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趙鐵山,1877年生于三晉腹地太谷縣城田家后一戶隱儒從商的書香門第,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早在1920年代,趙鐵山書法就被譽為“華北一支筆”,享有“南吳北趙”、“大江以北無出其右”的美譽。他在書法藝術(shù)上獨特的創(chuàng)新成就以及他的人品和作品達到的比較完美的統(tǒng)一境界,在當(dāng)年以及多少年之后都是有口皆碑。1945年逝世。 ——趙劼堂 趙鐵山先生年譜的整理撰著者為趙子言, 趙鐵山先生之子。 本文圖片提供者趙劼堂,為趙子言先生之子。 趙鐵山遺像 趙鐵山的夫人、 趙子言的母親、趙劼堂的奶奶 喬致庸的孫女喬映荷 保礦運動 趙鐵山贖回礦權(quán)請愿書草稿 趙鐵山之子、 年譜作者趙子言中年照 趙子言先生晚年照 趙子言夫婦 趙鐵山先生的孫子、趙子言之子趙劼堂 趙家老宅平面圖 趙鐵山寫給其夫人的條幅 趙鐵山給其五女兒克好的書畫扇面 趙鐵山寫給最小的女兒克媺的條幅。 趙劼堂這個姑姑是目前家里最高壽的一位, 享年98歲。 這就是趙克媺女士 近百歲時的照片 趙劼堂父母和其長兄、趙鐵山長孫趙勵堂 在故居 趙劼堂母親故居照 趙劼堂的母親和姑母趙克媺 (抱著其二哥、趙鐵山次孫) 在故居花園 趙劼堂母親梁紫卿和其長兄在故居 趙劼堂的大哥二哥 趙劼堂的大哥二哥三哥 趙劼堂和他的二哥三哥 趙劼堂兄弟四人和大妹妹 趙子言與日本龍祥書道會會長近森孝恕 在故居前合影 趙子言贈近森孝素聯(lián): 不華不樸同所好, 既安既寧樂迺時。 攝於三多堂 左起趙劼堂,郭齊文,近森孝恕,趙勩堂(劼堂之三哥) 趙劼堂三哥 趙劼堂二哥和姑母 捐碑拓 捐書 這一批捐書三萬六千冊 夲生先府君心隱庵主人年譜 趙子言撰 府君諱昌燮字鐵山,亦曰惕珊,號漢持,譜名偕,四十后更名諐,號曰省齋,又曰?齋,行居叔故又稱趙叔子。趙氏山西太谷人。 曾祖諱秉智字敏公,誥贈朝議大夫,妣氏胡封恭人。 祖諱淑字理清,同知贈中憲大夫,妣氏孟、氏胡、氏梁俱贈恭人。 本生祖諱渭字派清,同知蘭翎運同銜,妣氏車、氏苗、氏牛俱封恭人。 父諱維周字伯楨,廩貢生,候選訓(xùn)導(dǎo)花翎四品銜中憲大夫,妣氏孫、氏劉贈封恭人,庶妣胡貤宜人。孫恭人為本城豫昌公女,生三子,府君其叔也。 清光緒三年丁丑正月十二日 府君出生於太谷城內(nèi)東北緯之田家后街。時伯父桂山十三歲,仲父雲(yún)山六歲,長姑十一歲。同年二月初二日季父愚山生,庶祖母胡宜人所出也。 1878年光緒四年戊寅二歲 五月初三日先祖母孫恭人卒,府君以襁抱失恃,牛太恭人撫育之。伯楨公赴江南。 派清公經(jīng)商於徐州及卒,號中公推先祖經(jīng)紀(jì)號務(wù)。 1879年己卯三歲 伯楨公歸自江南,繼祖妣劉太恭人來歸。 1880年庚辰四歲 伯母孟宜人歸。 1881年辛己五歲 入家塾讀書。 1882年壬午六歲 五叔昌祿生,庶祖母胡宜人所生。 1883年癸未七歲 伯父府試獲冠軍,季父入家塾讀書。 1884年甲申八歲 仲父原配孟儒人來歸。 1885年乙酉九歲 隨兩兄在家塾讀書。 1886年丙戌十歲 先祖聘定襄梁一齋為家塾師,見先父字課深為嘉許,謂:“具此天才若加以學(xué)力將來必以書法名世”。因授以楷法。 1887年丁亥十一歲 伯父歲試列高等。 1888年戊子十二歲 塾師梁一齋病歸。從伯父讀,字課習(xí)醴泉銘。 1889年己丑十三歲 伯父應(yīng)鄉(xiāng)試中舉人,仲父應(yīng)童子試以笫一入邑庠,先祖聘太原王午軒為家塾師。 