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北固樓 拾級遙思三國事,碧波仍帶舊時風。 當年爭斗分天下,欣慰中華早大同。 (此片為紅葉先生拍攝 ) 甘露寺 山間寺廟本平常,劉備招親名遠揚。 諸葛巧贏瑜假意,姻緣一段史流芳。 北固山風景區(qū)位于江蘇省鎮(zhèn)江市區(qū)東側(cè)江邊,高53米,是京口三山名勝之一,形勢險要,風光獨秀,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有“京口第一山”之稱。橫枕大江,山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1400年前,梁朝梁武帝登臨北固山,贊其形勝,更名為北顧山。古往今來,因山上景色大多與三國有關(guān),尤其甘露寺為劉備招親結(jié)識孫尚香的地方,而引人入勝。 北固山邊藍天白云下的三門樓“東吳廣場”大石牌坊,秀美壯觀,彰顯古意。 一道東吳文化長廊,用圖片文字展示了東吳古老的文化歷史。 一樹樹紅花油茶鮮花綻放,令人心曠神怡。 一處帶有門樓的黛瓦白墻上“控楚負吳,襟山帶江”幾個大字,瞬間將我們拉進了古老的歷史。 北固山的三門洞石牌坊上刻有龍鳳呈祥的圖案。 綠樹掩映下的一處人物石雕引人注目。相傳三國時孫權(quán)、劉備二人游山時,各懷心思,暗中禱告,以佩劍劈石問天,果然劍落石開,各遂其愿,終成霸業(yè)?,F(xiàn)石塊旁兩位手持佩劍的雕像,分別是孫、劉二人。 舉目四處,紅樹綠柳,小橋流水,春意盎然,這里儼然是一個美麗的花園。 小橋橫跨的小溪叫做鳳凰池。 一座飛檐翹角的古色古香的小亭子在綠柳間增色生輝。 景區(qū)中,時常會見到掛有“北固山甘露寺劉備招親”及配有詩詞的雙面彩旗。 五彩鮮花縈繞的假山,背依白墻黛瓦,景色秀美。 一路步行向山上行進,路邊的二月蘭花中常有彩蝶飛舞。 路邊總有各色鮮花相伴,心情大好。 終于來到山前古城邊的“東吳古道”。 之所以稱為“東吳古道”,與這里曾經(jīng)是東吳政權(quán)中心有關(guān),據(jù)考證,城墻距今有450年的歷史,是明朝守城將士們?yōu)榭箵糍量苄拗?/span> (此片為紅葉先生拍攝) 路邊有石刻花紋的“朱文公祠”。據(jù)《北固山志》記載 ,“朱文公祠”為雍正三年(1725 年),朱熹后裔裔孫朱懷慶、朱敏億等呈請,在北固山所建,春秋致祭。今僅存外圍墻一道門。 一座鐵塔在鮮花綠樹的映襯下格外耀眼。 這座鐵塔名叫甘露寺鐵塔,原為石塔,又名衛(wèi)公塔,由唐衛(wèi)公李德裕唐寶歷元年(825年)所建,后遭火毀,宋熙寧九年至元豐元年(1076至1078年)重建為鐵塔,明萬歷十年(1582年)被狂風刮倒后重修,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塔因大風疾雷,傾倒四層,后又迭遭毀壞。1960年整修。 鐵塔現(xiàn)存塔基及殘塔四層,殘高約8米,第一、第二層為宋代原構(gòu),第三、第四層為明代補鑄。塔形為樓閣式,塔身八面四門,鑄有佛及飛天。1960年于塔下地宮出土金棺、銀槨、舍利,李德?!吨丿幎U眾寺舍利題記》石刻等大批珍貴文物。甘露寺鐵塔歷史悠久,在同類型鐵塔中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代表性,以其出土文物較為珍貴而聞名。 旁邊高高的兩棵龍柏樹,引人關(guān)注,這是植于1989年中國鎮(zhèn)江市與美國坦佩市的友誼樹。 不遠,還有一處阿倍仲麻呂詩碑?!