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綜藝說的是黃圣依&揚子,留幾手&葛夕,李行亮&麥琳三對夫妻,婚姻出了問題,上真人秀聊私生活來了,內(nèi)心剖析剖析,再上上價值。 反正從觀眾視角看,就這么回事。 但用節(jié)目制作人劉樂的話講,上這節(jié)目的,都有曝光需求,有的嘉賓也想立人設,甚至搞劇本。 一般大家都想要正面人設,而且但凡是個人,都對鏡頭有敬畏。 這種情況下,還暴露出的問題,往往是當事人不覺得有問題的問題。 假如有人出軌,會往節(jié)目上說么? 從來沒聽到過,對吧? 所以我們只能看到冰山一角的“真人秀”,即便這樣,都已足夠讓很多人恐婚了。 具體就不多說,推薦大家去看,絕對能幫你識別生活中的很多爛人爛事。 實在沒時間,網(wǎng)上也有也有解說、切片,但我覺得不夠。 代入感不夠,不夠給你氣得想伸手進屏幕,對那倆大傻子來幾個大逼兜。 也不光是氣,氣完后再看周圍人,順眼多了,也算這節(jié)目的功德吧。 出國留學花掉的錢,打工也掙不回來,讀書的價值到底在哪里? 我當時扯了一大堆道理,什么社會分層,有個互害的世界,還有個合作的世界…… 讀書,是為了隔絕那個互害世界,進入到合作世界。 但一時半會沒講清楚,還把人家給繞得云里霧里。 其實這套邏輯,是從博弈論里來的。 “囚徒困境”,都聽過吧? 有限博弈的時候。 假設你是A、B中的一個,請問你選擇背叛還是合作? 選背叛,坐牢期望=10×50%+0×50%=5年; 選合作,坐牢期望=15×50%+1×50%=8年。 你在不了解另一個囚徒會如何選擇的時候,選背叛,是利益最大化的方式,這時便會出現(xiàn)“互害”的情形。 但在充分博弈的情況下,會有不一樣的局面。 很簡單的道理,第一次博弈,大家根據(jù)坐牢期望選擇背叛,那第二次,第三次呢……第n次,博弈參與者又眾多的時候呢? 最終大家會達成一種集體默契——合作才是利益最大化的出路。 而那些長期背叛的人,慢慢就沒人跟他們玩這個游戲了。 也由于他們都去“坐10年牢”,逐漸被社會分離了開來,合作者向上,互害者向下。 言而總之,總而言之,有限博弈的世界,往往會出現(xiàn)互害局面。 比如小農(nóng)經(jīng)濟,由于缺乏交換,缺少合作,所以是有限博弈,從中誕生的小農(nóng)思想,就是一種互害思想。 前幾天剛好在微博上看到一新聞,說江蘇某農(nóng)村,有兩家人共用一個不到兩畝的魚塘,鬧出矛盾,警察連著出動5-6次也調解不了,最后還是當?shù)卮甯上朕k法給解決了。 解決方案打死你都想不到,但那兩家人就是心平氣和地接受了: 雖然這種思維方式被稱為小農(nóng)思想,但并不特指只有農(nóng)民才有這種思想。 多的是住進高樓大廈,腦子卻食古不化的人。 它本質上是在缺乏合作、有限博弈的社會,醞釀出的一種思維方式。 就不說什么大而空、形而上的東西了,簡單說一條——讀書能鍛煉人的長邏輯能力。 什么叫長邏輯能力?就是能多思考幾步,分析、推理、判斷的能力。 比如囚徒困境,只擁有短邏輯能力的人,僅能看到“背叛的好處”,看不到合作的好處,因為他想象不出第n次,大家會怎么選。 所以他不會有對“合作社會”的想象,更不會有對“合作社會”的向往,因為一個人無法進入他想象不到的世界。 但看完《再見愛人》之后,再講這個道理,就不需要這么繞了。 直接來一句,“我們學習進步,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隔絕像麥琳那樣的人” ,就完事了。 絕就絕在她集滿了所有低質量人類的槽點,讓我第一次對“負能量”三個字,產(chǎn)生了高度具象化的認識。 更完蛋的是,她又不像揚子那么離譜,一眼可見的壞。 她是生活當中,隨處可見的普通人,就算讓你描述她的壞,你也很難找出幾個大詞去概括,因為她算不上什么大奸大惡,但就是讓人不開心、厭惡、氣不打一處來。 我也算是見識過人類多樣性,現(xiàn)在被搞得對她的笑聲都ptsd了。 節(jié)目組能不能給她的笑聲打個碼?聽嗶嗶都比聽那玩意舒服。 