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玉版論要篇十五-1、天度、建月、短脈原文:黃帝問曰,余聞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岐伯對曰,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請言道之至數(shù),五色脈變,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轉(zhuǎn)不回,回則不轉(zhuǎn),乃失其機。至數(shù)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機。 倪師注釋:黃帝問道,揆度、奇恒二書,其記述之診斷法有所不同,為何呢?應以什為標準? 岐伯回答道,揆度者,主要是教人如何度量診斷病之深淺的書;而奇恒者,是一部專論特殊奇病的書。如果用道的極點來看,五色之判斷及診脈之變化,在揆度與奇恒中,其理是一致的。人體中生命的現(xiàn)象是運轉(zhuǎn)不停的,隨四季節(jié)氣而順其自然,不可有相逆的色脈出現(xiàn),一旦色脈與節(jié)氣不合,則表示生命現(xiàn)象有所缺失,此際即可治療。如俟病深入內(nèi)臟,治病之時機已失,必令病人危殆。這些要法,很是精妙細微,且相近之處頗多,易使學習人士發(fā)生誤解,所以我決定把它刻在玉石上,命名為“合玉機”。 課堂筆記:1.“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機?!比绻合那锒募疽毞譃檗穸?,我們可以從寅月做建月,即從農(nóng)歷的一月開始,統(tǒng)統(tǒng)屬于寅月。建月是從寅時開始,人身上氣血剛開始走,就是走太陰肺一經(jīng)。十二個月就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循環(huán)回來,落在我們的十二個經(jīng)絡。所以我們從肺經(jīng)開始介紹十二經(jīng)絡,因為它是天地之始,一年的初始也是寅,身體的初始也是肺,都是寅。 *此篇論脈因度數(shù)出入,五臓之氣相生而傳,一以貫通,外內(nèi)環(huán)轉(zhuǎn),如逆回則為病矣。與《脈要精微》《平人氣象》諸論之脈病不同,故曰奇病也。夫脈始于足少陰腎經(jīng),生于足陽明胃,輸于足太陰脾,故太陰為之行氣于三陰,灌溉于四臓。至數(shù)者,脈因出入之度數(shù)也。五色脈變者,五臓之脈變見于色也。一者,神也。神者,五臓血脈之神氣也。蓋脾為孤臓,中央土以灌四傍,五臓受氣,轉(zhuǎn)而不回者也。如逆?zhèn)髌渌鶆?,是回則不轉(zhuǎn),乃失其相生旋轉(zhuǎn)之機矣。故曰五臓相通,移皆有次。五臓有病,則各傳其所勝。 十五-2、容色與治療法則原文:容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 其色見,淺者,湯液主治,十日已。其見深者,必齊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見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脫,不治,百日盡已,脈短氣絕死。病溫,虛甚死。 倪師注釋:人體內(nèi)異常的變化,都會在臉上呈現(xiàn)上下左右不同色澤,這是一定的。若見到一種很淡病色是,則用湯藥來治,十日內(nèi)必痊愈。如病色較深,就必須備齊藥材,互相配合來治療,這樣可以在二十一日內(nèi)痊愈。如果見病色范圍已大且深而色黯,則需把藥材與釀制的酒混合來煮,用此治病,則需百日左右方可痊愈。 