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腫敷藥 組成:黃連10g,黃芩10g,黃柏10g,芙蓉葉15g,煅石膏30g,天花粉15g,紫荊皮15g,透骨草15g,側(cè)柏葉15g,骨碎補(bǔ)15g,江南香150g。 主治: 骨折、脫位、筋傷初期。 用法: 共研成細(xì)末,用蜜水各半,調(diào)拌成糊狀,每日敷貼1次,每次8小時(shí)。 2.清熱消腫湯 組成:黃連6g,黃芩6g,黃柏6g,梔子6g,生地黃15g,地骨皮15g,土鱉蟲9g,燈心草3g,茯苓9g,車前子9g,甘草3g。 主治: 骨折、筋傷或挫傷后,局部紅腫疼痛者。 用法: 水煎服,1日1劑。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黃連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心、肝、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瀉火,燥濕,解毒,殺蟲。治時(shí)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熱瀉腹痛,肺結(jié)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積,蛔蟲病,百日咳,咽喉腫痛,火眼,口瘡,癰疽瘡毒,濕疹,湯火燙傷。 黃芩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心、肺、膽、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瀉實(shí)火,除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dòng)不安,癰腫疔瘡。 黃柏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腎、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熱痢,泄瀉,消渴,黃疸,痿躄,夢(mèng)遺,淋濁,痔瘡,便血,亦白帶下,骨蒸勞熱,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瘡瘍腫毒。 梔子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心、肝、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涼血。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生地黃 【性味】鮮地黃:甘、苦,寒。 【歸經(jīng)】歸心、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fā)斑發(fā)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用于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nèi)熱,骨蒸勞熱,內(nèi)熱消渴,吐血,衄血,發(fā)斑發(fā)疹。 地骨皮 【性味】甘,寒。①《本經(jīng)》:'味苦,寒。' 【歸經(jīng)】入肺、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 土鱉蟲 【性味】咸,寒;有小毒。 【歸經(jīng)】歸肝經(jīng)。 【功能主治】破瘀血,續(xù)筋骨。用于筋骨折傷,瘀血經(jīng)閉,癥瘕痞塊。 燈心草 【性味】甘淡,寒。 【歸經(jīng)】入心、肺、小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心降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心煩不寐,小兒夜啼,喉痹,創(chuàng)傷。 茯苓 【性味】甘淡,平。 【歸經(jīng)】入心、脾、肺經(jīng)。 【功能主治】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 車前子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入腎、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利水,清熱,明日,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暑濕瀉痢,咳嗽多痰,濕痹,目赤障翳。 甘草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入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和中緩急,潤(rùn)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fā)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3.舒筋壯骨湯 組成:桃仁6g,紅花3g,熟地黃12g,當(dāng)歸9g,白芍9g,川芎6g,續(xù)斷9g,補(bǔ)骨脂9g,骨碎補(bǔ)9g,煅自然銅9g,伸筋草15g,延胡索9g,甘草3g。 方解: 骨折筋傷中期,瘀腫雖消而未盡,斷骨雖連而未堅(jiān),且常因氣血虧損或臥床少動(dòng),而致筋骨痿弱無力。此時(shí),可予以舒筋壯骨治之。 主治:骨折、筋傷的中期。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4.肢傷消腫湯 組成:當(dāng)歸12g,赤芍12g,雞血藤12g,生地黃12g,紅花9g,地龍9g,乳香6g,沒藥6g,柴胡9g,澤蘭9g,桑枝9g,甘草6g。 主治:上肢骨折早期,肢體腫痛甚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主治:下肢骨折早期瘀血腫痛明顯。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6.化瘀補(bǔ)骨湯 組成:雞血藤12g,丹參12g,生地12g,當(dāng)歸9g,白芍9g,白術(shù)12g補(bǔ)骨脂12g,茯苓12g,骨碎補(bǔ)12g,川續(xù)斷12g,血竭6g,木香6g,蘇木12g。 主治:骨折中期腫痛未消,肢體作痛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