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人遇事的第一反應(yīng),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p> 深以為然。 一個人處理問題的方式,很大程度暴露了他的認知、格局和三觀。 處理得好,我們的人生會越來越順;處理得不好,很有可能會因為一件小事,而讓我們的人生陷入不好的境地。 遇事如何處理,才是最有水平的呢? 01、破事,情緒要穩(wěn)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讓人不快的破事: 被別人惡意攻擊、刻意差評、流言蜚語…… 遇到類似的事情,很多人的情緒都很激動,本能的反應(yīng)便是:生氣、崩潰、恐懼,想要以牙還牙…… 沖動的情緒,必然帶來沖動的后果,有的時候小事也會鬧成大事,變得不可收拾。 遇到類似的事情,最有水平的處理方式是: (1)判定事實 先判斷是不是事實,如果不是事實,你根本沒有必要難過。因為我們不可能讓每個人滿意,每個人背后都會有人議論、有人評價。那是別人的課題,你無需在意。 (2)思考動機 雖然不用在意,但我們還是要去想一想ta攻擊自己的動機是什么? 有的人攻擊別人,是因為自己對他人苛刻的期望,想把你的高姿態(tài)打下去;有的可能是因為我們有的時候不注意,得罪了對方;有的可能純粹出于嫉妒…… (3)推測人品 了解了對方的動機,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推測,ta是怎樣的人,為什么能說出這樣的話。我應(yīng)該采用怎樣的方式去回應(yīng),是不是值得。 遇到破事,你想清楚了,那最好的應(yīng)對辦法就是:遠離。 跟這樣的人較勁,道理永遠講不完,氣也永遠生不完。 遇事“三思而行”,斷開爛事,舍棄爛人,放過自己,人才能向高處走,遇見好風光。 02、煩事,眼光要遠生活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艱難,每一份工作,每一種生活都有心煩的時候。 知乎上,有人曾經(jīng)這樣斷言:“煩,是因為心智不夠?!?/p> 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很多時候之所以會覺得心煩是因為,自己眼光不遠,內(nèi)心不靜,感到很煩躁。 這樣的心態(tài),往往就很難應(yīng)付眼前的事情。 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可以牢記王陽明的話:“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工作就是修行的道場,每一件煩心的事,瑣碎的事,都是為了鍛煉我們的心智。 既然是鍛煉心智,那就耐下性子來接受磨煉,當我們凝神靜氣去做事,做一點,就前進一步,再做一點,再前進一步。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碑斈慊剡^頭來,看自己曾經(jīng)努力的樣子,就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為正是這些瑣碎的、煩心的事情,成就了越來越好的我們。 03、難事,內(nèi)心要靜人生中,總會遇到一些難事。 遇到難事,有人一味抱怨,最終只能繞道而行;有人哭泣,等待援手,最終困難只會越來越多…… 怎樣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呢? 古人云:“每臨大事有靜氣。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span> 意思是,每次遇到大事的時候要鎮(zhèn)靜,鎮(zhèn)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獲。 《道德經(jīng)》也有言:“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天下的難事必須從容易處做起;天下的大事首先從小事著手。圣人始終不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 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遇到難事,一要心靜;二要從容易處著手。 內(nèi)心寧靜,排除一切胡思亂想的干擾,才能產(chǎn)生智慧;從容易處入手,集中精力,尋找突破口,事情就會有進展。 許多事,看起來似乎很難,其實做起來并沒有覺得那么難,這是因為我們?nèi)藶榈貫槭虑樵O(shè)置了很多障礙。著手去做,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所有的難事,后面都蘊含著“寶藏式的禮物”。 克服困難的同時,也是收獲寶藏的機會。 唯有靜下心來,沉住氣,管理好情緒,才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邁過每一道難關(guān)。 寫在最后: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p> 行走世間,活成一個平靜如水的人,遇事學會放大格局,便不會困于亂局之中。 萬事先修心,胸中有丘壑,生活自會順暢如意。 愿我們遇事都能不急、不怒、不亂,心懷靜氣、從容淡定地用我們的智慧去面對,去化解,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世間的修行中,磨礪出一個更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