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野星河散去呀2024-08-30 09:39江蘇 2018 年,中國國際航空對空姐搞了個調(diào)查,調(diào)查的事兒是哪個國家是空姐最不想飛的。 讓人沒想到的是,空姐們的答案既不是工作繁重的新加坡、美國,也不是貧窮落后的非洲、拉美,而是咱們的鄰居印度。 說起這個國家,空姐們那是滿肚子的怨言吶。 那么,到底為啥印度會成為空姐的終極噩夢呢?印度人都有著啥能讓人崩潰的神奇操作? 讓人抓狂的交流辦法 印度本來就是個硬湊到一塊兒的國家,各個地區(qū)的語言不一樣,像印地語、泰盧固語、泰米爾語、烏爾都語之類的,加起來有 2000 多種呢。就算是使用得最普遍的印地語,也只有 66%的人能說得溜。 在通常的看法中,都覺得印度人跟外界交流時用英語很輕松,可事實卻不是這樣。 英語和印地語一起被列為印度的兩大官方語言,可它只是在極少數(shù)精英階層中才有,能拿英語交流的人連總?cè)丝诘?5%都不到。 而印度人說的英語可真是個奇特的玩意兒,印度式英語憑著濃濃的咖喱味在全球出了名,它既沒有英式英語那么嚴(yán)謹(jǐn),也不像美式英語那么夸張。 印度人老是分不清清濁音,也不在意送氣音,還把卷舌音說成顫音,而且語速快得很。在印度人自己覺得,他們的口語很熟練還有魅力,可在其他人眼里,印度人講的英語簡直難懂得要命。 比如說他們喊“哇打哇打”的時候,你能明白他們是想要一杯水(water)不?要是從他們嘴里聽到“比伯”(其實是 people,漢語人),你難道會覺得他們是某個加拿大明星的粉絲? 除了糟糕的英語,印度人那怪異的肢體語言也能把人整崩潰,就單說搖頭這一個動作,就能瞧出印度人的莫名自信。 印度人表達不滿會搖頭,否定的時候會搖頭,喜悅的時候會搖頭,疑惑的時候也會搖頭…… 在印度人自己看來,搖頭的頻率還有表情含義多多,像快速搖頭意味著自己挺享受,搖頭還皺眉就是不認(rèn)可,要是皺眉的同時又拿目光盯著對方,那就是在表示憤怒啦。 但問題在于印度人的表情多種多樣,而且只要不是特別生氣的時候,印度人就會露出那種有點猥瑣的笑,好像在跟人講:“我有想法,可我也低調(diào)?!?/p> 這讓人咋猜呀? 而且啊,印度人搖頭的時候,唯一能確定表明的意思就是:我這會兒不想說話。這當(dāng)口你要是不著急,他反倒跟你急,你越急呢,他就搖得越起勁。 想知道一些能在不知不覺中讓人崩潰的小竅門嗎?跟著印度人搖頭就行啦。 搖頭讓人搞不明白啥意思,那點頭呢?在大多數(shù)人的看法中,點頭就是表示肯定,這應(yīng)該不會有錯吧? 可惜啊,這事兒可沒那么容易。在印度有的地區(qū),點頭表示肯定;可在另外一些地方,點頭居然是不認(rèn)同的意思。 想憑借機場所在地區(qū)去判斷點頭的意思?那可不行,誰曉得飛機上的旅客是本地人還是來辦事的呀。 這些像謎一樣的溝通方式,不光把中國空姐給難住了,只要是需要和印度人交流的人,都覺得特別痛苦,就連印度人自己都拿這事兒開玩笑。 在印度的泰米爾納德邦有一種特別的瓷娃娃在流傳,其形象能是和藹的老人、調(diào)皮的孩子、優(yōu)美的舞者,在題材方面跟中國的瓷娃娃沒啥區(qū)別。 要說它獨特,那是因為他們的頭部跟身體是靠彈簧連著的,只要撥一下娃娃的腦袋,它就會不停地?fù)u頭晃腦。 BBC 發(fā)現(xiàn)了這種娃娃,將其看作是印度文化的密碼,還說這種搖頭晃腦的舉動最能體現(xiàn)印度人交流時的狀態(tài)。 