛規(guī)則的遮羞布。李雪健老師在電視劇《少帥》中有句經(jīng)典臺詞:“江湖不是打打殺殺,那江湖是人情世故,能應(yīng)對就不容易”,可見“人情世故”比打打殺殺還要兇險。 最近有人抱怨:現(xiàn)在的年輕人怎么就不懂人情世故了?拜托,這個問題得反過來問:你們這些“懂”人情世故的人,是不是已經(jīng)搞得年輕人心里發(fā)毛了? 這年頭,年輕人不懂人情世故,真的怪他們嗎?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想想,這社會上有多少“人情世故”其實壓根兒不合理!比如說,公司里給領(lǐng)導(dǎo)送禮叫“表達(dá)心意”,不送就成了“不通人情”;再一般的同學(xué)關(guān)系,人家結(jié)婚你必須隨份子,不去就成了“不講情面”;鄰里借錢不借是“不夠朋友”,借了要不回來就是“活該倒霉”。好家伙,這是誰教的人情世故?這分明是用情誼綁架,拿世道為難??! 再說了,現(xiàn)在的年輕人可比過去的人“直”多了。他們不是不懂,是不愿意委屈自己假裝懂。他們覺得如果真心請你吃飯,那就莫帶著“下次你還我”的小算盤;如果真要幫忙,那也莫指望用人情換更多利益。這些不正是人情的本質(zhì)嗎?反倒是有些“老江湖”,一天到晚嘴上念叨“做人圓潤點”,實際上是在把人情搞成交易,結(jié)果搞得年輕人不想玩這套了。 還有些人說年輕人冷漠,不像過去的人那樣重感情走親戚、串門子。我看,這不是年輕人冷漠,而是時代變了?,F(xiàn)在人住在高樓里,想走個親戚還得提前預(yù)約,不然直接按門鈴能嚇到對方報警!再說,誰讓過去的“人情世故”有時候讓人喘不過氣來呢?小時候去走親戚,見了親戚的小孩,你得夸人家學(xué)習(xí)好,還得順手從兜里掏幾塊錢“壓歲”??上隳菚r候太小,沒意識到大人背地里說了什么:“哎呀,這孩子一看就是不聰明的樣子,將來估計也沒什么大出息”。 再看看現(xiàn)在,年輕人寧愿宅在家打游戲、刷短視頻,也不愿去摻和那些假熱鬧的應(yīng)酬。其實,他們不是不愿意交朋友,而是想交“有話直說”的朋友,想過“簡單直接”的生活。他們要的是少點套路,多點真誠。 所以,別再說年輕人“不懂人情世故”了,他們只是不愿意活在“偽人情”和“假世故”里。他們不是不懂,而是太懂了,懂到選擇直面真實,拒絕虛偽。如果你非要說他們“不會做人”,那可能是他們不想做人情世故的“人”,而更想做一個真心的“人”。 最后,我得替年輕人說一句:如果人情世故是一碗湯,那請別讓它太油膩。畢竟,清湯寡水也能暖胃,喝著舒服的,才是好味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