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會生???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孩子生??? 當孩子生病后我們又該怎樣去應對? 翻開《兒科學》這本厚厚的書,其目錄有好幾頁,上面密密麻麻列舉出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疾病,看得人頭皮發(fā)麻。 但是,其中大多數疾病的名稱,大眾根本沒有聽說過,例如溶血尿毒綜合征、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肝豆狀核變性,等等;還有一些疾病,大家可能有所耳聞,但它們的發(fā)病率很低,如白血病,雖然它是兒童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也僅有十萬分之幾,還有川崎病,在東亞人群中算是比較常見了,其發(fā)病率約為萬分之幾。 兒科最常見的疾病其實是多種多樣的病原微生物入侵人體所引起的各種疾病。如大腸桿菌侵犯腸道導致胃腸炎;肺炎球菌入侵肺部引起肺炎;金黃色葡萄球菌在皮膚上繁殖造成皮膚感染,等等。 不過,在這些病原微生物入侵人體所引起的疾病中,毫無疑問,最最常見的,是感冒。畢竟,人體的呼吸道與外界直接相通,是個前沿陣地,容易受到侵犯。 所以,幾乎每個孩子都逃不過感冒,而且,有時,感冒還可能加重,引起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等。所以,我們就從感冒這種最常見的疾病入手,詳細聊一聊,微生物是什么?它們會引起哪些疾?。?/span>我們如何反擊? 1、微生物是什么? 我們生活在一個欣欣向榮的世界中,周圍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如天上的小鳥、地上的螞蟻,還有花花草草,不過,相對來說,它們都很大,至少大到可以用肉眼看見。而有的生物太小了,我們看不見或看不清,這就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種類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兩大類,細菌與病毒。 體型較大的生物,如人類,是由一個個細胞組合而成的,稱為多細胞生物;而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它僅由一個細胞所構成,所以非常小,肉眼看不見。1683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用自己設計的顯微鏡首次發(fā)現了細菌這種微小生物的存在。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細菌的種類非常多,它們廣泛分布在土壤、水,甚至我們的身體內部,其中有一些對人體有好處,稱為益生菌,也有一些能導致我們生病,稱為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 細菌已經夠小了,但還有比細菌還小的生物,例如病毒。細菌雖小,仍是一個完整的細胞,五臟俱全,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基本結構都有;而病毒連基本的細胞結構都不具備,僅僅是蛋白質里面包了一點遺傳物質,DNA或RNA。所以,病毒比細菌還要小得多,如果把一個細菌看作籃球大小的話,一個病毒大約僅有一顆玻璃珠那么大。 2、它們會引起哪些疾??? 某些疾病,如傷口感染、細菌性痢疾、流行性腦膜炎等,是細菌導致的;不過,病毒感染更常見,絕大多數感冒、麻疹、水痘、甲肝、乙肝,近兩年來被我們熟知的新冠、流感,還有導致兒童腹瀉最常見的輪狀病毒腸炎、諾如病毒腸炎,等等,都是病毒感染性疾病。 3、人體如何反擊? 有一類藥物叫做抗生素,大家應該聽說過,它的作用是殺滅或抑制細菌,但對病毒無效。所以,病毒感染性疾病,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除非繼發(fā)細菌感染。 那么,有沒有殺滅或抑制病毒的藥物呢? 也有。不過,一方面,抗病毒藥物的效果與抗生素無法相提并論;另一方面,抗病毒藥物的種類相對較少,只能對抗少部分病毒,還有很多種病毒沒有藥物可用。 兒童最常見的疾病是感冒,所謂感冒,也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絕大多數都是病毒所致,是病毒從人體的上呼吸道這個部位入侵,引起發(fā)熱、咳嗽、鼻塞、流鼻涕等癥狀。此時,不少家長會急著給孩子吃藥,很多人都認為“不吃藥,病怎么能好?”但是,事實上,通常來說,我們吃“感冒藥”僅僅能緩解發(fā)熱、咳嗽、鼻塞、流鼻涕等癥狀,而不能消滅入侵的病毒,治標不治本。要消滅病毒、讓感冒真正痊愈,依靠的是人體自身的免疫力,是免疫系統(tǒng)最終消滅了入侵者,讓我們恢復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