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道德經(jīng)》100句名言及思想智慧

 雨林修養(yǎng)館 2024-11-16
圖片

老子簡介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伯陽,傳說老子出生時就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人稱為老子。

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xué)家和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xué)說對中國哲學(xué)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被尊為道祖。

     《老子》,又稱《道德真經(jīng)》《道德經(jīng)》《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xué)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37章在前,從38章開始為《德經(jīng)》,并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xué)著作。

《道德經(jīng)》涵蓋了宇宙觀、認(rèn)識觀、人生觀、方法論以及處世之學(xué)、用兵之道、治國之策等。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道德經(jīng)》是除《圣經(jīng)》之外,被翻譯成外國文字發(fā)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被奉為“萬經(jīng)之王”,是我國的重要文化遺產(chǎn)。

《道德經(jīng)》被列入教育部首次向全國中小學(xué)生發(fā)布的閱讀指導(dǎo)目錄。

01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八章

【譯文】

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樣,水是天地間善的極致,給萬物提供滋養(yǎng),而自己卻安居其下而不與之爭。

感悟】

水是生命的源泉。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在日記中寫道:“做人應(yīng)該像老子所說的如水一般。沒有障礙,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壩,停下來;堤壩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為方形;容器是圓的,它成為圓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強(qiáng)?!?/span>

02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章

【翻譯講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為是,反而能更彰顯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業(yè);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長期有所長進(jìn);因為不爭,所以天下都難與之爭。

【感悟】“不爭”被道家視為一種天道自然準(zhǔn)則,它實(shí)際上是一種以不爭為爭的君子之術(shù)和處世之方。

03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七章

【翻譯講解】:天地長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其不是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長生,老子以天地體現(xiàn)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類社會。

04 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三章

【翻譯講解】:狂暴的颶風(fēng)刮不一早晨,傾盆大雨下不一天。

【感悟】老子主張“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飄風(fēng)、驟雨不能持久,故爾:暴政是不會持久的。

05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弛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十二章

【翻譯講解】:五顏六色使人眼花繚亂,五音(鏗鏘)使人聽覺不敏,五味悅口使人口味敗壞,馳馬打獵使人心發(fā)狂,珍貴的財物使人偷和搶。

【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張禁欲,而是反對縱欲。


3

1

06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九章

【翻譯講解】:把持擁有得多多的,不如適可而止。錘尖了又從而磨得鋒利無比,不可能保持長久。滿堂都是金玉,卻無法永久的守藏。身處富貴而又驕縱無度,只能自取災(zāi)殃。

【感悟】老子以盈滿、銳利為譬喻,說明金玉滿堂、富貴而驕者容易招來災(zāi)禍,主張“功遂,身退,天之道”。

07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章

【譯解】委曲反能求全,彎曲則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舊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貪多反而迷惑。

【感悟】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語,老子主張用辯證的思想,來認(rèn)識和把握社會生活的變化。

08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fù)。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十六章

【翻譯講解】:使心靈達(dá)到虛的極致,堅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體現(xiàn)主宰萬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遠(yuǎn)。

09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十九章

【翻譯講解】:保持本質(zhì)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欲(就能為道無憂)。

【感悟】老子提出素樸、寡欲的主張。絲不染為素,木未雕為樸,見素抱樸謂:不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張人不能沒有欲望,但不可有貪欲,更不能縱欲。

10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三章

【翻譯講解】:誠信不足,就會失去信任。

【感悟】 人無信不立,一個人不講信用,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


4

1

11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七章

【翻譯講解】:大道永遠(yuǎn)順應(yīng)自然而無為,但沒有一件事不是它所為。

【感悟】這是老子哲學(xué)思想的重要命題。無為并非什么都不做,無不為是對無為的作用的最高評價。

12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十四章

【翻譯講解】:踮起腳跟不能久立,跨步過大無法遠(yuǎn)行。自以為有見識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見功,自高自大的人不會有長進(jìn)。

【感悟】體現(xiàn)了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只有不違背自然,不去強(qiáng)以為意,才能達(dá)到目的。

1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五章

【翻譯講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nèi)巫匀弧?/p>

【感悟】 此句為老子理論的綱領(lǐng),闡述了老子“道”的理論中與天、地、人之間的基本關(guān)系?!暗婪ㄗ匀弧保赋鋈祟惿鐣c自然界都必須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14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十六章