I890年庚寅十四歲 元配前妣武宜人來歸,南席村武XX女。夲生曾祖母牛太恭人卒。 1891年辛卯十五歲 梁一齋先生因病重辭舘及卒,其子廷鍵無以為生,經(jīng)伯父薦於族人克慎家教讀,至是亦病卒。除營其喪葬外遺孀在室無子女,先父每年寄給生活費直至終身。 1892年壬辰十六歲 因塾師李一臣病卒,仍從伯父讀。 1893年癸己十七歲 先祖聘楊吉庵為塾師。 1894年甲午十八歲 仲父應(yīng)鄉(xiāng)試中式第十名舉人。先祖聘盂縣史卓如為家塾師,乃伯父己丑鄉(xiāng)試同年,耽於金石書畫,先祖固多藏書。伯仲父亦嗜書,至是兄弟師友聚於一堂,探求學(xué)術(shù),研究金石書畫,兼及篆刻書法,繪事目錄之學(xué),一時稱盛焉。 1895年乙未十九歲 是年應(yīng)童子試補縣學(xué)生??瑫?xí)鄭文公碑,隸書寫華山及曹景完碑,篆書寫說文。仲父自撰一聯(lián)曰:“好古成癖,知懶是真”。命先父擬天發(fā)神讖體書之。 1896年丙申二十歲 先祖命從族叔趙耦漁學(xué),時耦漁叔設(shè)館於夲城武介眉宅。仲父長子克猷從先父受讀。 1897年丁酉二十一歲 應(yīng)鄉(xiāng)舉試未中。為仲父書扇面用蠅頭小楷寫說文解字 并注釋。 1898年戊戌二十二歲 歲試受知於劉幼云先生列高等。伯父赴春闈不中,以大挑二等授教聀。是年五月十六日先祖伯楨公逝世。先父撰仲父年譜,曰:“余生期年喪母,得以成立,從未覺無母之苦,惟夲生祖母牛太恭人及長娣之賜,弱冠喪父未識無父之苦,亦惟兩兄之賜”。 1899己亥年二十三歲 三月初五日合葬先祖伯楨公暨先祖母孫太夫人於副井村之先塋自先祖之卒也。先父隨兩兄苫圤哭臨,喪葬之禮,略無遺缺。適白氏先長姑卒,姑早歲喪夫,無子,繼族侄為嗣。因念生父老年衰病,強抑悲痛以奉侍老父前后整八年,先祖故後既葬而病,至是卒年僅三十八歲。 1900年庚子二十四歲 是年義和拳起事,初義和拳起於山東,毓賢為山東巡撫,庇之,以扶清滅洋為號召,改名為義和團,漸蔓延於直隸。毓賢向慈禧奏稱義和團忠勇可恃,時西后正因戊戌變法之事,欲廢光緒帝,未取得各國之承認,於是仇恨洋人,而義和團竟為西后所利用。改任毓賢為山西巡撫,毓賢自稱為義和團首領(lǐng),於是扶清滅洋之號召波及於太谷,先父有小僮,亦竟加入義和團,后八國聯(lián)軍入京,西后反歸罪於義和團以卸責(zé),下令搜捕,先父乃遣僮赴南得以幸免。長兄克莊生,元配武先妣出,甫彌月而先妣卒。繼配賈宜人來歸。購得西嶽華山廟碑,碑為清源王效尊先生故物,審為名家所藏,必明代名人之覧藏者。仲父命先父照原碑式縮摹於后。常子襄先生已收於閈吟庵金石談。 1901年辛丑二十五歲 伯父補授河津縣訓(xùn)導(dǎo),赴省考驗,先父隨往。書耦漁族伯墓磚誌銘。先父從耦漁族伯受業(yè),秉承師訓(xùn)一以務(wù)實為宗旨。及耦師主講晉源桐封書院。先父曾函請指示近日應(yīng)讀之書以便在家自學(xué)。來函喻以學(xué)問之道為學(xué)以致用,要讀有用之書,勿隨浮華之習(xí),并言一生最不喜盜名欺世之假名士。(有與先父論讀書之文見素位齋文存后) 是年和議成,清政府與侵華聯(lián)軍訂立所謂辛丑條約,割地賠款喪權(quán)辱國莫此為甚。先父目睹時勢,且感於戊戌變政之失敗遂無意於功名之進取。然生當(dāng)其時又不得不浮沉於彼濁流之中。因取崔子玉坐右銘語:“隱心而后動,謗議庸何傷”。名所居曰:“心隱庵”,即以此銘為律己之箴,固視功名仕宦為身外之虛榮。謂:“欲求國家之治,必先求治心治身之道,未有身不修而能治國者,但處於直道難行之時不得不隱心而后動,我行我素,至于外來之毀譽固無傷於我之素志也”。 