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幾乎所有的星體都有自旋,而這種自旋起始于星體形成之前的階段,主要來源于引力坍縮過程中**角動量守恒**的作用。自旋的最初啟動與宇宙早期的微小不規(guī)則性和引力作用密切相關。讓我們從基本的物理規(guī)律和星體形成的過程來理解這一現(xiàn)象。 1. **角動量守恒** 旋轉的根本原因在于**角動量守恒**。角動量是物理學中描述物體旋轉運動的一個基本守恒量。在沒有外力矩的作用下,系統(tǒng)的角動量始終保持不變。 - **宇宙早期的擾動**: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物質開始聚集,形成氣體云。盡管早期的物質分布較為均勻,但由于量子漲落和微小的密度擾動,某些區(qū)域的物質略微偏離了靜止狀態(tài)。這些擾動導致物質之間的引力作用,使得物質開始向密度較大的區(qū)域聚集。 - **角動量的起源**:即使在最早期的氣體云中,也存在微小的旋轉或運動偏差,這些偏差可以源自初始的湍流或密度不均勻。這些區(qū)域在引力作用下開始坍縮,但由于角動量守恒的原則,隨著坍縮的進行,旋轉速度必須增加。就像花樣滑冰選手收緊雙臂時旋轉加快一樣,當氣體云坍縮形成恒星或行星時,它們的旋轉也加速。 2. **引力坍縮與旋轉加速** 在星體形成過程中,氣體云在引力作用下向中心坍縮。由于角動量守恒,氣體云的旋轉速度隨著體積的減少而加快。這是因為角動量(L)等于物體質量(m)、速度(v)和旋轉半徑(r)的乘積: [ L = m cdot v cdot r ] 隨著旋轉半徑 (r) 減?。ㄎ镔|向中心聚集),要保持角動量守恒,旋轉速度 (v) 就必須增加。因此,星體形成的過程伴隨著自旋的加速。 3. **最初旋轉能量的來源** 星體的初始旋轉能量來源于氣體云中的**隨機運動**、**湍流**以及宇宙早期的微小擾動。這些擾動可能來自以下幾種來源: - **宇宙微波背景中的量子漲落**:大爆炸之后的早期宇宙中,存在著微小的量子漲落,這些漲落引發(fā)了密度差異和物質的不規(guī)則運動,這為后來的氣體云提供了初始的角動量。 - **湍流**:在宇宙早期,氣體云中的物質并不是靜止的,它們受到湍流、壓力和引力的作用,產生了復雜的運動模式。這種湍流中的某些部分可能已經有了微弱的旋轉,這為后來的旋轉提供了種子。 - **外部擾動和相互作用**:在星體形成的過程中,氣體云之間的碰撞、相互作用以及引力擾動也可能引入或放大了旋轉。例如,當兩片氣體云發(fā)生相互碰撞時,它們的角動量可能會合并或改變,從而引發(fā)新的旋轉運動。 4. **星體形成中的旋轉演化** 隨著氣體云的引力坍縮,旋轉變得越來越顯著,這種旋轉有助于形成原恒星盤、行星盤等結構。 - **恒星的自旋**:氣體云坍縮形成恒星,恒星會繼承氣體云的角動量,從而開始自旋。自旋速率與恒星的質量、氣體云的初始角動量以及引力坍縮的劇烈程度有關。 - **行星的自旋**:圍繞恒星的原行星盤也繼承了系統(tǒng)的角動量,并通過相互碰撞和吸積過程形成行星。行星的自旋既可以是原行星盤的自旋,也可能是行星形成過程中天體相互碰撞的結果。 5. **星系的自旋** 不僅僅是恒星和行星,**星系**也是旋轉的。星系的自旋也來源于早期物質的不均勻性和角動量守恒。早期宇宙中的物質在引力作用下塌縮,形成了星系,這一過程中產生的初始旋轉速度也被保持了下來,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旋轉星系,如螺旋星系。 結論: 宇宙中的星體旋轉起源于早期宇宙中的微小擾動、湍流和量子漲落。在引力作用下,這些擾動形成了旋轉的氣體云。隨著物質坍縮,角動量守恒使旋轉速度加快,最終形成了旋轉的星體和星系。最初的旋轉能量可以追溯到宇宙早期的量子擾動和引力相互作用,以及氣體云的湍流和運動。 |
|
來自: hercules028 > 《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