【翻譯講解】:輕率就會失去根本,躁動就會失去主宰。

【感悟】《老子校詁》云:“重謂寡欲自重,輕謂縱欲自輕,二者皆以治身言。靜謂清靜無為,躁謂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國言?!?/p>

15 物壯則老。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三十章

【翻譯講解】:事物達(dá)到強(qiáng)盛之時,也就走向衰老。

【感悟】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5

1

16 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三十六章

【翻譯講解】:要讓其收縮,必先讓其張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強(qiáng)他;要廢除他,就先讓他興盛,要想奪取他,就先給予他。

【感悟】老子通過四對矛盾運(yùn)動的分析,闡述了他的辯證法思想。他把這一原則歸結(jié)為“柔弱勝剛強(qiáng)”,并認(rèn)為作戰(zhàn)和治國不能離開這一原則。

1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三章

【翻譯講解】:能了解別人的稱為機(jī)智,能認(rèn)識自己的才叫聰明。能戰(zhàn)勝別人只能說明有力氣,戰(zhàn)勝自己才叫剛強(qiáng)。知道滿足者(總感到)自己富有,身體力行者(才說明)他有遠(yuǎn)大的志向。

【感悟】此為老子精神修養(yǎng)論。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戰(zhàn)勝自己,實(shí)為做人之至要?!白灾呙鳌?,“自勝者強(qiáng)”實(shí)為千古名言。

18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四十一章

【翻譯講解】:最方正的東西卻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貴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聲音聽不到聲音,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跡。

【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釋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難以理解。因為大道具有無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難以體察,是“無狀之狀,萬物之象”。

19 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四十三章

【翻譯講解】:天下最柔的東西,反而能馳騁穿越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之中。

【感悟】“柔弱勝剛強(qiáng)”,這是老子對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20 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四十四章

【翻譯講解】:過分愛惜名聲必帶來大的損傷,過多的積聚財物,必定給自己帶來不幸。知足的人就不會遭受恥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給自己帶來危險,這樣才可以長久平安。

【感悟】常人多輕身而徇名利,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應(yīng)當(dāng)成為人們在生活中奉行的一個原則。


6

1

21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五十七章

【翻譯講解】:以正道治國,以奇計用兵,與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感悟】治國須正,用兵須奇,順應(yīng)自然,才能達(dá)到無為而治。這是老子關(guān)于治國、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2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qiáng)。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五十二章

【翻譯講解】:察見幾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強(qiáng)。

【感悟】有為者當(dāng)明察秋亳,而對外又能守持柔弱。

23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四十五章

【翻譯講解】:最完善的,總讓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虛,它的作用沒有窮盡。最正直的好似彎曲,最靈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辯的卻好像有理說不出。

【感悟】 老子認(rèn)為,事物達(dá)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現(xiàn)形式將歸于自然。

24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五十八

【翻譯講解】:禍啊,福就依傍著它,福啊,災(zāi)禍就隱含其中。

【感悟】 這是老子具有辯證思想的名言。要正確對待禍福,從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發(fā)現(xiàn)不利。毛澤東在《關(guān)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中引用了這句話,說明了“好的東西可以引出壞的結(jié)果,壞的東西可以引出好的結(jié)果”。

25 治大國若烹小鮮。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章

【翻譯講解】:治理大國就像烹煮小魚(一樣的道理)。

【感悟】 這是老子關(guān)于治國的方略。毛傳云:“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矣。”

7

1

26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三章

【翻譯講解】:處理困難的事,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從細(xì)微處做起。

【感悟】只有由易入難,積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27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三章

【翻譯講解】:天下的難事,必定發(fā)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細(xì)微。

【感悟】對天下大事難事,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沒有辦不成的。往往有為的人,從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卻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28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四章

【翻譯講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沒有發(fā)生之前,處理禍亂一定要在禍亂發(fā)生之前。

【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變化發(fā)展的觀點(diǎn)。事物在量變之中,但還未形成質(zhì)變之前,有的尚處于萌芽狀態(tài),就要及早動手解決。