1902年壬寅二十六歲 與季父赴省為伯父稟請開缺。 1903年癸卯二十七歲 山西大學(xué)成立調(diào)取肄業(yè),仲父擬令往,先父辭不赴。為伯父繪水墨松蘿帳沿。書武育堂墓誌并序。 1904年甲辰二十八歲 家塾聘塾師未就,因授子侄輩讀。得傅青主手批明拓曹景完碑??瑫?xí)鄭文公。 1905年乙已二十九歲 聘李鶴皋為家塾師,先父分任課讀。整理藏書,先祖雖棄儒經(jīng)商而從未廢讀,故家中藏書頗多,至先伯仲父亦喜好藏書,且喜研究金石書畫,碑帖,兼及目錄之學(xué)。祖父一生勤儉惟買書則不吝惜,故先父輩得以潛心學(xué)習(xí)且選購??本_之善夲至是收藏既多乃作分類錄目,率子侄輩整理據(jù)四部分目。 1906年丙午三十歲 時考試改為策論,廢八股,仲父特擬試題,指授文法為先父作赴考之準(zhǔn)備。繼妣賈夫人卒,是年冬疫作,妣生先娣克嫻甫彌月感疫而卒,伯父命伯母撫育之。 1907年丁末三十一歲 作京師之游越四月返。余夲生母喬夫人來歸,祁縣喬家堡喬公致庸四子景侃之女??瑫鴮戉嵨墓?。隸書臨曹全、華山。篆書臨石鼓。 1908年戊申三十二歲 夲縣高小學(xué)校因人事不協(xié)辭職人員牽動全局勢將解體。邑紳武注東糾學(xué)界同人出而維持,要先父襄助校事,因代張石泉任齋務(wù),時張因病未能到校。在校編輯太谷縣志輯略并用歐體書之,作為字課臨習(xí)之用。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己酉三十三歲 是年選撥貢試,先父久絕意於功名不欲赴選,而伯仲父皆責(zé),望之甚,先期即命赴省熟習(xí)。不得已以府學(xué)赴選,受知于汪頌?zāi)陰熅沟眠x。仲父喜甚特撰一聯(lián)曰:“僅憑文字逢知已,聊借科名慰所親”。 冬十一月不孝克讱生。 1910年庚戌年三十四歲 隨仲父赴京應(yīng)禮部試,以場中文示仲父,仲父視曰:“潔凈清膄古色古香,場中莫論文,以文論必售之作也”。榜發(fā),果名列一等,及朝考竟降二等,蓋當(dāng)時賄賂之風(fēng)盛行,衡文者非以文取士,乃視關(guān)節(jié)之有無取捨。時應(yīng)試同年皆代抱不平,而先父則漠然處之,蓋已視功名為身外之虛榮,得失固不縈念也,暨分吏部文選司錄事。父欲棄聀歸,仲父不許并為輸粟捐主事奏留本部,值改制裁吏部改農(nóng)工商部主事,未期年即假歸。 1911年辛亥三十五歲 伯父患脮疾難於行動,先父得家報即請假歸省,甫到家而省起義,即不復(fù)出。是年清帝宣告遜位,孫中山先生領(lǐng)導(dǎo)的革命成功,推翻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統(tǒng)治,消滅了幾千年的帝治政權(quán),建立了中華民國和政體。不幸被袁世凱竊據(jù)了總統(tǒng)之聀,陰謀帝制與日夲密訂所謂賣國二十一條密約。先父夲無意於仕宦之途,又值此動亂不安之局,遂決意不復(fù)再出。 江南徐郡有先世遺業(yè),革命事起清軍潰逃,商店被刼一空。 自課攻讀毛詩、昭明文選、唐詩、別裁、楷書寫鄭文公、張猛龍、行書臨圣教序。 1912民國元年壬子三十六歲 季父聯(lián)合同人為觀善書社之組織以研究書法,先父為之指導(dǎo)評閱。以陳白陽、徐天池意繪西院正庭及?齋隔扇屏,書正庭“靜觀”二字,過庭匾“德業(yè)維新”四字。 辛亥江南商號被劫,家庭賴以生生之源受此損失頗支絀。仲父復(fù)患怔忡,於是伯父之病日益加劇,先父既篤於手足之誼,復(fù)困於生計之艱,延醫(yī)調(diào)藥,寢食不安,而精神大受困矣。 