锻峦l(xiāng)》: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阿倍仲麻呂,祖籍日本奈良的著名遣唐使,生于公元698年。公元717年,阿倍仲麻呂和許多留華日本學生一起,遠涉重洋來到中國,時年19歲。在長安,在大唐高等學府太學研讀漢學,后在中國中進士,受唐玄宗賞識,在唐朝擔任秘書監(jiān)、鎮(zhèn)南都護等多種要職,同時取漢名晁衡。 1990年,詩碑建成。碑額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原會長趙樸初題寫,中文部分由原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沈鵬題寫,日文部分由日本書道院院長田中凍云題寫。 這座巍巍《望月望鄉(xiāng)》詩碑,成為東亞文化的一座標志性建筑,永遠聳立在中日兩國人民的心中。 來到依山而建的建筑前,只見磚石結(jié)構(gòu)的建筑前都建有拱門過道。一面過道門楣上刻有“南徐凈域”四個大字。南徐,一直為鎮(zhèn)江的別名,券門上有一副對聯(lián):“地窄天寬江山雄楚越,漚浮浪卷樓宇自孫吳”。此聯(lián)是清末鎮(zhèn)江名書畫家蘇洞寬用篆書書寫的,既寫出了北固山的雄秀氣勢,又點出了甘露寺的建造年代,可謂一語道破,言簡意賅。 另一側(cè)拱門門楣上嵌有“江左形勝”四個大字。 “江左形勝”出自宋代陸游的《水調(diào)歌頭多景樓》中“江左占形勝,最數(shù)古徐州”。 不遠處是嵌于白墻之上由延陵吳琚書的藍色陽刻大字“天下第一江山”。 “天下第一江山”石刻,相傳劉備來甘露寺相親,見北固山雄峙江濱,氣勢雄偉,不禁贊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后來,梁武帝游北固山時揮毫寫下“天下第一江山”六字,吳琚重書。康熙年間勒石嵌壁。 (此片為紅葉先生拍攝) 繼續(xù)沿臺階上行,磚制牌樓上刻有“吳云楚水”四個大字。 登上山頂,鑲嵌于磚樓之上“宏開鷲領(lǐng)”四個大字映入眼簾。 “宏開鷲嶺”石刻,是明重修甘露寺時,米萬鐘書此贈之。米萬鐘為明萬歷進士,官江西按察使,為政清廉,善書畫,與其孫漢雯被譽為宛平大小米。 山頂上,可見龐大的建筑群。名為甘露書場的高大的磚瓦建筑上嵌有各式花樣的花窗,既顯古老,又有藝術(shù)。 墻上有一通石碑,是乾隆游甘露寺時留下的詩句。 廣場上,一座“祭江亭”引人注目。四根石柱有兩副對聯(lián):外聯(lián):客心洗流水,蕩胸生層云。內(nèi)聯(lián):此身不覺出飛鳥,垂手還堪釣巨鰲。 祭江亭,又名凌云亭、北固亭、天下第一亭。相傳孫尚香知道劉備病逝白帝城后,曾在此祭夫投江,故稱祭江亭。辛棄疾曾登此寫下千古絕唱《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來到山上最高建筑北固樓。 北固樓因辛棄疾兩首詞而名噪天下,始為東晉蔡漠所建,梁武帝登臨時,欣然詠《登北固樓》詩一首,并親題“天下第一江山”。北固樓,素以登樓遠眺而聞名,遂成為游覽勝地。2010年復建此樓,為仿宋十字脊,明二暗三重檐閣樓。以柚、楠木為主材,榫卯結(jié)構(gòu),不用一釘。樓頂覆蓋琉璃筒瓦,巍峨壯麗,典雅莊重,為江南地區(qū)屈指可數(shù)的天下名樓。 最上層“北固樓”三個字,為毛澤東主席題字。 樓內(nèi)迎面有毛澤東主席錄辛棄疾的詞兩首: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一幅長卷為《復修北固樓記》。 