29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四章

【翻譯講解】:合抱的大樹,是從幼芽發(fā)起,九層的高臺,是用一筐筐土積累的;千里遠(yuǎn)行,也是從腳下一步步走出來的。

【感悟】揭示了量變與質(zhì)變的深刻道理,只有從實(shí)際出發(fā),一點(diǎn)點(diǎn)積累,才能成就大事。

30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四章

【翻譯講解】:對待結(jié)束時的工作,還像開始時一樣認(rèn)真,則做任何事都沒有不成功的。

【感悟】做事貴在堅持。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


8

1

3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八十一章

【翻譯講解】:誠實(shí)的語言不華美,華美的語言不誠實(shí),善良的人不會花言巧語,花言巧語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雜博,雜博的人不智慧。

【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說,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結(jié)語。

32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七章

【翻譯講解】:我有三件寶物永不放棄:一是慈愛,二是儉約,三是不逞強(qiáng)好勝。

【感悟】老子提出“三寶”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chǔ)。慈愛是“三寶”的出發(fā)點(diǎn)和歸宿;生活上節(jié)儉及為政簡約,是“三寶”的關(guān)鍵;“不敢為天下先”,才能處處爭先,這是老子“三寶”的核心。

33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八章

【翻譯講解】:善于為將帥的人從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戰(zhàn)者不輕易沖動發(fā)怒;善于戰(zhàn)勝敵人的,不與敵人正面交鋒,善于用人的人對人謙下。

【感悟】“處下”與“不爭”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處結(jié)合用兵、用人,闡述了“不爭之德”,強(qiáng)調(diào)“柔弱勝剛強(qiáng)”的思想在軍事上的運(yùn)用。

34 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九章

【翻譯講解】:兩軍勢均力敵,哀痛的一方勝利。

【感悟】哀兵必勝,軍隊在悲憤與壓迫面前,戰(zhàn)斗力最強(qiáng)。

35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七十四章

【翻譯講解】:當(dāng)人民不再畏懼(統(tǒng)治者的)威壓時,那么大亂的威脅將要到來。

【感悟】贏得民心,關(guān)注民生,是社會安定的根本。


9

1

36 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七十二章

【翻譯講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從不自我表現(xiàn),有自愛之心從不自顯尊貴。

【感悟】自知自愛,是人的自身修養(yǎng)達(dá)到很高境界的體現(xiàn)。

37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七十四章

【翻譯講解】:當(dāng)人民連死都不怕時,還會怕你以死相威脅嗎?

【感悟】治理國家,當(dāng)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38 堅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七十六章

【翻譯講解】:堅強(qiáng)者屬于死亡的一類,柔弱者屬于富有生機(jī)的一類。

【感悟】弱可能轉(zhuǎn)強(qiáng),而強(qiáng)還會轉(zhuǎn)向衰落。

39 柔勝剛,弱勝強(qiáng),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七十八章

【翻譯講解】:柔弱勝剛強(qiáng),沒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感悟】柔弱勝剛強(qiáng)。世人皆知而不能行。眾人難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標(biāo)。

40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六章

【翻譯講解】:江海永遠(yuǎn)處于(百川)最低處,能納百川,故能為河谷之王。

山海爭水,水必歸海。只有善于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們的擁戴和支持。

【感悟】老子的哲學(xué)思想和由他創(chuàng)立的道家學(xué)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xiàn),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


10

1

41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章

【翻譯講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為美,一定是因為有的丑惡;天下皆知善之所以為善,一定是有了惡。

【感悟】美與丑,善與惡相對立而存在。

42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十八章

【翻譯講解】:深知本性雄強(qiáng),卻守持雌柔,(將成為)天下所歸的溝溪。深知本性潔白,卻守持混沌昏黑的態(tài)勢,(將成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榮耀,卻安守卑辱的位置,(將成為)天下歸附的川谷。

【感悟】此句成為歷史上眾多名士的訴求。

43 塞其兌,閉其門,終生不勤。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五十二章

【翻譯講解】:塞信私欲的通道,關(guān)閉情感的門戶,終身不會窘困。

【感悟】老子此語,道出潔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44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八十一章

【翻譯講解】:大自然的規(guī)律,利于萬物而不加害萬物,圣人所遵從的原則,是給天下人帶來好處但卻不與之爭利。

【感悟】老子對“道”作了總結(jié)性論述?!疤熘溃缓Α保抢献拥淖匀挥^?!笆ト酥?,為而不爭”是他的政治觀。

45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章

【翻譯講解】:孕育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為萬物盡力而不自恃己勞,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感悟】器小易滿,海納百川。淺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總是謙虛的。