搖頭晃腦這種習(xí)慣就刻在基因里頭了,他們死活不改;咖喱味的英語屬于外來文化,他們照樣不改,到頭來,可把跟他們交流的人給坑苦了,特別是空姐。 經(jīng)驗豐富的空姐常常跟新人講,千萬別想著去搞懂印度人說的話,那純粹是浪費時間。 各種各樣的偷懶舉動 要是說奇葩的溝通方式主要是讓空姐精神上有壓力,那各種各樣離譜的要求那可是實實在在的體力耗費。 在印度,上層社會老是對傭人吆五喝六的,對待服務(wù)業(yè)工作的人也是這樣。出身底層的人呢,也想嘗嘗上流人士的生活啥樣,要是有了機會,就更加過分了。 結(jié)果就是啥都不聽,啥都不做,成天有事沒事地給別人添亂。 通常來說,機場都會給行動不便的人準(zhǔn)備輪椅,這是為特殊旅客提供方便的服務(wù),正常來講,幫助一兩個坐輪椅的旅客,對空姐來說也不是啥大麻煩。 不過你有沒有見過一架飛機上有三四十個坐輪椅的旅客這種場面?對于飛印度航班的空姐而言,這是很常見的事兒。 一般來說,在往來印度的一架飛機上,坐輪椅的人二十個算少的,四十個也不稀奇。這里頭到底有多少是真殘疾,多少是蹭輪椅的,大家心里也能猜到。 這些坐輪椅的人不用自己走路,也不用操心自己的行李,全程享受特殊服務(wù)就行,可對于空姐和地勤人員來講,他們簡直就是大麻煩。 每次空姐和地勤人員都得把好幾十個巨嬰還有他們的行李給推上飛機,這得耗費多少體力和時間,想想就知道了。 飛往印度國內(nèi)的航班還算行,印度的地勤人員清楚自家國家的旅客啥情況,常常提前安排好多地勤人員還有輪椅,飛機一著陸就能立馬展開行動。 可在別國落地的航班就悲催啦,那邊機場哪曉得飛機上有這么多巨嬰呀,人手不夠,輪椅也沒多少,得來回運好多趟,時間成本猛漲。在對時間要求特別嚴(yán)的空運交通里,這可太要命啦。 對于空姐而言,把輪椅上的巨嬰們運送完,這才只是完成了第一項任務(wù),那些沒坐輪椅的乘客也照樣讓人頭疼。 幫正常乘客搬行李本來就不是空姐必須干的活兒,可印度人總能懶出個新境界來,能把行李撂在那兒,一動不動瞅著空姐,好像在講:“我不曉得要干啥,你看著弄吧。” 就算空姐跟他們講了會把行李送上飛機,他們要么一臉懵地瞅著對方,好像沒聽懂,要么就直接當(dāng)沒聽見。 實際上他們心里也清楚這是他們自己的事兒,之所以沒明著提要求,就是怕空姐給拒絕嘍。 這種時候你要是給他搬,搬了一個后面還有數(shù)不清的等著你,不把你累癱不算完。要是不搬呢,他能耗,航班可耗不起。 不過有時旅客太難搞,或者航班時間特別緊,空姐們也就只能認(rèn)栽啦。 沒完沒了的飲食方面的要求 飛機起飛以后,空姐能有休息的時間不? 太難了。前面講過,印度人老是喜歡把所有服務(wù)人員當(dāng)成仆人來差遣。飛機一起飛,服務(wù)鈴就響個不停。 通常來說,大中型的航班依照座位數(shù)量會安排 3 到 6 名空姐,這樣的數(shù)量來應(yīng)對其他國家旅客的需求是完全足夠的。 不過在印度人占多數(shù)的航班上,基本上所有空姐都不停地忙前忙后,一項服務(wù)還沒弄完呢,別的地方的服務(wù)鈴就又響了四五回。要是稍微慢點,就得面對他們搖頭晃腦地表示不滿,再慢一些,恐怕就要被投訴啦。 而印度人的那些要求大多能想到:要么覺著渴了,要喝水;要么水弄灑了,讓給擦干凈。 印度人對飛機上的飲用水簡直喜歡得要命。說恒河水是圣水、喝恒河水是宗教信仰,這其實就是印度人在飲用水管理這塊自己騙自己。一直喝著臟水,突然有了干凈的飲用水,能不猛灌才怪呢。 拿波音 747-400 客機來說,一架這飛機攜帶的飲用水能有 1.5 噸呢,平均算下來,每名旅客差不多能分到 3.5 升。