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廣東博物館之端硯展

 崔光軍的圖書館 2024-11-10
金魚

廣東博物館之端硯展

01-08 閱讀5518
14:48分參觀端硯展廳。
端硯。又名端溪硯,因產(chǎn)于古端州(今廣東肇慶市)而得名,其色紫質(zhì)潤,素有紫石、紫玉、紫云、紫英之美稱。端硯石質(zhì)細膩、石品絢麗、易發(fā)墨且貯水不耗,因賞用兼優(yōu),被譽為群硯之首。千余年來,制硯藝人利用端州石材,巧妙構(gòu)思,精雕細做,成就無數(shù)名品佳硯;歷代文人鐫詩題銘,言志抒懷,彰顯詩、書、畫、金石造詣,賦予端硯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從實用至上到賞用并重,由書寫良友到案頭清供,端硯的藝術價值被逐步提升,堪稱我國傳統(tǒng)工藝中的一朵奇葩。
硯林回溯。硯的歷史十分久遠,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硯"也稱作"研",由生活上的研磨器發(fā)展而來。漢代以后硯臺的材質(zhì)豐富起來,石硯、瓦硯、瓷硯、玉硯、金屬硯、漆砂視…品類多樣,異彩紛呈。以端石制硯始于唐代,經(jīng)過宋元時期的發(fā)展,端硯工藝至明清時期趨于成熟,清末民國逐步衰落。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端硯工藝得以恢復發(fā)展,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唐。史料記載:"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武德為唐高祖李淵年號(618-626)。初唐時期,端硯作為書寫用具,形制簡單,實用至上,以箕形硯較為多見。中唐以后硯形硯式日漸豐富,人們對端硯的石質(zhì)、石品以及工藝已形成獨特的品評鑒賞標準。
1983年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石硯、硯石和墨丸。
雙足箕形硯。唐代?;纬幨翘拼拇沓幨街?因其造型近似于簸箕而得名。
青玉蟬形硯。清代。玉硯適于研彩墨,其悠久的歷史可上溯到殷商時期。
石渠式漆砂硯。清嘉慶至道光(1796-1850)。漆砂硯是以一種輕細金剛砂調(diào)和適度的色漆髹涂于木質(zhì)硯胎上制成,具有輕便的特點。漆砂制硯始于宋代。
青釉三足陶硯。東晉(317-420),肇慶鎮(zhèn)北門登高披云樓腳出土。陶硯制作始于漢代,瓷硯自西晉開始流行。
永和元年磚硯。清代。秦磚漢瓦,致密堅實,曾是深受喜愛的硯材。清中期金石學大興,以古磚瓦制硯較為盛行。此硯硯側(cè)有"永和元年八月"銘文,永和為晉穆帝年號,永和元年為公元345年。
青花八卦紋瓷硯。清康熙(1662-1722)。瓷硯在魏晉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明清時期瓷硯的品種繁多,以青花瓷硯較為多見,有的還與筆筒、筆架、水盂、墨床等配成文房套具。
端石箕形硯。唐代(618-907),1954年西安市東郊郭家灘國棉四廠工地M187唐墓出土箕形硯,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硯式,由于形似簸箕而得名。
宋。宋代的端硯賞用并重,文人墨客熱衷于鑒賞、收藏和研究端硯。較之前代宋代端硯形制多樣,雕工講究、古雅端方,以抄手硯最具代表性。因石質(zhì)精良,端硯成為進獻朝廷的貢品。
明。明代賞硯、藏硯之風盛行。制硯工藝承古且創(chuàng)新,硯形硯式更加豐富,紋飾題材頗為廣泛。因材施藝、巧用天工,簡練渾厚,不失別致。這一時期銘硯之風日漸盛行,端硯的藝術價值、文化內(nèi)涵更加豐富。
端石抄手硯。宋代(960-1279),1973年廣東省高要縣蓮塘鎮(zhèn)察步廟嘴山墓葬出土。坑仔巖石。硯底為抄手,飾圓柱七個,寓意北斗七星。高要古屬端州,是端石的產(chǎn)地。
端石抄手硯。宋代,1958年廣東省潮州市東郊劉景墓出土。宋坑石。挺拔秀勁是宋代抄手硯的特色之一。
端石琴式硯。宋代。
端石琴式硯。明代。
端石荷花長方硯。明代。宋坑石。樸拙大氣的雕刻,頗具時代風格。
端石風字硯。明代。此硯兩側(cè)外撇弧度較大,似斧鉞之形。其體量較大、造型渾樸,是明代制硯風格的體現(xiàn)。
端石石質(zhì)精良的原因。端石的主要礦物為水云母和絹云母,顆粒細小,分布均勻,因而石質(zhì)"幼嫩如小兒肌膚"。其硬度適中,因而"發(fā)墨不損毫";端石中的次要礦物為赤鐵礦和石英,硬度較高,顆粒細小,分布均勻,因而"質(zhì)剛而柔";礦物多為泥質(zhì)結(jié)構(gòu),因而"扣之木聲";顆粒之間孔隙小,吸水性和透水性都很微弱,因而"貯水不耗"。