11

1

46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三章

【翻譯講解】:輕易就許下諾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難。

【感悟】一諾千金,言出則必行。遇事思慮周詳,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47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五章

【翻譯講解】:天地?zé)o所偏私,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圣人無所偏愛,任憑百姓自作自息。

【感悟】芻狗是古代祭祀時用草扎的狗,人們盡管把他裝飾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愛他,也不是恨他,人們對待芻狗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圣人無偏愛,還百姓以自然。

48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四十章

【譯解】天下萬物生于(看得見的)具體事物(有),而具體事物(有)由看不見的“道”產(chǎn)生。

【感悟】這是老子關(guān)于宇宙觀的診斷。

49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四十章

【翻譯講解】:天網(wǎng)廣大無邊,網(wǎng)眼雖稀,卻不會有一點(diǎn)失漏。

【感悟】這與“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樣的道理。

50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七十九章

【翻譯講解】:天道對人無所偏愛,但其結(jié)果卻是常常幫助善人。

圖片

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100句經(jīng)典名言名句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經(jīng).第八章

解釋: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2.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德經(jīng).第四十一章

解釋: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非常大的器是不需要雕琢之工的;越好的音樂越悠遠(yuǎn)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宏遠(yuǎn)。

3.慎終如始,則無敗事?!陆?jīng).第六十四章

解釋:做事情如果到結(jié)束時仍如開始時那么慎重,就不會有失敗的事了。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澜?jīng).第三十三章

解釋: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聰明。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夠戰(zhàn)勝別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夠戰(zhàn)勝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強(qiáng)者。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澜?jīng).第五章

解釋: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6.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德經(jīng).第六十三章

解釋:那些輕易發(fā)出諾言的,必定很少能夠兌現(xiàn)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很多困難。

7.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澜?jīng).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8.善者不辯,辯者不善?!陆?jīng).第八十一章

解釋:善良的人忠厚老實(shí)不會花言巧語,巧言善辯的人不一定善良。

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陆?jīng).第四十五章

解釋:正直的人像屈服,靈巧的人像愚笨,有口才的人像遲鈍,指有真才實(shí)學(xué)的人不顯露自己。

10.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陆?jīng).第六十三章

解釋: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fā)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xì)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經(jīng).第二十五章

解釋:人必須遵循地的規(guī)律特性,地的原則是服從于天,天以道作為運(yùn)行的依據(jù),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

1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陆?jīng).第五十六章

解釋:聰明的智者不多說話,而到處說長論短的人就不是聰明的智者。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陆?jīng).第四十二章

解釋:道是獨(dú)一無二的,道本身包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適勻的狀態(tài),萬物在這種狀態(tài)中產(chǎn)生。

14.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德經(jīng).第七十二章

解釋: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現(xiàn);有自愛之心也不自顯高貴。

15.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陆?jīng).第四十三章

解釋: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可以驅(qū)使天下最堅硬的東西。

16.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陆?jīng).第五十八章

解釋: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傷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17.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德經(jīng).第三十八章

解釋: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淺薄;存心樸實(shí),不居于虛華。

18.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xué)無憂?!澜?jīng).第十九章

解釋:保持純潔樸實(shí)的本性,減少私欲雜念,拋棄圣智禮法的浮文,才能免于憂患。

1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道經(jīng).第九章

解釋:執(zhí)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

20.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

——道經(jīng).第十六章

解釋:盡力使心靈的虛寂達(dá)到極點(diǎn),使生活清靜堅守不變。萬物都一齊蓬勃生長,我從而考察其往復(fù)的道理。

21.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道經(jīng).第二十三章

解釋:天地的變化尚且不能長久,更何況是人呢?

22.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德經(jīng).第六十三章

解釋:以無為的態(tài)度去有所作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處理事物,以恬淡無味當(dāng)作有味。

23.大器晚成;大音希聲?!陆?jīng).第四十一章

解釋: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大的音樂沒有聲響。

24.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澜?jīng).第二十二章

解釋:委曲便會保全,屈枉便會直伸;低洼便會充盈,陳舊便會更新;少取便會獲得,貪多便會迷惑。

25.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陆?jīng).第七十九章

解釋:上天的運(yùn)動變化規(guī)律不分親疏,經(jīng)常眷顧善于順應(yīng)天道的人。

2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陆?jīng).第八十一章

解釋:自然的規(guī)律是讓萬事萬物都得到好處,而不傷害它們。圣人的行為準(zhǔn)則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別人爭奪。

2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德經(jīng).第六十四章

解釋:千里的遠(yuǎn)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28.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道經(jīng).第二十四章

解釋: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勛;自高自大的不能做眾人之長。

2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陆?jīng).第四十五章

解釋: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yuǎn)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

30.和大怨,必有余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德經(jīng).第七十九章

解釋: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還會殘留下殘余的怨恨;用德來報答怨恨,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辦法呢?

