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梁之辯 先秦莊子、惠施的一場論辯。《莊子·秋水》記載: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魚出游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鼻f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從“萬物與我為一”的“道通為一”論出發(fā),因己游之樂而推及魚“出游從容”亦樂;惠施則強調(diào)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否認(rèn)莊子能夠“知魚之樂”。這一辯難,反映出“齊物”與“歷物”兩種截然相反的哲學(xué)思想。辯難的結(jié)果似乎是莊子取勝,但莊子最后所說的,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 雞三足 戰(zhàn)國時辯者的名辯命題。《莊子·天下》所列“辯者二十一事”之一?!豆珜O龍子·通變論》亦有此說,“謂雞足一,數(shù)足二,二而一故三”。承認(rèn)雞足的“名”(概念)和雞足的“數(shù)”(實體)不同,又把雞足的“名”和雞足的“數(shù)”相混同,混淆了概念和事物的關(guān)系,但其目的在于比較異類之間的差別。一說此命題是夸大抽象推論形式的錯誤(汪奠基《中國邏輯思想史料分析》)。 辯者二十一事 先秦“辯者”提出的二十一個論題。見于《莊子·天下》。具體為:“卵有毛。雞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為羊。馬有卵。丁子有尾?;鸩粺?。山出口。輪不輾地。目不見。指不至,至不絕。龜長于蛇。矩不方,規(guī)不可以為圓。鑿不圍枘。飛鳥之景,未嘗動也。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狗非犬。黃馬驪牛三。白狗黑。孤駒未嘗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逼渲杏行┟},如“卵有毛”、“雞三足”等在《公孫龍子》、《荀子》等古籍中亦有記載。辯者曾以此二十一事“與惠施相應(yīng),終身無窮”。對“二十一事”的解釋分歧頗大。一說這二十一個命題有的以惠施的觀點立論,有的以公孫龍的觀點立論,遂將“雞三足”、“火不熱”等十三事列為“離堅白”派論題,將“卵有毛”、“郢有天下”等八事列為“合同異”派論題(見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一說“二十一事”為辯者與惠施相應(yīng)之論題,公孫龍乃辯者之徒弟,未逢其時,故不存在以公孫龍的觀點立論者(見胡適《中國哲學(xué)史大綱》)。一般認(rèn)為“二十一事”有樸素辯證法思想,其中也有一些屬于詭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