石品花紋。端硯所以為詩人推崇,除其石質(zhì)精良之外,色彩秀雅、名目繁多的石品花紋更是錦上添花之處。石品是各種礦物質(zhì)在端石中的呈現(xiàn),是神奇的自然造化。世人因為喜愛賦予美名,頌詠贊譽,使之成為賞評端硯的重要因素。
端石云蝠硯。清代晚期。梅花坑石。硯面石眼較多,色青黃,眼中有點,具有梅花坑石的特點。梅花坑石質(zhì)略粗糙,下墨較快。
端石天蝠云龍硯。清代晚期。麻子坑石。傳說乾隆年間高要縣有一位名叫"陳麻子"的人發(fā)現(xiàn)了此坑,并冒險開采,所以將此坑洞命名為"麻子坑"。
端石橢圓刻花池硯。明代(1368-1644)。老坑石。
端石云海旭日硯。清乾隆。綠端石。除端州之外,我國其它地區(qū)亦出產(chǎn)綠石硯,吉林松花石硯,甘肅洮河石硯。
端石長方硯。清康熙。朝天巖石。有霉苔斑點是朝天巖石獨有的特征。
石質(zhì)粹美。端石質(zhì)地細膩溫潤、致密堅實,貯水不耗、磨之無聲,是得天獨厚的制硯佳材。石品花紋名目繁多,形態(tài)萬千,秀雅多姿,引人遐思,是獨具特色的天然美石。因?qū)嵱眯耘c觀賞性兼優(yōu),故歷史上端硯曾與宣紙、徽墨、湖筆并稱為"文房四寶",又與歙硯、澄泥硯、洮河硯(或紅絲硯)共譽為"四大名硯"。
端石坑口。肇慶市東郊羚羊峽斧柯山一帶以及七星巖背后的北嶺一帶,分布著數(shù)十處硯坑,著名的端石就產(chǎn)自這些坑洞,其中老坑、麻子坑、坑仔巖、宋坑等采石坑因出產(chǎn)的硯石十分名貴而聲名遠播。
老坑。又稱水巖,至遲在宋代已有開采,坑內(nèi)曾分大西洞、小西洞、水歸洞、正洞、東洞等,史上曾經(jīng)數(shù)度封坑,數(shù)次重開。老坑石色青灰路帶紫藍,石質(zhì)細滑嬌嫩,致密堅實,石品花紋豐富,較常見的石品有冰紋、金線、銀線、火捺,有魚腦凍、冰紋凍、蕉葉白、天青、青花以及石眼的則更加珍稀,是最受追捧的名貴現(xiàn)石。
坑仔巖。又稱康子巖、巖仔坑,宋代治平年間(1064-1067)開始采石。坑仔巖石色青紫帶紅,石質(zhì)細嫩個,石品花紋有蕉葉白、魚腦凍、青花、火捺和各種石眼,并以石眼多、形圓正而著稱。
麻子坑。有水坑和旱坑之分,相傳開采于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麻子坑石與老坑石非常相似,有些甚至可與老坑石媲美。石色青紫略藍,石質(zhì)細嫩油潤,石品花紋有魚腦凍、蕉葉白、青花、火捺、天青及石眼等,石眼尤佳。
宋坑。因始采于宋代(980-1279)而得名,包括北嶺一帶的盤古坑、陳坑、伍坑、蕉園坑等幾處巖洞以及將軍嶺下的將軍坑。宋坑因分布較廣,石質(zhì)石色不盡能同,色紫如豬肝者為多,優(yōu)質(zhì)的宋坑石還有火捺等石品花紋。
梅花坑。梅花坑宋代始采,原指羚羊峽以東的沙浦典水村附近,古人稱為典水梅花坑,后來的梅花坑硯石多在北嶺的九龍坑開采。梅花坑石色蒼灰微帶青黃,石質(zhì)相對粗糙,多石眼。
綠端。綠端采石始于北宋(960-1127),最早在北嶺附近開采,后轉(zhuǎn)移至端溪一帶朝天巖開采,硯坑上層為綠端,下層為朝天巖。綠端石色青綠帶黃,翠綠色為最佳,在端溪諸坑中別具特色。
古塔巖。古塔巖石色紫中帶赤,有些部位帶紫紅或玫瑰紅,色彩富于變化。石質(zhì)堅實,嬌嫩油潤,偶有石眼。
朝天巖。朝天巖始采于潛代康熙年間(1662-1722),因洞口大且朝天而開,故名朝天巖。朝天巖石質(zhì)細膩,石色紫藍,有青苔斑點是獨特之處。
宣德巖。宣德巖開采于明代宣德年間(1426-1435),石色以豬肝色為基調(diào),略帶紫藍、蒼灰,石質(zhì)細膩幼嫩,僅次于坑仔巖和麻子坑石。
白線巖。白線巖洞內(nèi)分三層,第一層石皮青綠;第二層叫"二格青";第三層是青石,質(zhì)優(yōu)者偶有火捺。優(yōu)質(zhì)的白線巖硯石多有白筋暗浮石面上,乍看好似散碎的冰紋。
翡翠-凝綠若酒汁。翠綠色圓點、橢圓點或條狀,有別于石眼,既無瞳子,又不如石眼圓正,但采石時順著有翡翠的石脈尋找一般會有石眼出現(xiàn)。
金銀線。金銀線呈黃色或白色線條狀,多見于老坑石、坑仔巖、麻子坑,冚羅蕉、宣德巖也偶有出現(xiàn)。
冰紋-白暈縱模,有痕無跡,細如蛛網(wǎng),輕若藕絲。冰紋是老坑獨有的石品花紋,似線非線,白中有暈。面積較大的冰紋稱為冰紋凍,只有老坑硯石中偶有出現(xiàn)。
石眼-黑睛朗朗,碧暈重重、如珠剖蚌,如月麗空。石眼呈碧綠色或黃綠色,圓形或橢圓形,有些有瞳有暈,似眼,鴝鵒眼為最佳,根據(jù)不同的形態(tài)及色澤變化,又有活眼、死眼、淚眼、雀眼、貓眼等不同品類,一般認為石嫩則眼多,石堅則眼少。
