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六月安夏 來源:帆書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 人期待的不是圓滿,而是自由。 知乎上曾有人提問:你有什么生活經(jīng)驗可以分享的嗎?
殊不知:立場不同,不必強求;位置各異,少言為貴。 一個人的認知經(jīng)驗,不足以成為萬人膜拜的“金科玉律”。
看過一幅漫畫: (圖源網(wǎng)絡(luò),侵刪) 一只公雞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述該如何游泳。 臺下聽講的鴨子們,則一邊抬頭聽講,一邊手捧筆記進行記錄。 這樣的場景,像極了小說《癌癥樓》中的一句話: “傻瓜好為人師,而聰明的人甘當學(xué)生?!?/span> 教人做事,也許能帶來片刻的爽感。但更多時候,只會出賣一個人的狹隘和無知。 周末家庭野餐后,閨蜜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組孩子的照片,并配文道:“希望你永遠沒心沒肺。” 誰知,發(fā)出還沒幾分鐘,一位久未聯(lián)系的親戚,便給她私信灌輸起育兒建議來。 對方吐槽她太過佛系,說這么大的孩子,早該進培訓(xùn)班了,哪能到處閑逛。 還洋洋灑灑發(fā)來了一串作息時間表,說這是為自家孩子安排的,供她照著做。 朋友委婉表示:自己出身普通,也不指望孩子能大富大貴。 誰知親戚直接指責(zé)她這是耽誤孩子前程,“以后一定會后悔”。 還發(fā)狀態(tài)內(nèi)涵她,說自己之所以不愿回老家發(fā)展,就是那里人沒追求,難成事。 閨蜜忍無可忍,一怒將親戚拉黑。 豆瓣上有人提問:“為何總有人喜歡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 一個犀利的回復(fù): “為循規(guī)蹈矩的命運尋求些許認同,為一事無成的人生增添幾分優(yōu)越感?!?/strong> 你說平臺很重要,苦口婆心勸人家去上班;殊不知人家自由職業(yè),收入是你好幾倍。 你嫌對方太封閉,拉著他刷視頻;卻不想人家每天堅持閱讀,懂得東西比你多得多。 你說全職太太沒前途,讓她去外面拼事業(yè);但對于對方而言,安于家庭就是最幸福的事。 人生在世,沒有誰比誰更優(yōu)越,也沒有誰可以教育誰。 真正的聰明人,允許自己做自己,更允許別人做別人。
在一檔綜藝節(jié)目上,美國主持人林克萊特對夢想當飛行員的小男孩做采訪。 他問:“如果你駕駛的飛機在太平洋上空熄火,你會怎么做?” 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通知乘客系好安全帶,我自己帶上降落傘跳下去?!?/strong> 話音一落,現(xiàn)場滿是嘩然。 有人指責(zé)小男孩自私,有人預(yù)言他絕對當不了飛行員,還有人建議他先學(xué)學(xué)怎么做人。 聽到眾人的議論,小男孩欲言又止。 直到林克萊問他這樣做的理由,他才繼續(xù)說:“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的?!?/strong> 作家松浦彌太郎在分析人際關(guān)系時曾提到: “最危險的就是,不好好觀察對方,把自己的意見放在最優(yōu)先。” 內(nèi)心狹隘的人,看什么都不順眼;妄自尊大的人,事事都想插一手。 高層次的人,從不會急于教育別人,而是深諳傾聽的智慧。 上世紀60年代,松下幸之助提出銷售改革,以拯救經(jīng)營萎縮的松下電器。 可當他向代理商普及新政策,卻遭到嚴重抵觸。 見到對方“頑固不化”,松下幸之助忍不住厲聲說教,甚至在電話中爭吵了起來。 結(jié)果就是,原本抱有期望的改革,推行舉步維艱。 直到后來,他換了一種溝通方式: 組織代理商開會,請其暢所欲言,自己則一言不發(fā)認真傾聽。 待所有人說完話,他再針對所提意見,對新政策進行解釋。 果不其然,這一次他成功獲得了支持。 很認同一句話: “好好說話,從來不是會說話這么簡單,而是懂得在什么時候閉嘴,把自己看穿的那部分放在肚子里?!?/span> 一個有智慧的人,不只是樂于向外表達,更應(yīng)該懂得向內(nèi)沉淀。 與人溝通時,八分聽,二分說。 傾聽別人的表達,讓你洞徹事理;尊重別人的立場,則讓你海納百川。
作家林清玄寫過一首小禪詩: “白鷺立雪,愚者看鷺,聰者看雪,智者見白?!?/span> 同樣是面對白鷺立于雪地,有人看見的是白鷺,有人看到的是雪,也有人眼中是白茫茫一片。 這種差異,便是心理學(xué)“隧道視野”的體現(xiàn)。 環(huán)境、閱歷的不同,使得每個人都處在自己的認知隧道里,所見只是一隅。 愚者淺薄,總覺得自己絕對正確,企圖以己度人,糾正別人。 殊不知,飛鳥游魚各有所安,高山流水不必相逢。 真正的智者,反而是那些謹守邊界,懂得在他人面前“靠邊站”的人。 羅永浩成名后曾被人詢問:“你有什么改變?” 他微微一笑,答道:“開始變得妥協(xié),慢慢學(xué)會了尊重不同?!?/span> 年輕時他特別自我,非常反感那些有迷信思想的人。 所以但凡見到有人信星座,拜佛,都會忍不住厭惡,甚至吐槽幾句。 直到后來,羅永浩自己開始創(chuàng)業(yè)。 被壓力裹挾的他,終于理解了所謂迷信,其實是大家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 當責(zé)任和風(fēng)險變大,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瀕臨極限,難免需要以此作為寄托。 于是,他不再針鋒相對,而是去尊重不同的想法。 作家劉亮程說:“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獨地過冬?!?/span> 大多數(shù)人,都是拼盡全力,用表面的云淡風(fēng)輕,去隱藏背后的暗潮洶涌。 人與人之間,不求立場一致,但求相互理解。 兼容別人的三觀,不僅是釋放善意,也是破除我執(zhí)、開闊格局的過程。
《奇葩說》辯手秋陽曾說過一句很深刻的話:“人期待的不是圓滿,而是自由?!?/span> 這里的自由,即不困于他人的說教,按意愿去掌控自己的生活。 畢竟,事實有真假,觀點無對錯。 用立場征服立場,是弱者的人生箴言。 真正的強者,胸中縱有萬千丘壑,從不置喙他人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