以前不敢這么直白地說她,只敢在星球社群小范圍里蛐蛐,因為她疊了兩層厚甲,一層是全職媽媽,二層是糟糠之妻。 這一說,不得被噴死啊? 所以剛開始發(fā)現(xiàn)不對勁,大家也只會小心翼翼搞分析,不敢打破天窗開罵。 但越往后看,越忍不住。 怎么形容呢,如果有個人心血來潮,寫了篇《阿麥正傳》,估計也會有《阿Q正傳》那樣的效果。 她仿佛是社會里某一大群人的縮影,以至于很多人看到她,都能聯(lián)想到自己身邊的某個人、某件事。她是那個集大成者。 列幾句麥言麥語: 我年輕的時候有蠻多人追的,追我的還真的都蠻有錢的……我為什么選擇你呀,是賤么,就愛過苦日子…… 我現(xiàn)在胖,焦慮……家里有一大攤子事嘛。 是不是很耳熟?什么要不是為了你,我早跟你爸離婚了;我這么委屈還不都是為了你,為了這個家…… 我小時候,經(jīng)常見到鄰居家的小女孩被她媽媽這么教育,而且總在她開心玩耍的時候,突然來一句,你看看,你爸工作那么辛苦,你怎么能貪玩呢?我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你怎么能不聽話呢? 我那時只是覺得不舒服,說不上原因。 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仿佛中國的小孩天生便不會享受快樂,一出生就是欠債的人。 有些人很擅長把身邊的人、最親的人,都變成欠自己債的人。 黃執(zhí)中說,麥琳是個委屈怪,沒委屈也要硬造委屈,為的是把對方變成愧疚鬼。 那什么是愧疚呢? 虧欠感。 你覺得虧欠,那你可不就成了她的債務奴隸么? 所以當她老公想解決問題的時候,發(fā)現(xiàn)是鬼打墻,根本沒有突破口。 廢話,人家壓根不想讓你解決,只想讓你虧欠。 很多人從心理角度去分析,什么NPD(自戀型人格障礙),什么童年經(jīng)歷,表演型人格…… 純屬多余。 麥琳就是一個“蠢人”,這種蠢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沒有邏輯能力; 2)沒有共情能力; 3)改不了。 現(xiàn)代腦科學已經(jīng)探明,人的大腦分3個層次,而且是不同進化階段的產(chǎn)物。 第一個層次是爬行動物的腦(網(wǎng)狀腦系統(tǒng)),可以理解為生存本能。 比如鱷魚,趴那一動不動,本能負責感知靠近的動物是啥,是食物,就撲上去咬,是異性,就撲上去xxoo。 第二個層次是哺乳動物的腦(情緒腦系統(tǒng))。 隨著物種進化,逐漸出現(xiàn)了因種群聚集而形成的社會網(wǎng)絡,哺育后代也要付出生命能量,于是進化出了情緒性的腦。 比如被接納、被呵護的需求,以及安全感,恐懼,貪婪,天倫之樂等等各種各樣的情緒。 第三個層次是大腦皮層(理性腦),控制認知功能,邏輯能力,抽象思維,創(chuàng)造力。 一般我們說一個人聰明、腦子好,其實說的是他的大腦皮層功能強大。 理性腦只有人類才有,是進化的高級產(chǎn)物。 這套理論聽上去很學術,其實早在幾千年前,柏拉圖就通過現(xiàn)象觀察,總結出了“靈魂馬車”的說法。 意思相近,大概是說人的言行,由“靈魂”里的三種東西掌控——本能(欲望),情緒(激情)和理性。 本能和情緒是兩匹狂奔的馬,而理性是御車人。 意思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便是通過訓練理性,去掌控情緒和本能的過程。 不同人之間,理性腦的發(fā)達程度也天差地別。 因為大腦就像肌肉,不用,便會退化。 麥琳就是典型的理性腦羸弱,從而使自己的言行逐漸被情緒腦接管的那類人。 小紅書上有女性博主分析她到底要什么,是要包包,要面子,還是要節(jié)儉居家人設? 有人說她全都要,又當又立,建議李行亮先硬買,再跪著求她要。 社會上的確多的是這種表演型NPD。 比如那些篡位的人,明明自己想當皇帝,非要等著別人勸諫,還要假惺惺堅辭不受,拉扯n次之后,再勉為其難,把樂子享起來。 又比如最近也很火的“花學”里的侯明昊,明明想這想那,偏不直說,扭扭捏捏,等別人“勸進”。 