1913年,民國二年癸丑三十七歲 夏五月二十八日先伯父逝世,年四十九歲,伯父於去年因憂勞病加重,延醫(yī)調(diào)治竟不奏效及卒,無子,遺囑以讱承繼,時余方五歲迚制成服。書伯父柩銘篆文。 1914年民國三年甲寅三十八歲 赴并接洽聘請塾師事。 1915年民國四年乙卯三十九歲 夲省選舉省縣議員往返於并垣。文獻徵存局函聘徵集先賢遺著,先父應(yīng)聘徵集并詳 付史舘。季父赴徐察看商業(yè)情況。 1916年民國五年丙辰四十歲 聘武少雲(yún)為家塾師,讱始入塾讀書。是年纂修家譜,族長以無地可佔因商之,仲父即在余家招集族眾進行。常曉樓年伯來太谷探視仲父之病,小住十日。史卓如先生亦由并來,良友久別,一朝相聚,學(xué)朮討論,賦詩酬答,并請常子襄、史卓如選定耦漁族伯素位齊詩文,先父撰素位齋詩文存跋。赴祁訪渠爵庵,胞弟克兢生。 1917年民國六年丁已四十一歲 是年夏張勛為宣統(tǒng)溥儀發(fā)動復(fù)辟之舉,事敗潰變,余家徐地商號二次被刼。為夲縣書重修龍泉寺碑。為孫乙舟書孫氏祠堂碑??坛W酉遢嬏铠P石撰石鼓文攷并撰跋。選刻曹氏木石庵詩。為祁縣渠星海暨配李夫人書墓誌。書本邑車氏觀音堂碑記。 1918年民國七年戊午四十二歲 山西省組織政治研究會,委先父為會員,赴省面辭。 與常子襄年伯赴崛圍山訪傅青主故居賦詩紀(jì)之??露ǖA(chǔ)、常子襄約先父赴曲阜謁聖,參觀碑林。是年塾師武少云辭舘,聘房紫垣為家塾師。書夲邑武介仁墓誌銘。書趙武靈王墓碑。 1919年民國八年己未四十三歲 聘夲縣段志先為家塾師專授堂兄等課讀。仲父不主張子侄入學(xué)校故家中聘兩塾師一訓(xùn)蒙,一課文,仲父故后方併為一,裁訓(xùn)蒙一席。赴并訪常子襄年伯。 先繼祖母劉太恭人卒,祖母來時先父方三歲,夲生曾祖母牛太恭人撫育之。祖母未生育,而親視四子成立成名。一生儉樸,晚年患腿疾不能行動,先父等侍疾調(diào)藥,事之如生母,親見孫曾繞膝,卒年五十八歲,袝先祖墓合葬於副井村先塋。 書繼祖母劉恭人墓志。書同邑白漸鴻墓誌。為交城馬拱辰書墓志。為仲父所臨馮公碑書原序於後。 1920年庚申年四十四歲 夲省荒旱成災(zāi),吾邑災(zāi)情尤甚。先父出資助賑,復(fù)助官籌辦賑務(wù),使饑民皆得受賑。百泉帖者乃吾谷員氏輯傅青主書所刻石也,民國后員氏衰敗此石不知下落何處,至是或有友介紹有人出售此石,仲父即命先父探詢得之。所撼已缺一,其惜於日偽時被毀全部無存。 為成都夏勉吾書墓志銘。書夲縣重修關(guān)岳廟記。撰客齋坐右銘。(銘文見劫余盡存輯中)撰刻趙耦漁素位齋詩文存。昔年在京國子監(jiān)手拓北海柱礎(chǔ)云麾,由京讬徐養(yǎng)吾裝裱為橫幅并親就原式剎蝕之注錄於左,仲父為書跋語右,不幸於文革時被焚毀。書說文部首前附篆文。 1921年辛酉四十五歲 常子襄年伯以第一屆眾議會議員赴京至是議會解散返省任山西大學(xué)教授。先父特赴省會晤??瑫R季北海岳麓寺碑并參閱何蝯叜臨本。為金烈矦母撰書金母田宜人墓誌。為邑人孫乙舟述其先大母王太君行畧后。書祁邑渠源楨墓誌。閱庚申消寒記有感示諸侄詩(已佚)書續(xù)千文帖。(已影印行世) 1922年壬戌年四十六歲 吾家先世遺業(yè)在徐州,兩次受兵災(zāi)已形不支,至是又受蘇省金融之壞,銀錢交換多受虧折,商家?guī)谉o法維持。仲父命先父赴南視察當(dāng)?shù)厣虡I(yè)情形,以圖挽救燃眉。甫離家即遇直奉戰(zhàn)起,徐地道路梗阻,仲父促返,因由滬返家順便赴西湖一遊。購得西冷印社印彙一套。由正書局影印唐拓九成宮一冊。宋仲文七姬權(quán)歷誌一冊。 