3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陆?jīng).第四十四章

解釋: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見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

32.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經(jīng).第二十三章

解釋:狂風(fēng)不會整天刮,暴雨也有終止的時候。

33.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德經(jīng).第六十三章

解釋: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實(shí)現(xiàn)遠(yuǎn)大要從細(xì)微的地方入手。

34.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道經(jīng).第四章

解釋: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diào)和它的光輝,混同于塵垢。

35.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德經(jīng).第八十一章

解釋:智者專精少數(shù)方面,知識不算廣博;而研究太多領(lǐng)域的人不可能達(dá)到智者的程度。

3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陆?jīng).第八十一章

解釋:真實(shí)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shí)。

37.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陆?jīng).第四十五章

解釋:清靜克服擾動,寒冷克服暑熱。清靜無為才能統(tǒng)治天下。

3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澜?jīng).第一章

解釋:道這種東西是不可以用語言表述的,如果能用語言表述出來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如果道這種東西要是可以命名的話,那么他也就不是最初的道了。

39.治大國,若烹小鮮?!陆?jīng).第六十章

解釋:治理國家,與烹煎小魚兒的手法是一樣的,不宜翻來覆去,不要動輒擾民,更不要亂折騰。

4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德經(jīng).第七十四章

解釋:人民不畏懼死亡,為什么用死來嚇唬他們呢?

41.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陆?jīng).第七十三章

解釋:自然的范圍,寬廣無邊,雖然寬疏但并不漏失。

42.眾人皆有以,而我獨(dú)頑似鄙?!澜?jīng).第二十章

解釋:世人都自認(rèn)為自己很聰明,做的事很對,我卻獨(dú)自認(rèn)識到我的愚笨和無知。

43.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陆?jīng).第六十三章

解釋:圣人始終不貪圖大貢獻(xiàn),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44.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澜?jīng).第七章

解釋: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lǐng)先;將自己的生死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澜?jīng).第三十三章

解釋:能了解、認(rèn)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rèn)識、了解自己才算明悟通達(dá)。

46.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澜?jīng).第二十八章

解釋:深知什么是雄強(qiáng),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澗。

47.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澜?jīng).第十四章

解釋:把握著早已存在的“道”,來駕馭現(xiàn)實(shí)存在的具體事物。

48.圣人之道,為而不爭?!陆?jīng).第八十一章

解釋:圣人的行為準(zhǔn)則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別人爭奪。

49.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道經(jīng).第三十三章

解釋:能戰(zhàn)勝別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點(diǎn)才算剛強(qiáng)。

50.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陆?jīng).第六十二章

解釋:美好的言辭可以換來別人對你的尊重;美好的行為可以勉勵他人。

51.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德經(jīng).第四十八章

解釋:求學(xué)的人,其情欲文飾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飾則一天比一天減少。

52.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陆?jīng).第四十七章

解釋:他經(jīng)歷的越多,就越發(fā)能知道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越少。

53.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澜?jīng).第二十四章

解釋:固持己見而不兼聽眾人的不容易明白事理;自以為是而以他人為非者,眾人不彰其名。

54.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道經(jīng).第十章

解釋:產(chǎn)生萬物、養(yǎng)育萬物而不占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這就叫做“玄德”。

55.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澜?jīng).第七章

解釋: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yùn)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5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陆?jīng).第六十四章

解釋: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xì)小的萌芽;極高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yuǎn)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57.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澜?jīng).第二十二章

解釋:不置身其中方能觀察事物全貌;不自以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而能得有功勞;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長期有所長進(jìn)。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