白端。白端石色澤皎潔如白玉,產(chǎn)自端州北郊七星巖一帶,一般不屬常規(guī)意義上的"端石"。因歷代禁采,故白端硯存世較稀少。
魚腩凍-白如晴天,吹之欲散,松如團絮,觸之欲起。魚腦凍是端石中最為名貴的石品花紋之一,細膩、幼嫩,色澤白中有黃略帶青,也有白中略帶灰黃色,清晰透澈,加魚腦一般,周圍多有胭脂火捺包圍。有的錯落疏散,稱為碎凍。魚腦凍只在老坑、麻子坑、坑仔巖硯石中出現(xiàn),因其名貴,制硯過程中往往被完整保留于硯堂。
綠端石材/朝天巖石材/白線巖石材/梅花坑石材。
坑子巖石材/古塔巖石材/麻子坑石材/宋坑石材/老坑石材。
端石夔龍紋長方硯/端石云鹿橢圓硯。清乾隆。
端石飛云硯(清代初期)。老坑石。雙面硯。
端石蒼龍橫沼硯。明代(1388-1644)。宋坑石。雙右側(cè)銘文。
端石閑足道人長方硯。明崇禎(1628-1644)。老坑石。硯側(cè)及硯背銘文:海內(nèi)皆慕端硯,不知端巖不一,莫妙于老坑,即宋水巖也。其深無底,土人縋千尺下之,僅至崖畔腰石。浮水百人牽而上。蘇子瞻所謂'干夫挽綆,百夫運斤'是也。此皆宋室命工采鑿所遺者。色玄微絳,中一二處帶蕉葉白色,間染綠紋,水眼欲濺。又有帶火熏文者,有此炙者為老坑石。一種蟲蛀文,俗人以辨真?zhèn)?不然也。真鴝鵒限各坑皆有之。此石為老坑所最難得者。陰天嘗作微汗,即可試墨。性溫如玉,廉劌能割,故識以傳。崇禎庚辰(1640)春,閑足道人書。
何吾騶(1615-1651)。字龍友,號象風,晚號閑足道人,廣東中山人。明萬歷進士,官吏禮兵三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善書法、詩文。著《元氣常詩集》等。
水歸洞魚腦凍九暈太極硯。清光緒十八年(1892)。老坑水歸洞石。長方淌池式雙面視。硯棠有大片魚腦凍、天青。雙面硯邊分別雕刻卷云紋、夔紋。硯側(cè)銘文:水歸洞魚腦凍九暈太極硯,光緒壬辰禺山何氏閑叟珍藏,項信南刊。何崇甘先生捐贈。
端石蟬形硯。明代。
端石長方硯。民國(1912-1949)??幼袔r石。老坑、坑仔巖、麻子坑在端溪諸坑中石質(zhì)最優(yōu),俗稱"三大名坑"。
端石方形石渠硯。清代(1644-1911),古塔巖石。
端石竹節(jié)硯。清代晚期,白線巖石。
端石鐘形硯。明代(1368-1644)。宋坑石。在端溪諸坑硬石中,宋坑石以下墨快而著稱,但磨出的墨汁不及老坑石、麻子坑石及坑仔巖石的細膩油潤,適宜書寫奔放遒勁的大字。
端石桐葉硯。清光緒,老坑石。
端石燈籠池硯。清光緒(1875-1908),宣德巖石。石質(zhì)幼嫩,色如豬肝,一片紅潤。
端石如意紋腰鼓形硯。清代,老坑石。金線的礦物成價為氧化鐵,呈黃褐色,銀線為碳酸鹽,呈白色。巖石形成后,氧化鐵或碳酸鹽沿著巖石的微構(gòu)造裂隙填充,形成獨特的石品"金線"或"銀線"。
坑仔巖有眼石,老坑有眼石,梅花坑有眼石,麻子坑有眼石,蕉園坑有眼石,宋坑有眼石。石眼是端石中含有鐵質(zhì)的結(jié)核體,其中鴝鵒眼是最為名貴的石眼,多出于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巖。
端石嵒華四象硯。清光緒十九年(1893)。老坑大西洞石,雙面硯。硯堂大片魚腦凍,形必白鶴,硯額黃龍紋被巧雕為松樹,形成松鶴圖景。硯額銘文:嵒華四象現(xiàn)。硯側(cè)銘文:白鶴啄松,青牛眠草;瓜瓞垂實,獼猴捧桃。光緒癸已(1893),大西洞石,禺山閑妻得之。
端石千金猴王硯。清光緒十八年(1892)。老坑大西洞石。
端石云紋硯。明代(1368-1644)??幼袔r石。硯右側(cè)銘文:上洞神品。癸亥冬,石如珍藏。石如(印)。
端石方正醇古硯。明代。梅花坑石。硯崗銘文:方正醇古。硯側(cè)銘文:既正乃方,醇古而昌,君子珍止,終焉允藏。野鶴氏嘲語銘研。斯硯斯硯,幾經(jīng)磨研。因方見棄,埋沒多年,人皆厭其古拙,我獨取其粹然。嗚呼噫嘻,寧為圭方,不為珠員。嘉靖庚子(1540)焦山繼盛題。
端石長方硯磚。明代(1368-1644)。坑仔巖石。硯左側(cè)銘文:云間董氏藏有先代鴝鵒眼石硯一枚,予蒞斯邑,見而寶之,遂以家藏米元章墨跡易焉。恐后世子孫莫知寶也,故識之。師游。硯右側(cè)銘文:水晶碧玉費平章,爭及端溪石一方。鵒眼盈盈曾見否,鳳池綈幾幾滄桑。民國九年(1920)十月從軍惠陽三多祝得此,喜而賦之。防城黃惺吾。
黃惺吾(1871-1954)。字知元,清末拔貢,歷任三都書院校長、合浦知事等職,修《防城縣志》,1949年后任廣西文史館館員,被譽為"防中文膽"。
端石居巢作畫硯。清乾隆(1736-1795)。古塔巖石。硯背銘文:葉田田,滴露研,含毫命素塵不沾。梅翁作畫硯,老鼎銘。
