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書圣”地位,雖然歷經千年,但是毋庸置疑,他憑借秀逸俊美的姿態(tài),靈活多變的筆法,以及虛和散淡的書風,穩(wěn)霸書壇“尖峰位置”,后世普遍認為,書法史2000多年,沒有人能超越他。 首先可以肯定的,王羲之行書極其精妙,運筆婉轉靈動、清雅潤麗,所寫《蘭亭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無論是否學習書法,皆知其名號,歷代名家的確無法超越。 可是世人常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若論就草書境界,唐代有位“醉僧”,憑借一手放達狂逸、詭譎飛動的狂草,完美超越王羲之,乃是真正的“書法大師”,此人就是懷素。 懷素少時出家,因癡迷書法,整日在寺內鉆研,據(jù)說他練字極為刻苦,當時門口的芭蕉葉,全都寫滿字跡,用壞的毛筆堆成一個冢,這種勤學苦練的狀態(tài),使其建立穩(wěn)固基礎。 再加上青年時期,下山拜師鄔肜、顏真卿,掌握正統(tǒng)“二王”筆法,汲取創(chuàng)新思維,他的技法和風韻,更是日益精悍,尤其是晚年,游歷山川湖海,從自然萬物取法,字跡包羅萬象,融入個人情感,神韻不凡,極盡藝術之美。 明代安岐評價:“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fā)于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這種狂野至極,而回歸本真的風格,遠比王羲之草書的溫邁之氣,更加高妙和引人入勝。 甚至他49歲寫的《風流貼》,堪為古代“第一草書”,意韻之深厚,只有博士學歷才能看懂,此作內容是《二十四史》里的《王獻之王洽王珣書評》,全卷共計338字。 多用中鋒運筆,線條瘦勁有力、圓融連轉,略有幾分隸書的古樸氣韻,時而加入“錐畫沙、折釵骨”等技法,一方面體現(xiàn)靈動妙趣,另一方面深化肌理和質感。 譬如“中”字起筆有個小角,這是尖峰起筆之后,上調換鋒而形成,轉折處看似平滑,實則外圓內方,中間換鋒一次,豎畫也極少維持平直,可謂妙趣天成。 至于章法和結字層面,懷素極盡奔放的蓬勃之氣,體勢簡潔干練,姿態(tài)彎曲連綿,似有滿紙云煙,動勢和韻律感鮮明,猶如決堤的江河,盡顯磅礴之感,可是內層氣韻,沒有如此張狂,反而具有幾分爛漫質樸、虛和從容的深遠感,格調豐富。 《風流帖》此前一直被秘藏,鮮少有人見過,近期真跡慢慢問世,獲得大眾一致推崇,時常臨摹此作,可以學到最精湛的狂草筆法,領會爛漫、醇和之風,行筆灑脫自如,同時賦予作品靈魂,以及生動神采,真正進入藝術行列。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