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這塵世的“漂泊者”,只是短暫地得到了棲息。最近讀赫爾曼·黑塞《漂泊的靈魂》,看到了一個自由的生命選擇的另一種活法,也對人生的道路有了一些思考。人生其實沒有標準答案,選擇了什么,堅定地走下去,才知道會走到哪里。1877年7月2日,黑塞出生于德國南部一個叫卡爾夫的小鎮(zhèn)上。卡爾夫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自然風光優(yōu)美,生于斯,長于斯,黑塞也被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內心萌芽出詩意的種子。黑塞雖然在年輕時就離開了故鄉(xiāng),但他的精神從未真正遠離。他一生寫出40余篇鄉(xiāng)土散文作品,離不開卡爾夫這座小鎮(zhèn)所給予的靈感。卡爾夫既是黑塞出生的故鄉(xiāng),也成為他文學的故鄉(xiāng),讓他無論走多遠,在哪里漂泊,都有個心靈的歸宿。少年黑塞就表現(xiàn)出獨特的氣質,他性格內向,個性獨立,桀驁不馴,與生俱來一種流浪者的性格。某種意義上說,是大自然和文學救贖了他,是文學讓他的創(chuàng)造性得以發(fā)揮出來。黑塞的文學之路是從詩歌開始的,詩歌可以說貫穿了黑塞一生。從13歲起,他就在內心萌生了成為詩人的念頭,19歲時,首次在維也納的小雜志上發(fā)表詩歌作品,22歲時自費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詩集《浪漫之歌》。他的散文及小說作品,也充滿詩意和哲思,透著安靜之氣,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知不覺心性慢下來,穩(wěn)下來,從書本中遇見自己。年輕時候的黑塞也曾彷徨過,叛逆過,絕望過,甚至一度想自殺,但最終,在絕望的境地又迸發(fā)出了新的生命力。文字如同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讓人在幾乎面臨人生任何問題時,可以有一個角落安放靈魂。戰(zhàn)爭后的社會動蕩不安,追求物質的利己主義在社會上普遍興起,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中,黑塞感覺自己脫離了社會,變成了“局外人”。在他的《荒原狼》《流浪者之歌》《漂泊的靈魂》中,都能找到這種孤獨、漂泊之感。1915年,黑塞38歲,《漂泊的靈魂——流浪者的故事》出版。在這本書中,黑塞塑造了一個自由的流浪漢克努爾普。克努爾普不喜歡為長遠的將來設想什么、計劃什么或承諾什么,不愿受制于任何人或者制度。他有著頻繁更換住所的流浪癖,流落于城鎮(zhèn)之間,靠友人的接濟度日。但他為人正直,樸實善良,不偷也不搶,不擾亂社會。他宛如孩童般可以和遇見的所有人搭話,他能為家庭帶來愉快、明朗的氣氛,因此受人喜愛。很多人和時間賽跑,爭名逐利,或為生活奔波。克努爾普卻不會覺得浪費時間是可惜的,他活成了一個“旁觀者”,靜待人生的變化,耐心等待的同時,也享受等待的過程。當他身體不舒服,需要一個“避難所”時,接受他是自己的快樂,也是自己的榮譽。別人眼中的流亡也許是苦澀的,但對克努爾普來說,他的流亡是幸福的,專注于自我的。從世俗的視角而言,克努爾普無疑是一個失敗者,他有才華,卻甘愿被埋沒,他四肢健全,身體健康,卻靠著友人的接濟度日,他有價值,卻沒有去發(fā)揮這部分個人價值,他大概率是一個不被世俗認可和理解的生命。但從個體的角度而言,他作為一個生命而簡單的存在,在“無用”中度過了按照自己心意去活的一生。但就算一個人對自己所選擇的道路十分堅定,難免偶爾也會在靈魂深處有所質疑。畢竟,人生不管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是單行道,沒有回頭路可走。選擇了什么樣的人生,就勢必要放棄另外的可能。克努爾普最后在一場暴風雪中死去,他的靈魂到了上帝面前,坦誠自己虛度了一生。《漂泊的靈魂》背后隱藏的,是一個藝術家的良知,在他眼里,自己的解放是毫無價值的,甚至是沒有道德可言的。但克努爾普卻被告知,“他來到這個世上,就是為了給蕓蕓眾生帶去對自由的一點思念之情?!?/strong>在上帝面前,他被無分別地對待了,他的選擇被理解了,他的活法也被接納并認可了。畢竟他雖然浪跡一生,卻沒有去傷天害理,沒有違法亂紀,他內心良善,只是選擇了讓自己成為流浪者,僅此而已。《漂泊的靈魂》是黑塞本人最喜愛的作品之一。他在1935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說:“作家描繪吸引自己的東西,而克努爾普這個形象對我有極大吸引力。他是'無用的’,可他很少干壞事,比那些有用人干壞事干得少得多,而評判那些人不是我的事。我深信,若是象克努爾普這樣有才能而且富于活力的人在他的周圍世界找不到一席存身之地,那么這個世界是和克努爾普同樣有的?!?/span>一個人能否單單作為一個生命,而簡單地活著,快樂地活著?而不一定要走世俗所要求的那些路。譬如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它們簡單地存在著,就能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如果一個人能夠帶給周圍人輕松、快樂,也不失為一種能力吧,就像克努爾普,他受朋友喜歡,所以朋友也愿意對他慷慨解囊。他的受助是一種平等的、自然的“交換”,所以他不會覺得自尊受損,不會當成是同情與施舍,朋友也不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他,不會居高臨下地審判他。不過像克努爾普這樣的活法,大抵只能存在于書本中,現(xiàn)實生活里,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心安理得的只讓自己過得快活、不去創(chuàng)造價值,是不被他人認同的,也是不被自己所接納的。很多人都在為了生活奔波、忙碌,比起無所事事的快樂,人們更享受全身心投入于所做的事情中,帶來的充實和快樂。克努爾普的靈魂很輕,他對自己沒有過多的批評,他全然地接納自己,所以他可以安于自己的選擇,享受到流亡的快樂。現(xiàn)實中的我們卻不能,因為很多人都攜帶著很多“不是自我”的成分,背負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即便是很努力地在生活,依然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什么是真實?人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這些都只有靠自己去思索,是不能從書本上得知的?!?/span>這些年越來越明白一件事,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摸索前進的,沒有人做任何事情是容易的。一人一個活法。其實很多人根本不需要被教育,他們更需要被理解。偏偏理解是這個世界上最難得的事。人人有著各自獨立的思想,有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即便最親近的人之間,也不能感同身受,不能完全理解彼此。那就需要盡可能地理解自己、尊重自己,盡可能不過多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就好,明白自己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堅定地選擇自己想走的道路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