居巢(1811-1865)。字梅生,番禺人。入廣西按察使張敬修幕,得與客居桂林環(huán)碧園李秉綬家之宋光寶、孟覲乙交往,師其沒骨法。1856年隨敬修返東莞可園,并教張敬修侄嘉謨畫。此硯曾為廣東畫家盧子樞(1900-1978)所藏。
書房?;浉郯拇鬄硡^(qū)地圖。
端石長方板硯。清光緒(1875-1908)。麻子坑石,翡翠與石眼頗有關聯(lián),有"石不成眼者為翡翠"的說法。
端石田鼠棉豆硯。清光緒。老坑石,冰紋是巖石形成后,產(chǎn)生的剪切裂隙被云母填充所至。
白端硯。清代晚期。白端硬度比紫端石大,古人用以研磨朱砂等,這種用來研朱的硯也稱朱硯。
端石夔紋長方硯。清乾隆,老坑石。魚腦凍為巖石中不含鐵質(zhì)的以云母類為主的粘土礦物扁豆體,具有絲絹光澤、脂肪光澤。
端石雕花瓜形硯。清同治至光緒(1862-1908)。老坑石。
端石長方板硯。清代,老坑石。古人將青花比作"石之榮",將魚腦凍蕉葉白比作"石之髓",將天青比作"石之肉"。
奉禁碑記。碑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碑原在肇慶市黃岡村。
清張之洞為開采硯石以備貢品事碑。碑刻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端石,現(xiàn)存肇慶市黃岡白石村。
天青。如秋雨乍晴,蔚藍無際。天青是較為罕見的石品,色澤青而微帶蒼灰,一般只在老坑石、麻子坑石、坑仔巖石中出現(xiàn)。
蕉葉白。嫩凈加柔肌,加凝脂,溫而澤,沉而密。蕉葉白又稱蕉白,色白中略帶青黃,與魚腦凍有些相似,魚腦凍白里透黃,蕉葉白則白地略帶青綠。通常蕉葉白的外圍有火捺,內(nèi)有青花,多見于老坑、麻子坑、坑仔巖及冚羅蕉等硯石中。
火捺。石之堅處,血之所凝?;疝嘤址Q"火烙",紫紅色,猶如被火烙過的痕跡。火捺又分胭脂火捺、金錢火捺、馬尾火捺、鐵捺等。魚腦凍、蕉葉白、冰紋凍周圍往往有火捺出現(xiàn)。
青花。朱碧茜麗,紫翠欲滴,加寒波細藻,輕煙微塵。青花是端石中較為名貴的石品,呈青藍色的微小斑點,一般要濕水才能顯露。按照斑點的不同形狀色澤,又分為玫瑰紫青花、微塵青花、鵝毛絨青花、蟻腳青花、雨霖墻青花等。
清代。端硯工藝發(fā)展由盛漸衰。清中期硯雕極盡炫技能事,雕工纖巧,精細繁縟,制硯巧匠名噪一時,藏硯名家蜚聲后世。清代后期受端石開采的影響,制硯業(yè)衰退,偶在名坑復采的時期,呈現(xiàn)出短暫的盛景。
近現(xiàn)代。民國時期國運衰微,端溪名坑荒廢停采,硯材枯竭,加之外來文化沖擊,端硯的實用功能褪化,漸漸遠離社會生活。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端溪諸坑恢復開采。新硯多以風光風物為題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時代風貌。端石工藝不再拘泥于制硯,有些更被雕刻成圓雕擺件和生活用品,呈現(xiàn)出大型化、立體化的特點。
端石瓶式硯。清。
端石荷葉硯。清光緒,老坑石。
端石桃形硯。民國二十六年(1937)。冚羅蕉石。民國時期的端硯工藝水平較明清時期有所衰退,略顯粗糙。
端石山外青山樓外樓硯。清代。老坑石。
端石粵博建筑模型硯。現(xiàn)代,宋坑石。
端石雕荔枝擺件。現(xiàn)代,綠亮石。
端石云紋隨形硯。清光緒。老坑石,青花是端石中的鐵礦物質(zhì)點。
端石太平有象硯。清康熙。宋坑石。雕刻素雅,造型大氣。"瓶"與"平"同音,大象與寶瓶組成吉祥圖案"太平有象",寓意和平康寧。
端石仿古紋硯。清乾隆(1786-1795)。麻子坑石。乾、嘉時期盛行金石考掘,這一時期具有仿古紋飾的工藝品屢見不鮮。
端石連中甲第硯。清中期,梅花坑石。/端石鐘形硯。清嘉慶。
端石長方板硯。當代,宋坑石。
端石琴式硯。清乾隆(1736-1795)??幼袔r石。這一時期的雕刻注重裝飾,精雕細作,有些賞玩多于實用。
端石井田硯。清乾隆,老坑石。
端石桃形硯。清乾隆,老坑石。桃寓意長壽,民間有"壽桃"之說。此硯雕作桃形,硯池亦為桃形,頗有吉祥寓意。
名硯泛覽。我國硯石品種多樣,資源分布廣泛。以專用石材制硯始于唐代,而后各地相繼開發(fā)出多種專用硯材,至今已有硯種數(shù)十個。
澄泥仿宋天成鳳字硯。清乾隆(1736-1795)。澄泥硯屬陶硯,以過濾的細泥制坯,煅燒制成。唐代虢州(今河南靈寶縣南)、相州(今河南安陽)為澄泥硯著名產(chǎn)地,宋代以后山西新絳縣、河北滹沱河、山東拓溝等地都有制作。澄泥硯的名品有鱔魚黃、朱砂紅、蟹殼青、玫瑰紫、綠豆沙等。
端石玉蘭花形硯。清道光(1821-1850)??幼袔r石。玉蘭花色美、形秀、質(zhì)潔,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是傳統(tǒng)工藝品中的常見題材。