NPD的毛病在于太把自己當回事,他們很可能也真的是那么回事,所以封建思維中的上位者,通常就用這種方式,向下搞PUA。 搞得最好的,要數(shù)嘉靖皇帝。 BUT麥琳可沒這么高段位,也不是什么表演型人格。 因為壓根沒看到她演,全是真情流露。 她就是純粹的“蠢”。 這里的“蠢”,指的是理性腦失能,情緒腦坐大,所有的表現(xiàn),都是當下的情緒需求。 當她看到朋友有老公送的包時,當下情緒是嫉妒,是虛榮。 當她在家看著賬戶時,當下情緒又是省錢帶來的爽感。 兩種狀況都是她的真實情緒,只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場景,主導了她不同的言行。 這在我們正常人看來,很不可理喻,一個人怎么可以價值觀如此分裂?到底哪句話真,哪句話假? 于是在張泉靈看來,麥琳太擰巴,太矛盾,交流起來太累。 但你只要搞清楚她當下那一刻是什么情緒就行了,其實上一刻她什么情緒,她自己都忘了,所以她的邏輯不連貫。 比如她跟黃圣依的對話,她說自己不強勢,又說揚子很強勢,還說她跟揚子很像,懂揚子。 黃圣依立刻抓到漏洞——你說跟揚子很像,揚子強勢,那你不就強勢嗎?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結果她瞬間宕機,不是被噎得說不出話,而是大腦停擺,癱在那里。 只要邏輯稍微長一點,她都轉不過彎。 所以只要理解了她是一個完全由情緒操控的人,就能明白,為什么她會有那么多自相矛盾的表現(xiàn)。 明明邋遢,紙巾亂丟,卻給自己裝一個整潔人設。 明明啥也不會干,卻給自己裝一個顧家人設。 明明愛買化妝品,又不停強調自己節(jié)省。 節(jié)省應該是真的,有人翻出她的閑魚賬號,連孩子穿到破破爛爛的鞋子都往外賣。 關鍵是都這么節(jié)省了,那化妝品干嘛不省著點買呢?黃圣依都看不下去了,說既然不化妝,買那么多化妝品干嘛?黃圣依說她買得多,那大概真就是多,畢竟黃更愛惜臉。 麥回答說年輕時喜歡。 what?邏輯呢?總不能年輕時買的化妝品,現(xiàn)在還往臉上撲騰吧? 所以她沒邏輯,也不需要自洽,她需要的只是情緒上的即時滿足,于是言行不連貫,價值觀不統(tǒng)一。 聊天的時候立人設,是那一刻的情緒需要,她需要被認可,被接納,被承認有價值。 化妝,則是當下時刻的情緒需要,虛榮心,攀比心嘛。 正常來講,立了人設,至少得裝幾天吧? 這尼瑪還對著鏡頭呢。 她裝不下來,觀眾面前暴露無疑,腦子里的東西實在太少了。 對付這種人,應該怎么做? 當她嫉妒虛榮時,及時送上包包; 當她沉浸在節(jié)儉人設中,或沾沾自喜,或顧影自憐時,及時送上夸贊和感恩。 你跟她講邏輯,講解決方案,純屬浪費精神,因為下一刻,下一秒,她又會因為外界的影響,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情緒。 你順著她的語言模式走,真把她的話當回事,只會成為她的情緒垃圾桶,造成內(nèi)耗。 共情是一種高級能力,它需要邏輯推理作為前提。 共情能力強的人,智商也一定強。 因為共情本質上是在很短時間內(nèi),通過一個人的表情、語言、行為舉止,想象出這個人有怎樣的經(jīng)歷,當下有哪類需求,再思考自己如何應對。 其次,共情需要有推己及人的能力,了解自己是什么需求,什么底線,進而聯(lián)想到對方也有需求,也有底線。 再次,共情還得對“人類多樣性”有充分認識,知道、理解并接受大家有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 完全用推己及人那一套還不行,因為你之蜜糖,我之砒霜。 所以這整個邏輯過程很長,蠢人最缺的,就是長邏輯能力,讓他們產(chǎn)生共情,不是天方夜譚么? 你看麥琳怎么對葛夕的?整個一恩將仇報,熏雞事變中,赤裸裸地把睚眥必報和搗亂寫臉上。 她能get到葛夕的白眼么?她根本不care,她只管算計,拼命制造葛夕不如她會照顧人、不如她會管錢的證據(jù),通過打壓和拉踩別人,標榜自己有價值。 也就是對著鏡頭,大家都要個體面,不然你看手哥忍不忍得了她。 