58.堅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陆?jīng).第七十六章

解釋:堅強(qiáng)與死是同類的,柔弱與生是同類的。

59.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陆?jīng)第七十六章

解釋:用兵逞強(qiáng)就會遭到滅亡,樹木粗壯就會遭到砍伐。凡是堅強(qiáng)的往往處于劣勢,相反,柔弱的往往能處于優(yōu)勢。

60.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陆?jīng).第四十一章

解釋:越好的音樂越悠遠(yuǎn)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宏遠(yuǎn)。

61.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澜?jīng).第十一章

解釋: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nèi)的中空部分,才有房屋居住的作用。

62.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澜?jīng).第三十六章

解釋:想要收斂它,必先擴(kuò)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強(qiáng)它,想要廢去它,必先抬舉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

63.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道經(jīng).第三十一章

解釋:兵器這個不祥的東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東西,萬不得已才使用它。

64.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德經(jīng).第四十九章

解釋:圣人沒有固定不變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為意志。

65.知足之足,常足矣。——德經(jīng).第四十六章

解釋:知道欲望有度,不貪得無厭,才能保持恒久的滿足。

66.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陆?jīng).第五十七章

解釋:人民擁有的銳利武器越多,國家就越容易陷于混亂;人們學(xué)會的技巧越多,新奇古怪的東西就會不斷地制造出來。

67.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德經(jīng).第四十六章

解釋:最大的禍害莫過于不滿足,最大的過失莫過于貪得無厭。

6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澜?jīng).第十二章

解釋: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diào),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fā)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

6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陆?jīng).第八十一章

解釋:真實(shí)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shí)。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

7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道經(jīng).第三十三章

解釋:能了解、認(rèn)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rèn)識、了解自己才算聰明。能戰(zhàn)勝別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點(diǎn)才算剛強(qiáng)。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堅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71.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陆?jīng).第四十四章

解釋: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于積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更為慘重的損失。所以說,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見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

72.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陆?jīng).第四十一章

解釋: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shí)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不以為然。

73.天之道,損有餘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陆?jīng).第七十七章

解釋:自然的規(guī)律,是減少有余的補(bǔ)給不足的??墒巧鐣姆▌t卻不是這樣,要剝奪不足的用來奉養(yǎng)有余的人。

74.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陆?jīng).第四十三章

解釋:“不言”的教導(dǎo),“無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趕上它的了。

7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道經(jīng).第三十二章

解釋:天地間陰陽之氣相合,就會降下甘露,人們不必指使它而會自然均勻。

76.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陆?jīng).第六十五章

解釋:民眾之所以難于統(tǒng)治,乃是因為統(tǒng)治者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機(jī)。所以用智巧心機(jī)治理國家,就必然會危害國家;不用智巧心機(jī)治理國家,才是國家的幸福。

77.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澜?jīng).第六章

解釋:生養(yǎng)天地萬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長存的,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體的生育之產(chǎn)門,這就是天地的根本。連綿不絕??!它就是這樣不斷的永存,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78.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澜?jīng).第二十九章

解釋:用強(qiáng)力統(tǒng)治天下,就一定會失??;強(qiáng)力把持天下,就一定會失去天下。

79.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澜?jīng).第三十二章

解釋:“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xì)w流于它,使萬物自然賓服。

8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德經(jīng).第七十章

解釋:我的話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沒有誰能理解,沒有誰能實(shí)行。

81.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澜?jīng).第三十章

解釋:軍隊所到的地方,荊棘橫生,大戰(zhàn)之后,一定會出現(xiàn)荒年。

82.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道經(jīng).第十三章

解釋: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我有身體;如果我沒有身體,我還會有什么禍患呢?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澜?jīng).第十四章

解釋:把握著早已存在的“道”,來駕馭現(xiàn)實(shí)存在的具體事物。能認(rèn)識、了解宇宙的初始,這就叫做認(rèn)識“道”的規(guī)律。

83.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澜?jīng).第十九章

解釋:拋棄聰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拋棄仁義,人民可以恢復(fù)孝慈的天性;拋棄巧詐和貨利,盜賊也就沒有了。

84.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陆?jīng).第四十六章

解釋: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戰(zhàn)馬退還到田間給農(nóng)夫用來耕種。治理天下不合乎“道”,連懷胎的母馬也要送上戰(zhàn)場,在戰(zhàn)場的郊外生下馬駒子。