端石雙茄硯。清光緒(1875-1908)。老坑石。凡是多籽的植物,大多迎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多子多福"的觀念,是喜聞樂見的藝術題材,茄子也屬其一。對于棱角參差、凸凹不平的硯材,要講究像物賦形、因材而飾,此雙茄硯正體現(xiàn)了這一制硯原則。
端石竹節(jié)硯。清乾隆,老坑石。
端石葉式硯。清嘉慶至道光(1796-1850)。老坑石。
端石長方硯。
菊花石硯。清代晚期。菊花石產(chǎn)于我國湖南瀏陽、湖北恩施、江西永豐、陜西南部等地,石中有如菊花狀的天然石紋。菊花石的開發(fā)始于清代。
鐘紋紅絲硯。清乾隆(1736-1795)。紅絲石產(chǎn)于山東青州黑山及臨朐老崖崮,其紋理為紅底黃絲或黃底紅絲。宋代以前紅絲硯一度為"四大名硯"之一,后因硯石枯竭被迫停產(chǎn),其地位被洮河硯取代。
仿漢石渠閣瓦海天初月歙硯。清乾隆。歙石產(chǎn)于古歙洲婺源(今屬江西)的龍尾山,以歙石制硯始于唐代。歙硯又稱婺源硯、龍尾硯,為"四大名硯"之一。歙石的石品花紋有羅紋、眉紋、金星等。
松花石麒麟長方硯。清乾隆。松花石產(chǎn)于吉林省長白山區(qū),呈綠色,也有棕紫相間、棕綠相間的,石中有如刷絲一般的條紋。由于產(chǎn)自皇室的故鄉(xiāng),清代松花石僅供皇室專用。
端石淌池硯。清道光。
端石竹節(jié)碗。清代晚期。宋坑石,在中國文化中,竹是"梅蘭竹君四君子"之一,又是"歲寒三友松竹梅"之一,象征氣節(jié),是文人所追求的人格寫照。硯取竹雕,反映古代文人的愛竹情結(jié)。
端石荷趣硯。清乾隆(1736-1795)。老坑石。一莖荷葉寓意"一品清廉",荷葉蓮蓬代表和諧美滿,蓮是粵派硯雕常用的題材。
端石蕉葉硯。明代(1368-1644)。老坑石。唐代書法家懷素曾以蕉葉代紙練字,文人喜愛蕉葉硯式與"懷素書蕉"的典故不無關系。
端石佛手硯。清乾隆,老坑石。
端石瓜形扁豆硯。清代晚期。
苴卻石材。產(chǎn)于今四川攀枝花市金沙江地區(qū),又稱金沙江石。苴卻石以紫色為主,也有青、綠、紅、黃等色澤,還有與端石相似的石眼。
角石硯。清代初期。角石主要產(chǎn)自山西絳州(今新絳縣),又稱"絳石",石中有如獸角狀的圖紋,實為化石。角石堅滑并不發(fā)墨,多用以欣賞,或作朱硯研磨朱砂。
淄石如意池雙足圓硯。元代。淄石產(chǎn)于山東淄博,古有"端石尚紫,淄石尚黑"之說。
魚子石硯。清代。此石為藻類單細胞生物化石,通體密布圓點狀紋理。
端石卷書式硯。清道光(1821-1850)。老坑石。此硯形如一本半展半卷的書,充滿書香雅韻,有勉人向?qū)W之意。
祁陽石硯。清代。祁陽石產(chǎn)自湖南祁陽,石色紫紅,常有綠色間于紅色石之間,俗稱"紫袍玉帶"。
端石雙魚琴式硯。清光緒(1875-1908)。麻子坑石。琴、棋、書、畫在中國古代并稱"四藝",不少文人雅士醉心于琴弦之間,領悟儒道之內(nèi)蘊。硯仿琴形,已有千余年傳統(tǒng)。
端石瓶式硯。清光緒(1875-1908)。老坑石。瓶有"守口如瓶"之意,且諧音"太平",為傳統(tǒng)吉祥圖案。
端石括囊硯。清代初期,冚羅蕉石。此種硯式古稱"錦囊封事",硯作囊形,硯背如囊口反括,絳繩下垂,寓意"三緘其口"和"慎言"。古代文人或以括囊硯在案頭自警。
端石如意云蝠硯。清代晚期,老坑石。硯池硯額淺浮雕如意云紋及蝠紋。淺浮雕指物象的輪廓用減地法做,物象凸起,有較強的高低起伏效果,有立體感。
端石抄手硯。明代(1368-1644)。綠端石。抄手硯由唐代的箕形硯演變而來,其形制一般為長方形硯面,硯底挖空,硯側(cè)成熵,可用手抄底托起,是最為經(jīng)典的硯式老一。
雕刻技法。制硯與其它雕刻工藝有共通之處,常用技法有高浮雕、淺浮雕、薄意雕、透雕、沉雕以及線刻等等,各種技法的運用往往相互結(jié)合,不拘一格。
硯形硯式。從唐宋時期的"端方是尚,樸雅為經(jīng)",到明清時期的"標新樹異,象物賦形",端硯的形制經(jīng)歷了由簡而繁,由單一到多樣的發(fā)展歷程。名目眾多的硯形可歸納為規(guī)矩硯、象形硯以及隨形硯三大類。
規(guī)矩硯-和諧對稱,古雅端方。規(guī)矩硯又稱幾何形硯,包括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
象形硯-象物賦形,鮮活靈俏。象形硯以仿照物體的形狀為硯式,有仿植物、動物、器物三類。
端石云龍橢圓硯。清代初期。宋坑石。
端石風字硯。明代。宋坑石。風字硯在箕形硯的基上演変而來、又有平底風字、有腳風字、垂裙風字、古樣風字和琴足風字之分,有足的風字硯也稱"鳳池硯"。
