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別人的老師——記迤山中學退休教師王維耀
別人的老師 ——記迤山中學退休教師王維耀 文/康凱鵬 6月21日,正是異常悶熱的仲夏時節(jié)。早晨,我與孫文雄、王保田兄一同前往富平城西的金城堡,拜訪迤山中學的退休教師王維耀老師。我們走進老城南關,西折北拐,上坡轉彎,進了金城堡。在村中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我們找到了王老師家。三人步入家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敞的農(nóng)家小院。小院坐北朝南,寬度足有十五六米。院內布局簡單而溫馨,前面一排平房,后面一座瓦房,中間是一塊菜地,種滿了辣椒、黃瓜、西紅柿等蔬菜,幾棵柿樹點綴其間,綠意盎然。眼前的景致讓我們這些住慣了城市的人倍感舒暢,羨慕不已。此時正值八九點鐘,院里的樹蔭尚不濃密,但微風拂過,帶來一絲絲涼意,并不顯得燥熱。王維耀老師年過八旬,但初次見面,他滿臉的熱情仿佛瞬間減去了十年歲月。談及我們此行的來意,他謙遜地說,自己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退休教師,沒有什么值得宣傳的。然而,當我們聊起他的過往,特別是他的幾位高足時,他仿佛被一把鑰匙打開了記憶的閘門。“鶴發(fā)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王老師雖然年逾八旬,他用一腔丹心熱血澆灌新一代學生,留給人以崇高的形象。王維耀老師出生于1943年,出生不久父親就去世了,他懵懂的記憶里除了母親無奈的嘆息,剩余的幾乎就是貧窮和饑餓的陰影。他在期望中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迎來了富平的百廢待興。他是解放后好幾年才開始上學的,當時已經(jīng)10歲,算是大齡學生。1957年,他以銅川市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考入初中(當時富平隸屬銅川市管轄)。1959年,他剛初中畢業(yè),母親就因積勞成疾去世。為了家庭,他剛上高中就在親戚鄰居的撮合下娶了媳婦,一邊上學一邊操持家務。生活的重擔迫使他不得不退學,專心給家里掙工分。1963年春,距離高考僅剩幾個月,班主任王世昌老師將正在地里干活的他拽回學校,用命令的口吻讓他務必好好地參加完高考。在王老師的勸說下,他重拾信心,埋頭苦讀幾個月,順利考入北京市外語學院。大學期間,他矢志不渝,勤學本領。1967年大學畢業(yè)后,他幸運地被安置到中聯(lián)103研究所(即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1968年,因受國家政策影響,他被下派到原廣東軍區(qū)炮兵團體驗生活、接受鍛煉。在部隊期間,他們主要任務是填海造田,許多人難以接受這突如其來的艱苦生活,但他憑借十多年的農(nóng)村勞動經(jīng)歷,反而覺得這一切都很正常。此后一年多時間,他們3團先后造田2萬畝,由于地處廣東沿海,一年能收種三季水稻。正當填海工作如火如荼時,部隊戰(zhàn)友各奔東西,他則被下放到河南省商丘市,成為一名普通農(nóng)民。因他已是大學生,遂被安排到商丘教書,第二年調到民權縣,成為一名正式教師。“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鼻宕娙肃嵃鍢蛟谒摹缎轮瘛芬辉娭?,用新竹的成長離不開老竹的扶持為喻,贊美了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中的重要作用和無私奉獻。將這句詩送給王維耀老師似乎再好不過。1978年,王老師回到富平。經(jīng)過十多年背井離鄉(xiāng)的折騰,他終于回到故土,繼續(xù)從事教育工作,成為迤山中學的一名英語教師。這一干就是二十五年,直到2003年光榮退休。工作期間,他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始終追求卓越的教學成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20世紀80年代,國家剛高考恢復,各個高中的英語教師普遍短缺且水平較低。加之富平縣地方財政狀況極差,導致他們待遇差、工作任務繁重。王老師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學院,是富平縣英語教師中學歷最高的一位。多年來,他每天要代5個班的英語課。特別是1988年,他每天一個人要上9個班的英語課。而學校的課程表每天只能排8節(jié)課,根本無法正常安排他的課程。面對這種情況,王老師急學生之所急,利用學生自習時間補課,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縣內其他高中的英語教師經(jīng)常慕名而來聽課,請他指導和幫助。王老師總是熱情主動、虛懷若谷,從不擺架子。他甚至將自己親手編寫的英語資料送給各位同仁。校領導知道后勸他不要給,他卻說:“知識無界,教育無私,學貴交流!”此外,富平縣教育系統(tǒng)組織全縣英語教師培訓時,他又主動請纓擔任培訓教師,傾囊相授,有效提升了富平縣英語教學質量。從1980年恢復英語高考到2003年退休的二十多年間,王老師所任英語課程的高考人均成績始終穩(wěn)居全縣第一名。他為富平培養(yǎng)了一批批優(yōu)秀人才,個人也先后榮獲縣、市、省各級勞動模范和陜西省優(yōu)秀教師等光榮稱號。工作期間,王維耀始終銘記王世昌老師跑到地頭將他拽回學校參加高考的那一幕,始終以矢志不渝為社會培育英才為己任。