85.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陆?jīng).第六十四章

解釋:有所作為的將會招致失敗,有所執(zhí)著的將會遭受損害。因此圣人無所作為所以也不會招致失敗,無所執(zhí)著所以也不遭受損害。

86.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澜?jīng).第二章

解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yè)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87.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澜?jīng).第十一章

解釋: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nèi)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fā)揮了它的作用。

88.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陆?jīng).第四十章

解釋:道的運(yùn)行方法是以柔弱勝剛強(qiáng);道的運(yùn)行規(guī)律是總是往相反的方向運(yùn)動。

89.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德經(jīng).第八十章

解釋:國與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也不互相往來。

90.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陆?jīng).第六十四章

91.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澜?jīng).第二十九章

解釋: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夠違背他們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強(qiáng)力統(tǒng)治,否則用強(qiáng)力統(tǒng)治天下,就一定會失?。粡?qiáng)力把持天下,就一定會失去天下。

9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陆?jīng).第六十四章

解釋:局面安定時容易保持和維護(hù),事變沒有出現(xiàn)跡象時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事物細(xì)微時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發(fā)生以前就處理妥當(dāng);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chǎn)生以前就早做準(zhǔn)備。

9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德經(jīng).第七十一章

解釋: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沒有缺點(diǎn),因為他把缺點(diǎn)當(dāng)作缺點(diǎn)。正因為他把缺點(diǎn)當(dāng)作缺點(diǎn),所以,他沒有缺點(diǎn)。

9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澜?jīng).第十七章

解釋:最好的統(tǒng)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統(tǒng)治者,人民親近他并且稱贊他;再次的統(tǒng)治者,人民畏懼他;更次的統(tǒng)治者,人民輕蔑他。統(tǒng)治者的誠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95.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可鯋郾卮筚M(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陆?jīng).第四十四章

解釋:聲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樣更為親切?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更為貴重?獲取和丟失相比,哪一個更有害?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于積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更為慘重的損失。所以說,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見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

96.功遂身退,天之道?!澜?jīng).第九章

解釋:一件事情做的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道理。

97.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澜?jīng).第二章

解釋:有和無互相轉(zhuǎn)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xiàn),高和下互相充實(shí),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后互相接隨,這是永恒的。

98.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澜?jīng).第二十二章

解釋:不自我表揚(yáng),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勞;不自我夸耀,所以才能長久。

99.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陆?jīng).第六十二章

解釋:美好的言辭可以換來別人對你的尊重;美好的行為可以勉勵他人。

圖片

老子100句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6.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4.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7.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20.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1.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2.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28.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30.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35.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36.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39.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41.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42.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44.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49.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51.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53.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55.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56.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61.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6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4.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6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66.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莫若嗇。

69.治大國,若烹小鮮。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71.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72.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7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5.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76.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78.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80.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81.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5.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86.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87.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88.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90.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92.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3.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9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95.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6.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97.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9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老子智慧


一、無為而治

二、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三、不進(jìn)寸而退尺

四、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五、治大國如烹小鮮

六、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七、治人事天,莫若嗇

八、道可道,非常道

九、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十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十二、為之于未有

十三、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十四、強(qiáng)行者有志

十五、處其厚,不居其薄

十六、曲則全,枉則直

十七、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十八、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十九、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二十、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二十一、無之以為用

二十二、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二十三、慈、儉、不敢為天下先

二十四、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

二十五、禍兮福之所倚

二十六、不居功,功自言

二十七、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二十八、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二十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三十、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三十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三十二、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三十三、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三十四、損有余而補(bǔ)不足



老子思想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shí)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在權(quán)術(shù)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欧美不卡午夜中文字幕| 夜夜嗨激情五月天精品| 日本少妇中文字幕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一区三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日韩新区| 亚洲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麻豆| 日韩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视频二区| 黄色片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香蕉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伊人五月天中文|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激情综合五月开心久久| 亚洲天堂男人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观看| 东北女人的逼操的舒服吗| 国自产拍偷拍福利精品图片| 欧美激情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 殴美女美女大码性淫生活在线播放 | 在线免费观看一二区视频|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av高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看不卡| 日韩av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这里只精品免费福利| 青青操日老女人的穴穴|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日韩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中文久久乱码一区二区| 日本特黄特色大片免费观看| 久久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久久乱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本成人在线| 激情五月天深爱丁香婷婷| 精品午夜福利无人区乱码| 夫妻性生活黄色录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