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
清澈碧綠的馬頰河,悠哉悠哉穿過小城,緩緩向北流淌。陽光灑在微波里,無數(shù)顆珍珠般的亮點,閃閃爍爍,連成了一片。站在橋面上眺望,兩岸的樹木高大蔥蘢,半掩著崔巍的樓閣和幽僻的小巷。
橋頭,一位賣花生的瘦削老者,兩鬢斑白,深藍衣衫,每有行人路過,就會吆喝幾聲:“剛出爐的花生,先嘗后買啊——”在他面前,擺放著一個寬大的長方形簸籮筐,那銀燦燦的花生,顆顆飽滿,擁擠著,炫耀著,簇成了一座小山,空氣中彌散出一陣又一陣誘人的香氣。
這是清豐,河南省東北部的一座小縣城,一處有著"小橋流水人家"的清幽之地。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4/11/1011/290564037_3_20241110111808897_wm.jpeg)
說到清豐,就不得不說起“清豐”名稱的由來。它源于隋代的一位名人張清豐,以孝道聞名鄉(xiāng)里。唐代宗大歷年間,魏博節(jié)度使田承嗣上表,朝廷遂欽定此地更名為“清豐”縣。
在清豐更名之前,它叫什么呢?叫頓丘,早在西周時就有。《詩經(jīng)》有《氓》,《氓》中有句:“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送子涉淇,至于頓丘”。想想看,一個老實憨厚言笑晏晏的小伙,一個容貌秀麗眉目含情的少女,他們在喧鬧擁擠的集市上,囅然一笑,相談甚歡。廣袤開闊的華北平原,禾苗茁壯的肥沃田野,該流傳有很多這樣類似的故事吧?歲月的齒輪,不停地轉(zhuǎn)動,風景與人物不斷更迭,清豐悠久的歷史,足以承載許多文人墨客的駐足與考量。
今日之清豐,哪里的風景最適合探幽尋勝?自然是首選具有地方標志性的建筑“清豐亭”了。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4/11/1011/290564037_4_20241110111809146_wm.jpeg)
清豐亭,位于清豐縣城西北隅,頓丘大道和政通大道的十字交叉口。遠遠望去,中間是一片開闊地,四圍則車水馬龍,清豐亭鬧中取靜,宛如一座碧綠的小島,突兀在時而平靜時而起伏的波濤里。
沿一條小徑步入,眼前景象別有洞天。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灌木叢,綠草地,祠碑亭,石塑像,高高低低,錯落其中;疏朗的園林設計,鮮明的人物風采,令人神清氣爽。人們漫步其中,一邊游覽,一邊品評,饒有興致。
南端是一座祠碑亭,整體為六角重檐攢尖的木石建筑。朱紅的立柱,金黃的琉璃瓦頂,斑斕的梁坊彩繪,無一不透著古樸、端莊與謹嚴。每個檐角垂脊處,都裝飾有跑獸形象的小構(gòu)件,這使得碑亭多了些靈動與生趣。頂端呈葫蘆狀,高高地聳立,應該寓意著吉祥、富貴與好運吧。南向的重檐中間,豎著一幅牌匾,紅色為底,鑲有花邊,碑額自上而下寫著三個大字:“清豐亭”。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4/11/1011/290564037_5_20241110111809568_wm.jpeg)
拾級而上,可見亭子的正中央豎著一座石碑,通高4.6米,整體由三部分組成:碑首、碑身和碑座。中間的碑身最為醒目,正面,黑底白字直撲眼簾:“隋張清豐孝子祠”??刺ь^,可知立碑時間: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六月;看落款,可知書丹人為時任河北省教育廳長的李金藻。清豐縣在歷史上曾長時間隸屬于河北省,直到1949年劃入“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取消,清豐縣也就歸入了河南。這么說來,在河南的地界上,看到有“河北”字樣的碑刻,也就不足為怪了。碑身背面,刻有隋代孝子張清豐事略。上方的碑首有浮雕圖案,正面是“文王訪賢”圖,背面為“捕鹿乳母”圖。下方的碑座,刻有祥瑞圖案作為裝飾。
據(jù)史料記載,這座祠碑原本立于縣城南關外的張清豐孝子祠前,由于年久弛廢,祠已不存,唯留一碑,遂于1989年遷至此處。這也是清豐亭園區(qū)內(nèi)最有歷史感的一件文物了。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4/11/1011/290564037_6_2024111011181083_wm.jpeg)
碑亭向北,處于同一條中軸線上,遙遙相對的是張清豐的雕像,由花崗石塑成。底座寬大,四面刻有文字和圖畫,記載著張清豐事略及雕像建筑的修建過程;中有高臺,上書大字:“隋孝子張清豐”;頂端是人物像,張清豐寬袍大袖,佇立遠眺。深秋,多云,微風吹拂,天幕如波如煙如鱗如帶,仰望雕像,似乎張清豐已聳立在云天之上了。
孝子張清豐,有很多故事?!邦^爐燒餅獻娘親”,是說張清豐做小本生意養(yǎng)家,打的第一爐燒餅從不售賣,而是要敬奉給母親,它告訴人們,孝道要從生活點滴小事做起;“大伾山燒香為母祈?!?,講的是張清豐為母治病求壽的故事,其誠心感動了上蒼遂將每次的頭炷香都賜予了他,雖是傳說,卻也為百姓所喜聞樂見;“舉孝廉累召不仕”,是有史書記載的,褒揚他淡泊名利,隱逸鄉(xiāng)野唯孝為先,自有一份情懷在;“母逝后守孝三年奉祀”,則將至孝之禮更加具象化儀式化了。所以,因為歷史上有了張清豐,清豐縣也就有了“中國孝道文化之鄉(xiāng)”的美譽,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在人們?nèi)粘I钪械慕櫋?/span>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4/11/1011/290564037_7_20241110111810474_wm.jpeg)
孝道,若推而廣之,既可以凝聚家庭、和睦鄉(xiāng)里,也可以倡導長幼有序、促進社會和諧,進而實現(xiàn)安居樂業(yè)、國家大治的美好愿景。
其實,避開宏大的敘事不談,孝,只是表象,誠才是根本。只有內(nèi)心淳厚,端正,一片赤誠,為人處事方可浩然立于天地之間,不懼,亦無悔!
清豐亭不遠處,有不少小吃店,烤燒餅這種美食必不可少。剛出爐的燒餅,圓圓的,脆脆的,拍一拍,像銅鑼;掰開來,熱氣直冒;咬一口,麥香、胡椒香、芝麻香滋潤著味蕾,仿佛整個人都沐浴在一片暖陽下,眼前是一派五谷豐登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