他關愛學生,致力于教書育人。他擔任81級7班班主任時,注意到學生朱崇君家庭極度貧困,連課本都買不起,每天只能抽時間抄錄同學的課本。更令人揪心的是,朱崇君還患有心臟病,時常發(fā)病。得知情況后,王維耀用自行車載著朱崇君四處求醫(yī),并及時為他墊付醫(yī)藥費。時間一長,連醫(yī)生都誤以為朱崇君是他的孩子。后來真相大白,醫(yī)生深受感動,更加用心地為朱崇君治療。當時的迤山中學李克信老師曾稱贊王維耀,說他總是像“老母雞護著小雞一樣護著學生”。值得驕傲的是,朱崇君最終考入清華大學,現(xiàn)已成為我國計算機領域有杰出貢獻的專家。筆者根據(jù)王老師的口述,在百度上搜索到朱崇君的相關信息:朱崇君,男,漢族,1964年2月26日出生于陜西商洛山區(qū)。1981年,他從陜西富平迤山中學考入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后繼續(xù)攻讀碩士學位,1989年獲系統(tǒng)分析專業(yè)碩士學位。畢業(yè)后,他分配到國家科委信息中心工作,1993年出任原國家科委北京太乙機電高技術公司總工程師。1996年,他成立北京乾為天電子技術研究所,任董事長兼總工。朱崇君是我國自80年代起從事計算機應用軟件研究與開發(fā)的青年軟件專家之一,被譽為“中關村三君”和“中國程序員五杰”之一,其代表作是中文字表編輯軟件CCED。王老師的學生中還有一位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的杰出弟子方紅衛(wèi)。方紅衛(wèi)來自到賢鎮(zhèn)杜家村,1984年考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1989年被分配到陜西汽車制造總廠實習。他歷任科長、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后進入行政領域,現(xiàn)任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老師的工作生涯中,還有一位被醫(yī)生誤認為是他兒子的學生——現(xiàn)任迤山中學教師的張新寬。張新寬是84級5班學生,上學期間曾染上出血熱病,被醫(yī)生誤診,延誤治療,生命垂危。王老師得知后,借了一輛架子車將張新寬送進富平縣醫(yī)院。醫(yī)生見狀生氣地大喊:“人都咽氣了,你送過來是什么意思?”王老師雙唇發(fā)抖,反駁道:“人都快咽氣了,我不送醫(yī)院,那你說應該送哪里?”張新寬住院期間,王老師每天下課后都趕到醫(yī)院照料,為他接屎倒尿。醫(yī)護人員和其他病人一度以為他是張新寬的父親。當大家得知他是迤山中學的老師,是張新寬的班主任時,紛紛被感動得直落淚。張新寬康復出院后,再次投入緊張的學習之中,順利考入理想大學。如今,他已年過五旬,是迤山中學數(shù)學專業(yè)骨干教師,長期擔任高中補習班的數(shù)學教師和班主任。他目前是富平縣唯一一位正高級教師,榮獲陜西省特級教師、“陜西省中小學教學名師”等多項榮譽。王老師用一生踐行“教書育人”的追求,他的無私付出贏得了國家和人民的廣泛贊譽。他榮獲過渭南地區(qū)優(yōu)秀教研成果獎、高中英語教學能手、首批地管優(yōu)秀教師、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園丁獎、縣管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富平縣先進教師、陜西省勞動模范、陜西省特級教師等多項榮譽。在大家眼中,王老師是一位退休的普通老教師,但了解他的過往后,人們能從他的平凡中感受到厚重和非凡。王老師執(zhí)教大半輩子,許多學生在他的教導下改變了命運。慶幸的是,張新寬也用自己的一生踐行和延續(xù)著王老師的精神。教學期間,他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和補習班同學的學習生活,創(chuàng)作出《破繭化蝶》一書,在校內外廣為流傳。多年后,筆者仍希望從張老師身上捕捉到王老師的言行和身教。“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蓖蹙S耀老師一生培養(yǎng)學生無數(shù),他們遍布五湖四海。遺憾的是,王老師永遠是別人的老師,我卻無緣成為他的學生,接受他的教誨。如今,聆聽他的口述,了解他的過往,我對他不禁肅然起敬。我將想法告知文雄和保田兄,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從別人的老師中受到啟發(fā),我們希望跟著你沾光?!痹L談在一片和諧中結束,大家乘興而歸。我用心書寫這篇關于王老師的文章,希望更多人認識他,并從他身上汲取營養(yǎng),強壯自己的心智。個人簡介:康凱鵬,富平人,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渭南市作協(xié)理事,富平縣作協(xié)常務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陜西中青年作家高研班、西北大學百優(yōu)暨中青年作家班學員。199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獲得省市級以上文學獎項十余次,現(xiàn)為《富平縣志》編輯。出版有長篇小說《賈島傳》、散文集《拾麥穗》,編著有《當代富平詩文選粹》《富平年鑒》《富平大事記略》等。 講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揚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