蠢跟認知偏差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你在電視上看到有些反派,突然間大徹大悟,比如鳩摩智、裘千仞,價值觀一調整,瞬間從壞人變成好人。 但蠢人無法變成好人。 因為一個人的改變,需要回溯和反思能力。 蠢人大腦中沒有連貫的邏輯,甚至沒有連貫的記憶,你就是把道理掰開了、揉碎了,一點點喂給她,她也改不了,因為她根本記不住。 你看張泉靈老師,那么掏心掏肺地跟她說,習慣性給負反饋,是親子關系的災難。 她的第一反應是什么?不是反思,而是狡辯,說她對孩子不那樣。 這就是典型的情緒性應激反應,挽尊嘛。 關鍵是沒人會相信她不對孩子那樣,這就顯得她的狡辯非常可笑。 對這種人,不要期待她改變,更不要試圖講道理,說服教育,最好的辦法是遠離、阻斷,當病毒一樣防出去。 像亮子那樣遠離不了的怎么辦? 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用類似馴猴的邏輯去對付她。 因為她是一個情緒腦(哺乳動物的腦),你想想看,人類的諸多情緒是怎么產(chǎn)生的?那些渴望被接納、被認可、嫉妒、攀比、恐懼、貪婪……等等一系列的情緒,都是從哪里來的? 是在千百萬年進化中,從生存焦慮中產(chǎn)生的。 對這種被情緒主導的人,你要學會引導她的情緒,甚至制造她的情緒。 比如給她制造生存焦慮,當她作妖的時候,簡單粗暴地讓她收拾東西趕緊滾。 她生存焦慮一下就上來了,作妖情緒會別的情緒所取代。 千萬不要覺得這種反向pua很惡毒,你要理解,這種人只能聽得懂簡單粗暴且后果明確的語言。 古語里有“畏威而不懷德”,民間諺語也說“人善被人欺”,雖然只是經(jīng)驗總結,但精當描述出了一些社會現(xiàn)象。 為什么很多人習慣性服從權威,而不是團結合作,去追求一個更平等的社會? 因為權威真的會影響ta的生存狀態(tài),而他又想象不出平等社會是個啥樣,所以平等不了。 葛夕對麥琳都那么好了,她是怎么給反饋的? 她的情緒雷達會告訴她,誰可以是她的情緒垃圾桶,誰可以被拿捏,誰必須討好。 你再看她對揚子什么態(tài)度?那叫一個諂媚。 所以對付這種人,只能用威,不能用德。 咱這社團大多是城市小資,對“用威而不用德”的方案可能理解不來。 但那些在流水線工廠搞過管理的人,一定對某類人“畏威而不懷德”,有深刻體會。 而讀書進步,首先是別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其次是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圈層,做到大概率不接觸這類人。 這類人對生活質量的殺傷,簡直比揚子還惡心。 揚子壞得很直白,可以很快防出去。她壞得瑣碎,壞得潤物細無聲。 “我有什么惡意呢?我明明是為了他好呀!” 就是這種不太明顯的壞,容易讓人陷入內(nèi)耗,白白損失注意力資源。 注意力,心智帶寬,是一個人最珍貴的東西,知乎有人問川普為什么年近八旬還能成功?高贊回答說,因為他不內(nèi)耗,可以集中注意力,去干自己想干的事。 以上,祝愿在座各位,遇到爛人爛事,該懟就懟,能逃則逃,絕不內(nèi)耗,節(jié)省心智帶寬,集中注意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末尾給我自己打個小小的廣告,我在知識星球開了社群【葉泊楓FIRE研討小組】。 主要討論如何增加被動收入,提前退休,也討論職業(yè)發(fā)展,個人規(guī)劃,城市選擇,買房決策,甚至婚戀擇偶、讀書建議…… 而且群友們的素質很高,看到關鍵信息,也都共享到社群,一起討論。 綜合來看,社群性價比超級高,我在知乎的付費問答漲到了338/10問,但雙11,社群維持最低價238,可以提問一整年,氛圍和信息質量截然不同。 原計劃付費專欄不往社群里發(fā),現(xiàn)在也會把它們?nèi)堪嵘先?,大家可以隨意翻看幾百萬字的沉淀干貨。 希望各位多給面子,多給支持,,掃碼加入,共同進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