端石云龍石渠硯。清道光(1821-1850)。宋坑石。石渠得名于漢蕭何所造用于收藏入關時所得秦之圖籍的樓閣,其下礱石為渠,故名石渠閣。石渠硯以渠狀硯池圍繞硯堂,有正方、長方硯及圓形硯式,也稱"璧水硯""走水硯"。
端石淌池小硯。清代中期。宣德巖石。這種硯制小巧玲瓏、大不盈掌,便于外出時攜帶,古時稱為"行篋硯"。
端石長方板硯。清代末期。老坑石。板硯大多用作賞玩,而非實用。這些硯材往往有名貴的石品,僅僅打磨光滑,不作絲毫雕鑿,以免暴暴殄天物,正所謂"石精則工簡"。
端石荔枝硯。清代(1644-1911)。宋坑石。荔枝為嶺南佳果,又諧"利"音,此硯既具觀賞性,又有好彩頭。
端石云紋隨形硯。清代。老坑石。硯邊云紋采用薄意雕刻法,薄意雕一般是將物象輪廓外的空白處去掉薄薄的一層,使形象略微凸起。
端石八棱石渠硯。清代。宣德巖石。這種硯式又稱"八角辟雍硯"。"辟雍"原為周天子所設學宮,為四周環(huán)水,形如壁的建筑,模仿這種建筑形式的硯被稱為"辟雍硯",有象征知識與教化的意思。
端石葫蘆硯。清嘉慶至道光(1796-1850)??幼袔r石。葫蘆是傳說中八仙之一鐵拐李所持法器,能煉丹制藥,普救眾生。民間也有以葫蘆驅(qū)妖除魔、辟邪鎮(zhèn)宅的風俗,且葫蘆諧音"福、祿",有"福祿雙全"之意,清代有吉語"葫蘆萬代",因而傳統(tǒng)工藝品中以葫蘆為形者眾多。
端石蘿卜池長方硯。清乾隆(1736-1795)。老坑石。蘿卜形硯池、蘿卜葉采用沉雕手法雕刻。沉雕是指在平面上將物象做下凹雕刻的技法,絕大多數(shù)的硯池都是采用沉雕法雕刻。
工藝流程。一般需要經(jīng)過采石、維料、雕刻、磨光、配盒等幾道工序,一件成功的硯雕作品,每道工序都至關重要。
制硯工具。
端石鵝形硯。清代中期。宋坑石。硯額高浮雕鵝頭。高浮雕又稱深浮雕,物象雕刻有很強烈的高低起伏,若不是與形象后面的背景相連,幾乎近似于圓雕。因"義之愛鵝""以書換鵝"的典故,那硯素來為文人墨客所喜好。
端石雙履硯。清代(1644-1911)。綠端石。墨書朱書同用時,雙硯一體的雙履硯較為實用方便。
端石壺形硯。清乾隆(1736-1795)。老坑石,硯形、紋飾仿商周時期的提梁壺,是清中期好古之風盛行的例證。
端石仿唐八菱鏡硯。清乾隆。宋坑石。八菱鏡是唐代較為流行的銅鏡式樣,現(xiàn)仿唐代菱花鏡,頗為古雅。
端石荷葉硯。梅花坑石。硯池部位做透雕。透雕又稱鏤空雕,是在淺浮雕或深浮雕的基礎,將某些畫面之外的空白部分鏤空,或?qū)哟沃g鏤空,具有很強的立體感。
端石云龍長方硯。清光緒(1875-1908)。白線巖石。硯堂邊緣采用線刻。線刻分為陰刻和陽刻兩種,陰線刻即以刀刻出溝槽似的線條,低于平面。
端石葉包圭壁硯。清代,坑子巖石。/端石鉞形硯。明代。
端石夔龍紋碑形硯。清代初期。朝天巖石。硯倒刻夔龍紋、渦紋。古代碑刻承載著名家名跡,是文人研習書法、考訂史籍的重要資料,歷來為文人所珍視,以碑形為硯,更有翰墨氣息和金石韻味。
端石鐘形硯。清乾隆,麻子坑石。"鐘"為古代禮樂之器,硯取古鐘形,充滿博古意境。
端石鼓形硯。清代,宋坑石。
各種硯的式樣。
月池硯/招潮硯/琴硯/三星拱照(背)/開寶晨鐘(正)/乾坤硯/銅雀瓦硯/子石硯/青鸞獻壽。硯池泉布(背)/龍池硯/三星拱照(正)/荷葉硯/龍飛鳳舞/文章剛斷(正)/葫蘆/北宋鐘硯(背)/辟雍。竹硯/文章剛斷(背)/太極儀象(背)/鯉池硯/太平有象/犀牛望月。開寶晨鐘(背)/花中君子/壽同日月/瑞獻蟠桃/龍吟虎嘯/云月硯。
裝飾題材。端硯的裝飾圖案包括邊飾紋樣及主體圖案。邊飾紋樣多夔龍紋、回紋、云紋、纏枝紋、水波紋、寶相花紋等傳統(tǒng)紋飾,多雕刻在硯邊部位。主體紋飾多為較寫實的圖案,如山水風光、花卉瓜果、鳥獸魚蟲、人物故事、吉祥圖案等,雕刻在硯堂及硯池等處。這些裝飾圖案內(nèi)容幾乎涉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方方面面,有些倍受喜愛,歷代沿襲,成為經(jīng)典硯式。
文人與硯。"武夫?qū)殑?chuàng),文人寶視",端硯歷來深得文人雅士追捧,他們亦詩亦詠,勒銘題識,著書立說,寶愛珍藏。自然造化賦予端硯石質(zhì)之美,制硯藝人賦予端硯工藝之美,而歷代文人則賦予端硯意蘊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
端石花籃硯。清代晚期。老坑石。花鳥提籃的硯形,有百花盛開、前程似錦的美好寓意,既悅目又賞心。
端石瓦形硯。清道光(1821-1850)。宣德巖石。圓形硯堂可用來儲墨,蜘蛛形硯池可用來儲水,易于用筆蘸水調(diào)配墨色濃淡。以秦磚漢瓦制成的磚瓦硯十分珍貴,后世常模仿其形制,以石材或其它材質(zhì)制成"瓦形硯"。
端石龍鳳錢式硯。清乾隆(1736-1795)。宣德巖石。硯背如方孔圓錢,雕龍鳳云紋,頗似古代的"壓勝錢"(錢幣形式的祈福辟邪物)。
