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拾柴火焰高”。昨天我們發(fā)了一篇關(guān)于文登赤金泊的傳說,很快就有熱心讀者舉一反三,提醒說:萊西有個堆金泊,牟平有個生金泊,名字跟文登的赤金泊都很相似,是個有趣的地名現(xiàn)象。
此前,筆者雖然也知道這三個地方(去過生金泊和赤金泊,堆金泊在大沽河邊上,以前也曾路過),但還沒有將它們聯(lián)想在一起。這次聽到朋友的提醒,也感覺是個不錯的話題,下面就簡要進行介紹。
首先分別看看它們名字的由來,按照自西向東的順序,第一個介紹堆金泊。
堆金泊位于大沽河的右岸,屬青島萊西市院上鎮(zhèn)的轄區(qū)。很顯然,“泊”這個字與大沽河畔的地形有直接關(guān)系。根據(jù)《萊西縣地名志》的記載,明永樂年間,周氏由山西遷來建村,以嘉言和地貌,名村“堆金泊”。按此解釋,村莊名稱中的“金”指的并不是實際的金子或金礦,而是一種對富裕生活的期盼。
第二個介紹的是生金泊。這個村莊位于煙臺市牟平區(qū)觀水鎮(zhèn)的轄區(qū)內(nèi),根據(jù)《牟平縣地名志》的記載,相傳此處在清代建村,村址周邊都是泊地,先民曾在此淘過金,得名生金泊。
第三個介紹的就是昨天提到的赤金泊,這也是三個村莊中位置最靠東的,屬威海市文登區(qū)葛家鎮(zhèn)管轄。根據(jù)《文登地名志》的記載,明代中期蔣姓先來此建村,因村處泊地,附近有豬牙灣(靠近母豬河),俗語把灣稱作池子,故名池子泊。后來,于姓遷此,發(fā)展成為大戶,將名字改為“赤金泊”。
綜合來看,三個村莊都是“泊地”不假,但“金”字的含義卻不盡相同。其中,“堆金泊”和“赤金泊”的由來都與真正的金子無關(guān),只有牟平的“生金泊”的確是產(chǎn)金子的地方。
根據(jù)《牟平區(qū)志》的記載,生金泊所在的牟平西南區(qū)域,地下黃金儲量相當可觀,既有砂金也有礦金。其中,砂金被稱作遼上河砂金點,南至遼上水庫,北至郁都。過去,遼上至金莊河段,民間多用土法淘金;生金泊至榆林河段用砂金船采金。而生金泊村附近的遼上村金礦脈,經(jīng)山東省第三地質(zhì)礦產(chǎn)勘查院探明儲量,于1997設礦采金。
原本介紹到這里,準備告一段落。而沒想到的是,在查詢牟平生金泊的資料時,偶然發(fā)現(xiàn),在牟平城的西郊,也有一個叫做“堆金泊”的村莊,跟萊西“堆金泊”的名字一模一樣。只不過,由于這里靠近城區(qū),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村莊的面貌,因此容易被忽略。
根據(jù)《牟平縣地名志》的記載,這個堆金泊也與黃金并沒有直接關(guān)系。該村始建于明末,因村址地處寧海州城的西北方,就取名“對角泊”,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經(jīng)人潤色以諧音改為“堆金泊”(據(jù)說當時這里是城郊有名的糧田)。
以上這些村莊,雖然名字各有各的來歷,但也共同反映出一個道理:金作為財富的象征,在古代是一個相當吉利的字眼,因此人們也就喜歡用此作為地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