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00+概念 專不專注,有什么區(qū)別? 你好!我是精讀君,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概念,是「貝爾納效應」。 貝爾納效應指的是:像貝爾納那樣興趣廣泛、難以專注,無法在特定精深領域,取得重大成果。 英國學者貝爾納是一位科學天才。據(jù)說,他在飯桌上一席話所迸濺出的思想火花,就是足夠別人干一輩子的研究課題。 他本人除在結晶學、分子生物學等方面做過重大貢獻外,還在其它領域里放射出創(chuàng)造光芒。 他研究過氨基酸、維生素、液體結構、隕星生命、大陸漂移等,在每個領域都提出大有前途問題。 貝爾納才智過人,例如,當他研究過蛋白質晶體第一批X射線衍射圖后,就敏感預見到,蛋白質結構問題可以獲得解決。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洞察,但他只停留在這一步,沒有下工夫去深入研究。 貝爾納同事和學生們都相信,按創(chuàng)造天賦講,貝爾納可以不止一次獲得諾貝爾獎金。但他一生中最高榮譽,不過是獲得英國皇家學會勛章和國外院士之職。 既然是天才,為什么貝爾納得不了諾貝爾獎?一個相對一致回答是,他總是喜歡提出一個題目,拋出一個思想。首先自己涉足一番,然后就再無下文。最后的成果,都是他人創(chuàng)造的。 貝爾納效應提醒我們,想要做出一番真正事業(yè),需要足夠專注和深入。 例如,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幾十年來一直在研究中國草藥。 在發(fā)現(xiàn)青蒿素前,她參與調查2000多種中草藥制劑,選擇其中600多種可能治療瘧疾藥方。最后,從200多種草藥中,得到300多種提取物,用于在小白鼠身上抗瘧疾檢測,但進展并不順利。 而解決問題的關鍵轉折點,也是在經(jīng)歷200多次失敗后才出現(xiàn)。 不難想象,從這么多草藥中找到抗瘧疾青蒿素,這個過程有多繁雜,工作量有多大,又需要多么持久的專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