如果色已失,病人面如塵無油光,且精抻不振,則必不治,病人會在百日之內(nèi)死亡。又且病人出現(xiàn)脈短,若有若無而呼吸微弱,也是死癥。又如見病人燥熱、口渴、不飲、不惡寒的外象,而其脈如中空一樣極為虛弱,此乃色脈不合,也是死癥。 課堂筆記:1.“容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比梭w的異常變化都在臉上顯現(xiàn)出來不同的色澤,這是固定的。 2.我們把天地四季的氣放在人的臉上來的話,左臉是肝(木/東/春/青),下巴是心(火/南/夏/赤),右臉是肺(金/西/秋/白),額頭是腎(水/北/冬/黑),中間鼻子是脾(土/央/長夏/黃)。 3.天地四季的氣也可以放在人身上,就是圍繞著神闕(肚臍),肝在左,心在下,肺在右,腎在上,脾在中間。 4.“其色見,淺者,湯液主治,十日已。其見深者,必齊主治,二十一日已。”這個就是當天開始治病的時間開始算起。例如淺色就會好,就是以治療時間來定,十天應該就會好。 5.“色夭面脫,不治,百日盡已,脈短氣絕死?!?span>所謂的面脫,就是油光都沒了,病人好像有很多灰塵在臉上、還沒洗臉一樣,頭發(fā)整個蓬起來,像木頭一樣完全干干的,沒有油,很稀疏。因為這是人的最頂上,整個陽氣脫掉了的時候,死期大概就在隔天了,很快,已經(jīng)盡時日了。 6.如果你當法官坐在那邊看那剛從牢里出來的犯人,犯了牢獄之災的人臉色也是黑的、灰灰的,像沒洗臉一樣。但這跟醫(yī)生看病人臉色灰灰的不太一樣。在牢里面出來的人臉色是灰的,但那個面色還在;病人的臉色就是整個顏色脫掉了,很危險。 7.“脈短,氣絕死”,這里面講到了短脈。寸脈是九分,尺脈是一寸,關脈是高骨。如果以形來說,陽脈(寸脈)看到是九分,摸上去感覺是比較浮的,氣比較長。陰脈則是看上去的形比較長,但摸下去摸不到脈,氣比較短。 陽脈一定是長(浮),陰脈一定比較短(沉),這是正常的脈。如果你今天的脈重按下去,陽脈在底下變得很短,陰脈浮上來,就是跟常脈反過來,陰脈浮起來,陽脈下去了,這就是陰陽反逆過來了,這就是兇脈,氣絕死。 8.“病溫,虛甚死。”病溫,即病人顯現(xiàn)的癥狀是燥熱、口渴。但如果病人燥熱口渴,卻不想吃東西和喝水,這完全是脈癥不合的現(xiàn)象。 9.簡單歸納起來的話,脈癥如果是合的,例如脈是浮的,癥狀就包括皮膚癢痛、肌肉關節(jié)痛、發(fā)燒、項強肩膀痛,脈癥合都好治。 10.脈癥不合的,都比較難治,都是死癥。例如病人的脈摸下去明明是很深,但又出現(xiàn)的是表癥,或病人是很浮、很洪大的脈,你問他是不是感冒發(fā)燒了,病人說我沒有啊——這就是內(nèi)臓的陽氣在往外浮。所以不管是肝脈、心脈、脾脈、肺脈、腎脈,當摸到真藏脈的時候,不管是溢脈還是腹脈,統(tǒng)統(tǒng)是浮大洪大的,你不能說這是表癥的脈,這是脈癥不符,這是很危險的癥狀。 十五-3、陰陽循環(huán)平衡、女子面頰觀陰陽原文: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為逆,下為從。 女子右為逆,左為從。男子左為逆,右為從。 易,重陽死,重陰死。陰陽反他,治在權衡相奪。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倪師注釋:面部的氣色到處可見,它有一定法則的。如果病色延展的方向是由下往上的,此乃兇兆;如果病色是由上往下發(fā)展,則是良性易治之病。女人面上病色如從左向右的方向進行,也是病加重之征兆;反之,從右向左延伸,則是病走淺的征兆。 男人與女人正好相反,這是因為男人左陽右陰,女人左陰右陽的關系。所以女人病色向右時,表示陽上加陽,名之“重陽”,此即為亢進之象必死。如果女人病色向左發(fā)展,此為陰上加陰,名之“重陰”,生機已絕,生命機能停頓下來,故必死。 