為仲父所撰適白氏長姑書墓誌。書石像山人墓志。夲邑武母楊恭人墓志。 1923年癸亥四十七歲 書山西雁門道尹許海瀾墓志。同邑曹次廉墓志。許母孫宜人墓誌。三月痔疾忽作困臥不能起床。先父痔疾始於民國八年自后累年發(fā)作無法治愈,此次竟纏延數(shù)月至秋方能起床,然其病源亦由於筆墨之應(yīng)酬過煩,除困頓不能起床未嘗一日綴書也。八月四日仲父云山以疾卒,終年五十二歲。當(dāng)先父之病困也,凡書寫應(yīng)酬仲父輒代書且囑先父安心靜養(yǎng),不意一病竟至不起,前后僅七日。先父驟遭此變悲痛難禁痔瘡復(fù)發(fā),然在此痛楚呻吟中尚伏枕撰寫仲父年譜,命子侄等謄錄付印。 1924年甲子四十八歲 正月胞弟克兢殤於喉疫。 吾邑風(fēng)俗,每年正月從十四至十六為燈節(jié),人家皆掛燈,四街商店懸燈結(jié)綵,且演戲放煙火。弟方九歲,貪看演戲,發(fā)現(xiàn)喉痛,恐大人知,不敢聲言。節(jié)后病勢已劇,急延醫(yī)診治,經(jīng)服藥調(diào)治,已漸見效。 適舅父來家,謂:“中醫(yī)不及西醫(yī)”,因向仁術(shù)醫(yī)院請來美國韓明衛(wèi)大夫,謂:須注射白喉血清,因找不到靜脈管,即剖臂注射,術(shù)後弟即謂看不見燈光,遂即亡逝。時該醫(yī)方出門也。 唉,如舅氏不來,亦未必請西醫(yī),不剖臂注射,中藥亦未必不能奏效。乃竟如此,天歟,人歟,造化弄人,將誰咎歟。 吾父年已半百,長兄克莊為元配武生,性癡鈍。先父繼配賈生二子皆不育。及吾母生余,又出嗣伯父。暨弟生,幼即聰慧,時方九歲,已識字三千,父病隨諸娣侍奉湯藥如成人,乃天不假年,竟?fàn)栘舱郏讼雀敢簧[痛也。 夏季母溫宜人卒。 常曉樓年伯來信論執(zhí)筆法。與子襄年伯論林琴南選柳河?xùn)|曹南豐文評。書趙室溫宜人墓志。撰自用研藍白石硯銘。 讀周壽昌思益堂集,自記曰:數(shù)日入病鄉(xiāng)遊,雖痛苦呻吟,神疲氣荼,而胸中時覺有詩意。不容予所格泥者,每於蘿寐間口喃喃若有誦,已得句。其實無可記憶,即欲作詩,又輒不能成章,間閱思益堂詩集,病中作特多。且有若余欲言而先生為余言之者,更有余意中所有事之所有而不能言之者。不禁快極,隨讀隨錄,非徒便省覧,直可作卻病良藥。 論近今師友之道不行,獨能獲得師友之益者,其惟讀書乎。 1925年乙丑四十九歲 四月為季父續(xù)弦,祁邑南舍村喬殿森女。七月為讱授室,徐溝大寨村梁丹階之女,先父己酉拔萃同年也。日課臨隋開皇夲蘭亭。得梁聞山藏舊拓夲雲(yún)麾碑。時養(yǎng)疴於心隱庵後院書室,於李北海書法深致研究,且於雲(yún)麾悟得所謂暗轉(zhuǎn)鋒之筆法確有心得。 為光華女校書孟履青紀(jì)念碑。書太谷碧霞元君廟碑。撰書張松昌母八十壽序。跋柯丹邱臨顏魯公爭坐位影印夲。蔡季平囑,以銘賢學(xué)校之名為孫中山寫挽聯(lián)。 閱快雨堂題跋,有後世學(xué)書者未能精熟閣帖,未可興言書之語。曰:“余學(xué)書自梁一齋夫子受以楷法,史卓如夫子導(dǎo)學(xué)篆隸,弱冠以後,由唐上溯漢魏六朝,稍有悟入,則兩兄手口之教居多,惟偏於碑學(xué),未遑致力於帖。仲兄中年以后,沈潛帖學(xué),絜碑學(xué)之精奧,以研索於閣帖之出入異同,每有獨得,輒舉以示途經(jīng),余心著碑學(xué),意刃邃在是,似有所軒輊於其間。私以仲兄之捨碑而専事於帖為慊,兄亦不興余辯,談不洽,一笑置之。近兩年於兄書及論說漸能領(lǐng)略,而肯?尚難驟解,今讀先生跋閣帖諸說云云,方一旦恍然余書之鮮臻化境,有由來矣”。 冬痔疾作。