端石寶鴨穿蓮硯。民國??幼袔r石。"鴨"音喻"甲","蓮鴨"諧音"連用",有“連中甲元"之意,反映了古代文人對科舉功名的向往和追求。
隨形硯-不盡雕琢,半留本色。隨形硯又稱自然形硯,是依石料的自然形狀,稍加雕琢而成,造型無既定的模式,隨意自然。
端石靈芝硯。清光緒(1875-1908)。老坑石。靈芝被古人視為仙草,靈芝的藝術形象有"如意"的美好寓意。
端石抄手硯。清光緒。宋坑石。硯邊飾夔紋。夔紋又稱夔龍紋,為爬行狀的龍形獸紋,原為青銅器紋飾,后簡化為幾何感的裝飾圖案。
端石淌池硯。清乾隆。老坑石。硯邊飾回紋、如意云紋?;丶y由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衍化而來,似"回"字形帶狀紋飾,有福壽吉祥、深遠綿長之意。九個如意,諧意"九如",即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為九種禎詳之征。
端石云龍長方硯。清乾隆。宋坑石。硯邊、硯背飾云龍紋,云龍紋是傳統(tǒng)圖案中最為祥瑞的題材之一。
端石蚌殼硯。清乾隆(1736-1795)。老坑石。硯形如蚌殼,富有生趣。
端石螺蚌硯。清同治(1862-1874)。老坑石。硯形如螺蚌,螺身的硯堂可磨墨,螺口的渦形池可用作舔筆。/端石魚形硯。清代晚期??幼袔r石。"連年有余""富貴有余"都是中國文化賦予"魚"的吉祥寓意,魚的形象是傳統(tǒng)工藝中不衰的題材。
端石喜上眉梢硯。清代晚期??幼袔r石。硯形隨意,就硯材的自然形狀而作。中國傳統(tǒng)上認為喜鵲能報喜,梅與眉同音,以喜鵲登在梅花枝頭的形象,寓意"喜上眉梢"。/端石云紋隨形硯。民國五年(1916)。老坑石。硯形隨意自然。硯背銘文:不露圭角,雅近圓神,溫潤而澤,磨而不磷。中華民國五年五月出師古端州。谷臣監(jiān)制。
石皮端硯。民國(1912-1949)初年??幼袔r石。硯隨石形而做,參差自然。
端石花葉回紋長方硯。清嘉慶至道光(1796-1850)。老坑石。硯邊刻回紋,硯額硯岡雕花葉紋,硯邊雕回紋。
端石云紋隨形硯。清代中期。宋坑石。以流暢的圓渦形線條組成的云紋,起伏卷曲如行云狀,是高升如意、仕途順達的比擬。
端石山水圖硯。清末民初。老坑石。硯額雕飾山水,有如山水畫般的意境。
端石山崖圖硯。清乾隆(1736-1795)。老坑石。隨石材的形狀,雕飾崖壁交疊,以崖洞為硯池,渾然天成。
端石云紋隨形硯。清代中期。宋坑石。以流暢的圓渦形線條組成的云紋,起伏卷曲如行云狀,是高升如意、仕途順達的比擬。
端石福慶硯。清嘉慶至道光(1796-1850)。老坑石。
端石卷書式對硯。清代晚期。
端石鳳戲牡丹對硯。清光緒。老坑石。
端石夏日池塘硯。清道光。
端石苦瓜硯。清光緒,老坑石。
端石瓜蝠長方硯/端石青鸞獻壽硯/端石鯉魚長方硯。清代晚期,坑仔巖石。
端石劉伶醉酒硯。清代晚期,坑仔巖石。劉伶為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平生嗜酒,蔑視禮法,著有《酒德頌》。"竹林七賢"才華蓋世、放蕩不羈、逍遙避世,劉憐醉酒的題材入硯,或許迎合了后世文人對"竹林七賢"的想象之情。
端石"玉"字硯。清道光,老坑石。
端石仿宋德壽殿犀紋硯。民國。
端石雙鳳隨形硯。清代中期。
端石長方硯。清代,老坑石。
端石蘭亭硯。清代中期。宋坑石。
端石蘭亭硯。清代初期。
端石九老圖長方硯。清光緒。
端石鐵拐李圖硯。清代中期。老坑石。硯池雕八仙人物之一鉄李、其蓬頭卷須、袒腹跛足、手持鉄杖、身背葫蘆的形象深入人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神話故事也為民間津津樂道。
端石井田硯。清代。坑仔巖石。"井"字硯池,喻作"井田",旁刻"留耕"二字。古代文人以文墨為生,所謂"以硯為田,筆耕不輟",硯因而被稱作"硯田"。
端石白蝠長方硯。清光緒,坑仔巖石。
端石梅雀硯/端石福綠壽長方硯。清光緒,坑仔巖石。
端石呂布戲貂蟬圖硯(硯面雕《三國演義》"呂布戲貂蟬"故事圖)/端石太極儀象硯。清代晚期。坑仔巖石。
端石云蝠硯。清乾隆??幼袔r石。
石皮端硯。清代。雜坑石。
端石獅池硯。清乾隆,坑仔巖石。
端石松月硯。清光緒,老坑石。
端石龍虎紋硯。清代晚期,宋坑石。
端石三陽開泰硯。清乾隆。
端石"龍馬負圖"長方硯。清代初期。
端石鯉魚跳龍門長方硯。清乾隆,老坑石。
端石合璧硯。清道光,坑仔巖石。
端石古幣紋硯。民國十九年(1930),朝天巖石。
端石圭池硯。清道光,坑仔巖石。
端石仿古銅鏡紋硯。清代,宋坑石。
端石"三多"長方硯。清代中期,坑仔巖石。
端石五岳硯。清乾隆,宋坑石。
因材施藝。因材施藝、巧用俏色是端硯制作中的重要法則,即利用硯材本身的天然特征,如形狀顏色、石色石品的特珠性,來確定硯形硯式和裝飾內(nèi)容,順乎自然,巧施雕琢,達到掩瑕顯瑜、錦上添花的藝術效果。