同時展出了古今詩人的詩句。 清朝王文治《秋日登北固山》詩: 畫角聲高牧馬回,西風落日此徘徊。 沈戈難認孫劉跡,載筆猶傳顏謝才。 江帶雉城千舸艦,澗盤鳥道萬樓臺。 東流一片蒼茫意,欲向空門問劫灰。 元·薩都剌(1272~1355年)《清明偕曹克明登北固樓》 江南三月萬花柳,北固山頭一回首。 東風吹綠揚子江,滟滟江波瀉春酒。 況乃又是清明天,元從一飲三百錢。 英雄一去幾千載,當年飲者今何在。 陌上家家列紙錢,孫劉高冢何人拜。 《登京口北固樓》 李文朝 風雨千秋北固樓,登臨舉目望神州。 長江淘盡英雄事,又見新人立浪頭。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李樹喜的詞《東登北固樓
調(diào)寄鷓鴣天》 吹面江風冬不寒,石階歷歷好憑欄。脫山水面柔如扇,繞島云霓輕似鳶。懷李白,嘆稼軒。三分我不羨孫權(quán)。古來豪杰才難盡,留待詩中戲里看。 還有多首《鎮(zhèn)江新二十四景》的詩。 一幅北固山畫卷,可盡覽北固山風光。 兩層高建筑石質(zhì)基座上有大幅“北固勝境”灰色磚雕。 旁邊有一高大的磚瓦建筑為古甘露禪寺。 甘露寺,世傳創(chuàng)建于東吳,周瑜設(shè)計想以孫權(quán)之妹為餌,誘劉備到京口招親,趁機幽囚他,換取荊州。諸葛亮將計就計,促使吳國太到甘露寺相親,結(jié)果弄假成真,釀成龍鳳呈祥的喜劇。唐李德裕曾擴基重建。 甘露寺內(nèi)有大殿、老君殿、觀音殿和江聲閣等建筑,按照《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xù)佳偶”的描述,殿堂里放置著表現(xiàn)故事情節(jié)的三國人物塑像。 甘露寺前均有磚制拱門,一面嵌有“金焦在望”。 另一面拱門上嵌有“東吳遺跡”。 一座小亭,中間有光緒帝御制碑文,是由太子少保兩江總督劉坤一恭摹上石。 在甘露寺大殿之西有彭公祠,為紀念兩江總督彭玉麟而建。 彭公祠石刻門上的“江山生色”四個綠色大字,為清朝管理焦山救生局的陳任旸題寫。 內(nèi)有字畫、家具擺設(shè)。 中堂,國畫天下第一江山。 廣場上,彩樹縈繞的小亭子格外耀眼。 廣場圍墻外是溜馬澗,相傳這里是孫權(quán)與劉備賽馬爭勝的地方,故稱為溜馬澗、走馬澗、駐馬坡。在其懸崖石壁上有明代所刻“勒馬”二字。 附近又一高樓為多景樓。樓上綠色“多景樓”三個字為米芾所書。 多景樓在甘露寺的背后,位于北固山后峰頂上,是一座畫梁飛檐樓閣。古名北固樓,亦稱春秋樓、相婿樓、梳妝樓。它是古代“萬里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武漢市的“黃鶴樓”齊名。 傳說多景樓曾為吳國太相婿樓,孫尚香梳妝樓,樓名取唐李德裕“多景懸窗牖”詩意。宋米芾書“天下江山第一樓”匾額。宋元以來,為仕宦達官、騷人墨客宴集歌吟之所。 登上多景樓,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難怪古今游人來此賞景,絡(luò)繹不絕,感嘆不已,揮毫成詩。蘇軾、沈括、米芾、陸游、辛棄疾等留下了許多傳頌千古的詩詞。乾隆皇帝曾作詩一首:“長江好似硯池波,提起金焦當墨磨。鐵塔一支堪作筆,青天夠?qū)憥仔卸唷?span lang="EN-US">”以此贊美北固山的秀麗美景。當年,陳毅元帥登上多景樓,贊嘆:“江山如畫,這就是長江萬里圖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