陰陽產(chǎn)生不平衡的現(xiàn)象時,其使陰陽能平衡,就是治療法則,這就是奇恒所陳述的,也是揆度所說明的。 課堂筆記:1.“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臉上的氣色,我們之所以定出來這個位置,就是因為春夏秋冬、東西南北。整個臉上的氣色,我們是以胃氣來說的。 2.“上為逆,下為從。”正常的胃氣是往下降的,所以病癥如果是由上往下發(fā)展的話,是良性,就是病情在越來越好治。如果胃氣的方向是從下往上走,逆氣,代表是兇。比如我們現(xiàn)在看到腎的黑色原來在下巴處,現(xiàn)在這黑的氣色一直往上走,越來越往上擴散,就是兇。因為頭是陽之極,沒有再超過頭了,陽極會生陰。所以如果頭面是熱的,身體是冷的,代表著病情越來越難治。 3.“女子右為逆,左為從。男子左為逆,右為從?!蹦信畡偤檬且徽环础D凶幼鬄槟?,右為從;女子右為逆,左為從。 *此言色見上下左右,各有男女順逆之要焉。《五色篇》曰: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撤散者,病方已。女為陰,右亦為陰,故女子色見于右為逆,見于左為從;男為陽,左亦為陽,故男子色見于左為逆,見于右為從。 4.奇恒和揆度,主要講的就是天地之間的陰陽平衡。我們有24個節(jié)氣,分成12個月,人身上有12個經(jīng)絡,對應12個月。從春夏秋冬一路,節(jié)氣一直在循環(huán),陰陽平衡才會循環(huán)。到了冬至極點的時候,就是到了陰的極,又開始要生陽了,再回頭又走。所以陰陽本身是一直循環(huán),成為一個大周天,像宇宙一樣。 5.我們在看羅經(jīng)的時候,天干地支都在這里面,360度轉(zhuǎn),實際上就是在找它的陰陽平衡。人體也是一樣,頭面是陽,陽到極、到頂?shù)臅r候會生陰,往下走,這是?!>褪钦?。現(xiàn)在人的氣色,如果由下往上走,就是反逆,就是兇。 6.“易,重陽死,重陰死?!?span>例如女人的臉,左邊是陰,右邊是陽。如果左邊的肝青色一直往右邊去,即陽一直往上加,陽上加陽,就是重陽;如果右邊的肺白一直往左邊靠,陰上加陰,這是重陰。這兩者都是逆癥,都是不好的。 *易,謂如男女之左右反易,是為重陽者死,重陰者死。 7.“陰陽反他,治在權衡相奪。奇恒事也,揆度事也?!彼躁庩栆胶猓荒荜柫嗽訇?,陰了再陰,一直往外走。如果是陽外走,肝里面沒有陽了,陰就會累積在里面。陰累積久了就變成實,即陰實,這是危險的。 *反他,言男女陰陽之色反逆也。權衡,脈也。相奪者,奪其逆于右者從左,逆于左者從右,蓋色生于脈,治其脈順,則色亦順矣。按《方盛衰論》曰:陽從左,陰從右。蓋男子之血氣從左旋,女子之血氣從右轉(zhuǎn)。是以男子之色見于右,而從左散者順也;女子之色見于左,而從右散者順也。 8.我們?nèi)松砩系姆嗜馐顷?,瘦肉是陽,皮是陽。肥肉包裹著瘦肉,肥肉外層是皮?span>陰陽陰陽一層一層,這就是平衡的狀態(tài)。 十五-4、虛實脈、孤脈原文:搏脈痹躄,寒熱之交。脈孤為消氣,虛泄為奪血。孤為逆,虛為從。行奇恒之法,以太陰始。行不所勝曰逆,逆見死。行所勝曰從,從則活。 八風四時之勝,終而復始。逆行一過,不復可數(shù)。論要畢矣。 倪師注釋:脈搏動很盛大時,乃身體發(fā)生手足不遂,是表示寒熱交合相爭的狀態(tài)。脈獨盛于寸口,表示陰氣已消減了。如果脈獨盛于尺,則表示陽氣已衰之象,這叫做“孤脈”。脈形大又中虛空且軟弱無力,表示血失不足了。孤脈乃危癥,虛脈乃易治之脈。 使用“奇恒、揆度”之法,都以手大陰肺經(jīng)寅時為氣行之始,周而復始,一旦氣行之處無法通過,則為“逆”,逆盛則必死。只要氣血能貫注依時而行,不為病邪所阻,則可生存。 自然界由八方吹來的風,依循四季變換而改變方向,如此能周而復始,則萬物必生。