安公僑乙任邢臺縣事,以掛誤事被議,專函囑先父代為疏解,屬臥病未能為力。臘中孫弼予伯被控事亦未能相助。兩事雖皆冰釋,而先父於弼予伯終以不能相助為憾。然弼予伯則囑不使先父知之,蓋不責(zé)先父為力也。 1926年丙寅五十歲 讀王夢樓快雨堂題跋,謂:較藝舟雙楫便於後學(xué)論書。自晉唐諸家源流系統(tǒng),能於精神意象索之,於筆法亦多深知甘苦語。是專精在書法,非徒騁博涉及考據(jù),於唐代書家不無偏好,然能識別瑜瑕,各舉短長,非阿好者比,唯於明季特重文敏,鄙意未慊,殆性有偏近歟,抑限於時尚歟,否則余於文敏書有未及盡識,故於先生論不能洞解。閱前麈夢影錄論筆之柔硬。 1927年丁卯五十一歲 為王養(yǎng)齋縣長跋盂縣造像錄。撰愉園樷錄序。并為華祝彙編題詞。秋孟乙鈴輓辭并墓志。武進徐養(yǎng)吾夏初因邀祁邑羅輯五君任華興經(jīng)理,曾便道來谷相訪。自課仍攻毛詩,字課仍臨麓山寺。 去冬困於痔疾,臥床不能行動,又值時局不靖,頗多憂慮,幸開春后漸見好轉(zhuǎn),家中人皆為之喜。夏嗣伯母贠宜人卒。 1928年戊辰五十二歲 撰馬笠伯太母楊大夫人九十壽詩。為矦念祖題三橋青主書前后赤壁賦冊子。為黃素齋撰端硯銘。書孟乙舲墓志銘。龐映青墓志銘。 讀何屺贍評點曾南豐集,中有“論文人為人作墓志銘”,有未如后嗣意者,率不許增損,文內(nèi)舉曾子固為王荊公父作志而不能如荊公意。曰:“為人后者,自不能文則己,若能文,則不如自作,如歐公之表龍岡,此與余前所記不能言時之言,囑勿求人作志意頗合。蓋求人作志,如譽楊過甚,死者有知,必致不安,若遺漏其善跡,孝子之心亦不滿,故不如自作行狀或家傳,勿諛勿頌,只述生平事跡,如不能文,寧可不作”。 各縣奉令徵舉社會賢達人士,縣長劉小寅以先父首在甄舉之列,令開具履歷。先父具稟辭謝,不允,再三督促,季父商之於先父,將履歷呈送縣署。 為同年武少云謀館地,武君於民國五年曾館於吾家,為余啟蒙師,向以授徒謀生。時祁邑羅輯五君任陽泉保晉公司稽核,因聘為家塾師。幸得羅輯五成全,獲得噉飯地。論吾邑商業(yè)盛衰之原因。為汾陽馮秋航書墓誌銘并篆蓋。擬命讱試考學(xué)校,余近年從子襄年伯學(xué)作文,頗得進益,深蒙嘉許。然自幼於算術(shù),物理等蓋未學(xué)過,更無論外文矣,今急來掄佛腳,自己亦未敢自信。 1929年己已年五十三歲 讱赴省考成成中學(xué)英算皆不及格未考上,旁聽半年歸。舊歷元旦畫歲朝清供中堂一,賜與妤妹。正月十二為五十三歲初度賦七古一首,寄常子襄年伯。(稿失)為表弟喬善堂畫中堂一幅。為王養(yǎng)齋父王疇五書墓志銘。為祁邑高子春書墓志銘。為高藹軒母書墓志銘石印本。為渠仁甫書中堂。臨師震敦銘全文并以分書釋文於下,用各體橫幅,云階弟泰階所囑也。書閆玲珍墓志銘。胡瑞五夫子來傳達縣長劉公意,為擬完成縣志書太谷范村過街樂亭匾,“觀感興超”,風(fēng)山龍泉寺水鏡臺匾“瀛州風(fēng)范”。書先賢子夏墓碑。書汾陽田肯堂墓志。 徐地商業(yè)累經(jīng)兵劫,復(fù)受金融之虧損,勢不得不重行改組,頗弗籌策。冬常曉樓來訪。 1930年庚午五十四歲 碭號於前年洛陽之變,運售之糧為馮軍截留,當(dāng)時聲明按價償付,實際并未付價,以致資金虧折。即同人當(dāng)年開支,亦無法籌措,又不忍以共事多年之同人,一旦使之失業(yè),不意夲省亦發(fā)生金融之變,晉鈔毛荒,商家大受虧損。只好另圖辦法以維持同人之生活。為平陸張貫山之祖丹山公書家傳。撰書年伯常子襄五十九歲壽屏。撰西莊武氏家譜序。跋寧復(fù)先雙鉤何蝯叜臨張公方表頌。撰書孟竹庸墓志。 1931年辛末五十五歲 為王疇五書墓表。季父漁山公患風(fēng)癥,先父與季父雖非同母,然同年所生。