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fā)前,老師告訴他們,這學期(二年級)剛剛學習了買東西怎么數(shù)錢、找零,你們秋游時可以帶些零錢,但不能超過50元。 我和熊媽媽東翻西找,一共才找出25塊,本想再去外面的小超市換一點,小熊卻說,夠了夠了,就帶這么多。我想這小子也傻,估計不會花錢,還囑咐他,看到喜歡的玩具或好吃的東西,可以自己買。 晚上回家后,我問小熊:“今天玩得開心不?有沒有買什么好東西回來?!?br>不會吧!海洋公園的東西賣得可貴了,這兩個小車車看起來挺精致的,才兩元就能買到? 小熊說:“店里當然買不到啦,我不是從店里買的。是同學買來玩了一會兒后又不想要了,問我們誰要買,我就出了兩元錢買下來?!?br>,真沒想到,這小子小小年紀,還挺有經(jīng)濟頭腦嘛。小熊接著說:“如果是我才不會兩元就賣掉哩,我要賣個比店里更高的價才行?!?br>,人家又不傻,還想賣高價,誰會在你手上買啊。小小的一盒貝殼,真的很小,可以參照上圖的透明膠帶比一比。,你小子傻不傻呀,兩個小汽車才兩元,就這么個小玩意兒卻要10元!算了,不能打擊他的信心,還是附和一下:“不錯不錯,挺好看的。”反觀我家小丫姐姐,在花錢這個事兒上比起弟弟就要笨多了。小時候參加學校組織的春游,帶多少錢出去,帶回來還是那么多,問她為什么不用呢,小丫說:“沒什么需要買的呀?!?/span>啰啰嗦嗦寫了這么多,其實并不是廢話,教會孩子花錢,讓他們有正確的金錢觀,其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查閱“中國知網(wǎng)”,搜索關鍵詞“金錢觀念”及“財商教育”,專業(yè)的論文幾乎沒有,僅有寥寥幾篇會議文章及科普文;但是,在美國兒科學會的官網(wǎng)上,關于兒童金錢觀及財商教育的推文卻很多,其中不少觀點值得我們深思。 文中詳述了指導孩子財務問題的三個重要方面:儲蓄、消費與分享。舊的觀念往往局限于兒童的零花錢,例如每周給孩子20元錢,由他自己支配,愛怎么花就怎么花,在花錢中學習與鍛煉財商。 這種做法雖然正確,卻不夠全面。新的觀點認為,孩子的花銷有即時性的,也有應急性、長期性的,如果你每周給孩子20元錢,同時你應該幫助他作出規(guī)劃及分配,例如其中10元用于消費,8元用于儲存,2元用于分享。10元的消費為即時性花銷,其數(shù)量是有限的,可用于買冰淇淋,也可以買奧特曼卡片,如何取舍由孩子自己決定,讓他在選擇中得到鍛煉與成長。 請注意,我們的原則是:讓孩子既能體驗到把錢花好的樂趣, 又能體驗到浪費金錢帶來的失望。中國式父母往往干涉過度,老一代人又習慣于勤儉節(jié)約,因此,不少家長看到孩子在花錢上大手大腳,或者買了價格上明顯不值當?shù)奈锲窌r,很可能反應過度。殊不知,犯錯誤是取得進步所必需的代價,如果孩子浪費了自己的零花錢,自然會在以后的一段時間里喝西北風;如果這次買東西吃了虧,下次再買時,甚至再下次、再再下次時,他總會明白過來。成長過程中必然會有成功的喜悅,也必須要經(jīng)歷失敗的痛苦。請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現(xiàn)在犯小錯是為了避免以后犯大錯!如果孩子的好朋友告訴他,自己這個周末過生日,會舉辦一個生日派對。那么,你的孩子需要給他的朋友準備生日禮物,這份花銷是應急性的,需要從他的儲蓄中支出。 如果孩子渴望得到某一個昂貴的玩具,他或許需要積累數(shù)月的儲蓄才能買到,這屬于長期性花銷;如果孩子已經(jīng)進入中學,他還需要為自己的大學開銷作一些儲備,此時,他的零花錢已相應增加,或許每周為100甚至200元,他得計算一下,自己應該分配多少作為儲蓄?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分享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社區(qū)意識,明白自己是社區(qū)的一員;方式可以選擇定期捐款給慈善機構等。或許是文化及環(huán)境的不同,我們對這一點并不重視。當然,零花錢的多少,消費儲蓄及分享的比例問題,不同家庭之間會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回顧我自己的做法,確實應先作檢討,在孩子學習花錢這個事兒上,我做得并不好,但我估計各位應該都做得不夠好。對于我們這種落后分子,美國兒科學會在另一篇推文中毫不客氣地指出:如果一個人必須等到成年才能學會理財, 那么,他很可能永遠學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