人體也同自然界一樣,如果一旦倒行逆施,則萬物受損,傷害無法計較矣,此論之大要全矣。 課堂筆記:1.“搏脈痹躄(bì)”,正常的脈,寸脈為陽,關脈是陽,尺脈是陰。從側(cè)面看時,陽脈較浮,較接近皮膚,陰脈較沉,在皮膚下面。如果在摸脈時,感覺陰脈變得越來越小,陽脈變得越來越大,快頂?shù)狡つw表面上來了,這是內(nèi)臓的陽要跟著表陽往外走。陽就是動能、能量、生命力,一直往外走,這是博脈。 2.脈搏動作很大的時候,會造成手足不遂,因為陽主四肢關節(jié)。 3.“寒熱之交”,本來我們皮膚外面有表陽在,足夠?qū)弓h(huán)境的改變。當人體受到外邪侵犯,表面的陽沒辦法對抗外來的病邪時,內(nèi)臓的陽會出來跟它相抗。對抗的結(jié)果就是產(chǎn)生寒熱交合相爭的狀態(tài),你贏了就是熱,輸了就是寒。 *此言脈不循度旋轉(zhuǎn),而反陰陽相博,則又為痹躄寒熱之病矣。但臂不遂者名曰痹,躄乃足之疾也。蓋經(jīng)脈五俞出于手足,陰陽相貫,上下循行,如反相搏擊,故為手足痹躄寒熱之病。蓋陰乘于陽則為寒,陽乘于陰則為熱,陰陽相博則為寒熱之交也。 4.“脈孤為消氣”,如果你在寸口摸到脈,但摸不到后面的尺脈,就是“脈獨盛于寸口”。這種情形表示陰氣已經(jīng)消解了。反過來,“脈獨盛于尺”則表示陽氣衰了,因為陰脈太大。這叫做孤脈。 5.“虛泄為奪血”,中空沒有力的脈形,就是血不夠了。人很好玩,現(xiàn)象和本質(zhì)是反的。你老是血不足的話,脈會變大,因為里面是空的,蔥身一樣。我們后面會講到芤脈,芤(kōu)脈就是中空的脈,代表失血、血不夠。 宋朝的《察病指南》(1241年),現(xiàn)存最早運用圖解來說明脈象特征的醫(yī)書。 6.如果在關到尺澤的陰這一段,即尺內(nèi),看到的青筋很多,這就是貧血。我們的臉上本來因胃氣所在,會帶一點黃,如果臉上比較暗,胃氣看不到,代表五味入口到了胃里沒有辦法化生成血,這時也會有血不足的現(xiàn)象。 7.“孤為逆,虛為從。”不管是孤陰之脈或者是孤陽之脈,這是危險的,屬于比較重的病。虛脈很好治。為什么?虛就是沒有,里面什么都沒有長,就叫虛脈。實脈,是指里面有陽實或者陰實。 *此言神轉(zhuǎn)不回者,五臓之神氣也。蓋血隨氣行,神氣虛消,則脈不能至于手太陰,而脈孤弱矣。此太陰陽明之生氣漸消,乃危殆之逆證也。如經(jīng)虛下泄,此為奪血,非生氣消滅,故為從。《辨脈篇》曰:趺陽脈浮而澀,故知脾氣不足,胃氣虛也。又曰:趺陽脈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膚硬。此脾胃之氣虛消,而脈不能循經(jīng)外轉(zhuǎn),致有身冷膚硬之危,所謂逆者此也。 8.如果病人的脈本來是實脈,本來是重病的,你把他從實脈治成虛脈,這非常好。 9.病人在從生病回到正常之前,都是純虛癥。人體就這樣子,你把病去掉以后,人是很虛的,這時你給他滋補一下就好了。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 10.*“行奇恒之法,以太陰始?!蔽迥牻苑A氣于胃,而不得至經(jīng),必因于脾,乃得稟也。脾為孤臓,中央土以灌四傍,五臓相通,次序環(huán)轉(zhuǎn),是行奇恒之法,從太陰始。 11.*“行不所勝曰逆,逆見死。行所勝曰從,從則活?!毙兴粍僬?,五臓相克而傳,即回則不轉(zhuǎn)也。行所勝者,五臓相生而傳,即神轉(zhuǎn)不回也。故曰:五臓相通,移皆有次。五臓有病,則各傳其所勝。 注:標記*的句子為補充譯注,摘自姚春鵬版《黃帝內(nèi)經(jīng)》。 |
|
來自: 龔德無亮 > 《倪海廈黃帝內(nèi)經(jīng)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