自幼同食同眠同嬉同遊,長且同讀,情如同胞。祖父臨終囑以善視季父,及伯仲父故后,於季父倍愛護,季父即視先父為胞兄。先父多年困於痔疾,家事皆季父任之,故先父得以靜養(yǎng)。曾書聯(lián)曰:“同庚老弟能憐我,未盡光陰可讀書”。至此季父一病,內(nèi)外諾事叢集身,而延醫(yī)調(diào)藥,常致寢食不安,自謂:從此進入苦境矣。 十月讱子勵堂生。 1932年壬申五十六歲 書孫母高太夫人墓志。為季成先生跋所藏栗恭勤公家書題后。季父繼娶喬夫人卒。 1933年癸酉五十七歲 季父再繼配喬來歸,喬夫人卒所生一子一女皆幼,先母為撫育之,夫人之妹久住在余家,季父為使撫育子女,因繼娶之,復(fù)生二子。 1934年甲戍五十八歲 為友人跋傅山筆札墨跡。為同年德夫畫扇面仿雲(yún)林筆意。為崔文徵跋漢龔少卿草書刻石。跋壽陽任氏覆刻張石州手摹忠義堂帖。 1935年乙亥五十九歲 為祁邑羅輯五書墓志并撰書家傳。選輯段志先師友石山房詩付印,師於民國八年曾館於吾家,余亦從之受業(yè),至十三年因病辭館,復(fù)就館於北洸村吳姓家,於十八年病故。師幼即貧寒,中年喪偶,遺一子,不復(fù)娶,及館於余家,子患吐血癥不治,先父為之營葬,於是鰥獨以終。書李興庵紀(jì)念碑。 1936年丙子六十歲 為祁心陶所藏祁壺莊公畫冊跋并贊。又各體書冊跋。為趙法真跋青主古隸真蹟冊,書傅青主行草真蹟後。跋唐刻懷仁集字本蘭亭。為韓紓仙撰書夫人董君實遺像聯(lián)并題辭。書河津縣李韶之太夫人墓志并跋。為平遙史某題跋所藏何子貞晚年書聯(lián)真蹟。祝柯定礎(chǔ)六十壽詩。 二月堂兄克猷病卒,年四十六歲,仲父雲(yún)山公長子也。 九月季父愚山公卒,壽六十歲。季父于二十年患風(fēng)痹,二十一年繼室喬復(fù)病故。再繼室喬復(fù)生二子,曰克載、曰克舉、臨終執(zhí)先父手曰:“余無他囑,望將二子與五弟承嗣,則余暝目矣”。五弟者五叔昌祿,與季父同母,十五歲殤於疫,及卒。先父遵囑,使二子承嗣五門焉。為徐養(yǎng)吾題硯銘金刻文。 1937年丁丑六十一歲 正月十二日為六十一歲初度,門人段心畬、侯在茲、龐子猷及友好多人,為稱觴致祝,乞文于常子襄先生囑曉樓先生書屏。 為喬季五題王覺斯書畫冊贊。題自書條幅。為程母遺像懿行錄題辭。為銘賢學(xué)??茖W(xué)樓落成題辭。代毓德婦校撰書祝美國衛(wèi)母八十壽辭。跋僑黃老人臨蘭亭序墨蹟合壁是冊,為賈煜如所藏絹夲,與先父所藏紙夲,經(jīng)方彥光先生由山西書局合印成冊,二夲遂成合壁。題常萼樓先生遺像贊。 是年中日事起,日軍侵入,發(fā)動蘆溝橋事件。十月初一我縣鄉(xiāng)俗祭祖塋,名曰:“送寒衣”,是日命余陪侍赴副井村祖塋祭祖,途中遇敵機盤旋上空,祭畢忽忽返家。先是氛警日迫,人心惶惶,因使婦女兒童分散於各鄉(xiāng)村親友家。時同年武堯卿叔,命其姪用生兄來約先父同往東山底村以避敵氛,先父因痔瘡行動不便,一同前往,勢必拖累大家,心實不安。且曰:“余此殘廢之軀,既不能荷槍抗敵,國難方殷,先靈未妥,生死固非所計也”。而堯卿叔一再要約,謂:“既無城守之責(zé),倘被凌辱將何以處,仍以避之為宜”。乃於初三日避往東山底村友人石中砥家,初四日太谷即失陷,於時城鄉(xiāng)隔阻,音信不通,太谷既陷落,敵人向南進發(fā),且擾及山村。忽傳言先父己遇難身亡,家中亦不知確耗,暨有北張村族兄趙克豐來家傳語已將先父轉(zhuǎn)移至候城村武姓友人家,并諭以不許前往探候。至年終始由克豐兄送返,便服入城,東街有布莊一所,城陷時為炮火所焚,敗壁頹垣,無復(fù)有人注目,即居於此而隱藏焉。