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宋開始,官方與私人編修書法叢帖的行為越來越多,宋太宗動用官方力量,命王著編纂的《淳化閣帖》,然而,這部巨著也存在一個致命缺憾,那就是所收法帖真少假多,沒有經過仔細甄別。 蘇軾、米芾就批評道:“我太宗購古今書,而使王著辨精確,定為《法帖》,此十卷是也。其間一手偽帖太半……使人慨嘆!”米芾深諳鑒定之道,一生精研晉唐筆法,如果能從他的作品入手,要比學《淳化閣帖》更真實可信,這不僅是我們追唐入晉的“捷徑”,也是“取法乎上”的上佳之選。 岳飛后人岳珂曾收集幾百件米芾真跡,精心編修成一部“史詩級”巨作,名為《英光堂米帖》。由于此作所收錄各帖的墨跡母本均已散失,所以它更顯珍貴,被國家列入“珍貴古籍名錄”。全帖內容包羅萬象,涵蓋楷、行、草多種字體,包括大中小不同字徑,橫跨米芾各個時期,不僅是學米字的“百科全書”,也是鑒定米芾書跡真?zhèn)蔚慕^佳參考。 《英光堂米帖》南宋原刻初拓本為諸版本之最佳,尤其是第三卷,更為存世孤本,也是唯一保持原石面貌者,收藏家張伯英稱贊它:“摹勒之妙,不減墨跡……宋本僅存也!”此本遞藏有序,先后歸于吳云、楊守敬、徐渭仁,如今藏于香港中文大學,是該?!?/span>北山十寶”之一。 徐渭仁在跋文中寫道:“英光堂帖世尠傳本,范大澈碑帖紀證云,豊存叔得于袁柳莊家今止一冊……因倩海鹽胡衣谷細心撫刻,務使與原本絲毫不失。余朝夕對勘,兩年而成。第倦翁當日不出善工,致行筆有不順處,茲亦仍之不改。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四月上海徐渭仁記?!?/span> 經過徐渭仁兩年多的校勘、批注,《英光堂米帖》更為清晰細致,這也為我們臨摹米字提供了方便。相比于市面可見的臺博本和其他版本,徐渭仁本筆畫細節(jié)、筆路書寫上更為細膩精到,更加纖毫畢現(xiàn)。 米芾起筆時逆鋒而入,與紙面形成的摩擦、衄挫、調鋒痕跡,在此本中可以直觀看到,行筆時的中鋒、提按、換面,轉折時的“折釵股”以及“蟹爪勾”、破鋒出筆,也清晰可辨。米芾筆法中最獨特個性的細節(jié),常因刻工不精,導致模糊,而徐渭仁本則克服了這些弊病。 《英光堂米帖》包羅萬象,將晉唐筆法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字數(shù)多、篇幅長,非常適合作為“日課”臨摹,將其中筆法學習通透,也就真正入古人門庭,水平會有質的飛躍。 經過多方努力,我們將這部“宋刻英光堂米帖”原作進行了超高清1:1等大復刻,不論是封面裝裱、正文還是題簽、題跋,都進行了纖毫畢現(xiàn)的還原,每個字與原拓一模一樣,堪稱市面上最清晰細膩的版本,并添加逐行釋文對應,非常便于您臨摹和欣賞。 |
|
來自: 墨品書法網(wǎ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