鐫詩題銘。"硯貴有銘,身價倍增"。文人墨客以端硯為載體,或詠物言志,或警言自勉,或饋贈留言,或記事抒懷。有些文人嗜硯若癖,惟硯是求,甚至親自刻硯、作銘。這些硯銘言辭精練,簡潔清雋;書體正草隸篆,各具風致;即款題拔,相映成趣,體現(xiàn)出文人的審美情趣、境界追求和藝術造詣。"硯以人重"故歷代不乏為附庸風雅或追逐利益而仿刻名人款識的偽作。
端石二龍戲珠長方硯。清代,麻子坑石。
端石井田硯。明代,宋坑石。
端石蕉葉長方硯/松云圖硯/端石云漢昭回硯。清乾隆,老坑石。
端石靈芝如意硯。清同治至光緒,白線巖石。
端石里甫自銘硯。清代,宋坑石。
端石瓜形硯。清代,老坑石。
端石犀牛望月硯。清道光,坑仔巖石。
著書立說。藏硯之余,古代文人亦醉心于編制硯譜、著書立說,他們對端硯的源流、坑口分布、石品石疵、硯形硯式、欣賞鑒別、使用保養(yǎng)和歷代名現(xiàn)作了大量著述,很多作品世代相傳,成為后世的經(jīng)典文獻,不少贊美端硯的詩文瑯瑯上口,成為千古佳句。
端石竹節(jié)硯。清代中期,大坑頭石。端石阮元銘硯。端石云邊硯。清嘉慶,宋坑石。端石云海旭日硯。清。
端石靈芝池硯。清代,宋坑石。
端石橢圓硯。清咸豐,坑仔巖石。
端石畫像長方硯。清代,宣德巖石。
端石芭蕉硯。清光緒(1875-1908)。老坑石。硯底銘文:逸廬。永(印)。
端石隨形硯。民國十三年,老坑石。
端石長方硯。清末民初,宋坑石。
端石"壺"字硯。清代晚期。坑仔巖石。硯背銘文:維心之靈,維神之清,內(nèi)徹外瑩,一落墨而神采英英。
端石王震寫經(jīng)硯(清道光)/端石長方板硯(民國十八年)。老坑石。
端石魚形硯。清道光,老坑石。端石張德甫自用硯。清咸豐,麻子坑石。端石云祖一片硯。清代,老坑石。
端石抄手硯/端石琴式硯(白線巖石)/端石桃形硯(同治,老坑石)。清代。15:15分參觀結(jié)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中文字日产幕码三区国产| 日韩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资源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在线| 日韩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日本东京热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日韩无套内射免费精品| 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91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丝袜| 欧美韩国日本精品在线| 粉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不雅视频午夜福利| 欧美性猛交内射老熟妇| 加勒比东京热拍拍一区二区| 精品推荐久久久国产av|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尤物| 午夜小视频成人免费看| 尹人大香蕉中文在线播放| 91一区国产中文字幕| 日本中文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午夜福利| 亚洲国产av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久综合| 欧美一级特黄大片做受大屁股| 好吊妞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绝望的校花花间淫事2| 国内外免费在线激情视频|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你懂的|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十区|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91| 欧美黑人黄色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人妻中文一区二区| 日韩午夜老司机免费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好东西一起分享老鸭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