當(dāng)時全縣亦竟傳言己殉難矣。 1938年戊寅六十二歲 四月內(nèi)人及勵子自祁返,冬吾母及吾妹自祁返,仲母自小白村返。 痔疾復(fù)作,困臥幾半年。 為李心庵書聯(lián)并題邊。為杜玉五跋崆峒山人草書。 1939年已卯六十三歲 為徐餋吾題六十歲像贊。為楊省三書金刻文聯(lián)。跋自書秋聲賦。跋宋岳珂書米海岳硯史墨蹟。書沈石田三蘇生傳畫卷後。常子襄年伯囑書自集聖教序聯(lián)。 夏仲父次子克諧卒。 1940年庚辰六十四歲 讱自二十六年城陷時,余家適當(dāng)炮火之衝,馬受驚恐,嗣后復(fù)受精神之刺激,至是發(fā)為怔忡之疾,因入長春醫(yī)院,一病幾殆,乃出院延中醫(yī)治療,經(jīng)一年余始愈。 為杜玉五跋小蓬萊閣冊并題詩。跋冬心畫梅冊子。跋傅青主指畫墨菊雀幅。為馮潤生題宋李唐鐘魈捕虎圖詩。為堯卿叔題丁玉川扇面。 1941年辛已六十五歲 秋八月常子襄年伯卒於榆次車輞村之里第,訃至家人秘不使知。 陳寧之去臘於攤販得先父對聯(lián)一條,缺一聯(lián),因析為二裝裱之,乞先父為題其原委以留紀(jì)念。書仲父遺墨后,亦寧之所收得者。為杜硯田書墓志絹夲。 1942年壬午六十六歲 常子襄年伯次子鳳銘專程抵宅報喪,相約夜間由二兄提囲燈引往大街店后隱室,叩謁岳父問安,并跪求允撰墓誌或碑文事。 夏季父長子克簡卒。為長兄克荘續(xù)娶。 曾自書一聯(lián)曰: “不死且消閑歲月,藏身猶避舊聲名”。病中書程子四箴。用退筆殘墨畫冊頁四開未完成。 1943年癸末六十七歲 二月讱次子逸堂生。(逸為辦身份時同音用字,因原字打不出來,原字左半為安字右半為力字。)去冬由東街布荘返家,為便於吾母與妹早晚侍奉因回家。 為余岳父梁丹階書墓志紙夲。冬為克強弟授室娶夲城杜姓女。弟為季父第三子繼室喬所生。書仲父臨禮器碑后。 1944年甲申六十八歲 自去年春一病即患脮痛,繼即臥床不能起。武用生來談及身后事,謂:“曹荘道有地一塊,乃白地,余意即葬此地。因余曾有不能言時之言,記身后一切措施,前已付讱子收存,望代一視方向。所謂不能言之言蓋即付余收存之遺囑也。囑以深衣練冠為殮衣,不許以任何物件附葬,葬后不封不樹,不許延請僧道誦徑,不許求人撰墓志,不許刻印詩文”。余不敢違囑。唯於詩文經(jīng)與克卿世叔及瑞五夫子商酌,仍主張將來選印,以存文獻。不意值文革之變摧毀零落,寥若晨星,劫后盡余中撿得殘缺幸存一點手澤。 1945年乙西六十九歲 二月余三子勚堂生。 時病已加深且礙于飲食,因自撰訃聞,“以讱二子逸堂,三子勚堂列為期服孫”。則是以二孫為嫡孫矣,余己降服,余子當(dāng)為功服姪孫,今列為期服孫,則二子為夲生嫡嗣矣。蓋余兄克莊四娶無子,胞弟克兢少亡,夲生母在堂無以慰晚年,故如此措施亦大書苦心矣。 延醫(yī)診視服藥亦不見效,曰:”余病非藥石可醫(yī),徒乞靈於草根樹皮無益也。至飲食皆難下咽,延至五月二十九日夘刻溘然辭世。 嗚呼!余既不能繼承先志,學(xué)無成、業(yè)無就、何足以紹述先德。然先父一生雖以書法名傳,而學(xué)問行誼,久為群望所歸,固無待於揄揚。 謹類次一生居家處世及學(xué)習(xí)與書畫酬應(yīng),按年紀(jì)之,以存真實。此余撰述年譜之意,留示子孫,庶得保存先人之曲型焉。 補遺: 為東里喬君書佛殿匾,“崇虛控寂”四字。為杜小常母夫人撰壙銘,年月不詳。撰友人德配某夫人輓辭,年月不詳。代友人撰吳母陳大夫人七十壽序,民國十三年甲子。為祁邑渠爵庵跋金銘先生畫卷,民國十一年壬戌,文稿失遺不全僅存其半。 降服子克訒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