再看載客量相對少些的空客 A330,它有兩個 350 升的水箱,每名旅客能分到 4.6 升飲用水。 通常國際航班的時長短的有幾個小時,就算最長的紐約到新加坡的航班,也就 19 小時。照理說,這些水肯定完全足夠了,實際飛下來,一架飛機完成飛行任務(wù)后,起碼還能剩下兩三成水呢。 只有到了印度,不光常規(guī)飲用水肯定會被喝得一點不剩,就連備用的熱水也會被印度旅客給喝光。 這些水全是空姐一趟一趟給旅客送去的,少的時候有七八百公斤,多的時候能有一噸半,得送多少趟大概不難算出來。 要水喝的服務(wù)鈴會響個不停,直到用餐的時候,更難處理的事也就跟著來了。 在飛機上,為了顧及各種飲食習(xí)慣,乘客不光能吃常規(guī)的飛機餐,還能夠讓空姐給提供特殊餐。 通常來講,一個航班上有幾個乘客需要特殊餐食是很平常的事兒,其他大多數(shù)乘客一份普通飛機餐就能吃飽。就算是飛往像穆斯林國家這種對飲食有特殊要求的地方,航班也能提前準(zhǔn)備好。 不過印度屬于例外情況,普通的飛機餐沒法滿足印度人那挑嘴的舌頭,所以在往返印度的飛機上,普通飛機餐反倒成了少數(shù)。一架能載 150 人的飛機,特殊餐的份數(shù)能有 140 份。 然而這個散裝的國家,每個地區(qū)的文化習(xí)俗都不同,每個人的口味也不一樣,所要求的特殊餐更是各種各樣。 穆斯林餐、亞洲素食餐、西方素食餐等等,只要航班有的,印度乘客巴不得在一趟航班上全都要,空姐收上來的用餐需求打印出來常常比空姐的身高還高出好多。 就這種用餐需求來說,食材咋儲備,餐食咋發(fā)放,全是讓人頭疼得要命的大難題。 別覺得飛機餐做出來就啥都妥了,航班上經(jīng)常有乘客到飯點了卻不吃飯。 在印度的種姓制度里,低種姓是不能跟高種姓一起吃飯的。大家都知道,印度雖說一直宣稱已經(jīng)廢除了種姓制度,可實際上這制度仍是印度社會運行的規(guī)則。 不同種姓的人都在同一架飛機里,可不少底種姓的人還是不敢在高種姓吃飯的時間用餐,所以在本來一樣的飯點,他們干脆就不吃了。 但別覺得他們就這樣放過空姐啦,等高種姓的用餐結(jié)束,低種姓的乘客就會慘兮兮地跑去跟空姐要吃的。 高種姓的人吃完了就輪到低種姓的,低種姓的吃完了還有更低種姓的……到最后所有印度乘客都吃完了,空姐連休息時間都沒了。 空姐們正為沒時間休息而懊惱呢,這時候要水喝的服務(wù)鈴又響啦。 衛(wèi)生狀況糟糕得沒法說 上面講的這些,有的屬于精神方面的折磨,有的是身體上的勞累。另外,印度乘客在感官刺激這方面也挺厲害的。 印度人本來汗腺就挺發(fā)達,出汗多,很容易有狐臭。歐洲人汗腺也發(fā)達,不過和印度人一比,他們的體味還算能忍受。 一方面歐洲人會挑適合自己的香水跟除汗劑,另一方面他們不像印度人那樣“加佐料”。 因為文化風(fēng)俗的緣故,印度人愛吃蔥、蒜、辣椒這類辛辣的東西,還有各種各樣的咖喱。要知道,這些可都是“社交殺手”,吃了后誰都不敢靠近,印度人卻天天帶著這些味道。 要是你問印度人是不是因為不洗澡才有那么大的體味,他準(zhǔn)會跳起來跟你說,他一天洗兩次呢。但時間一長整個人都被“腌”出味了,光靠洗澡哪能行啊? 要是你身邊就 1 個印度人,那你能躲就躲;要是你身邊有一兩百個印度人,而且還跟你關(guān)在同一間屋里,那就盡量忍住別吐出來。 要是體味能控制住,那就算過了闖禍的第一關(guān)。接下來就是第二關(guān):把洗手間打開。 印度國父甘地講過:“廁所對國民健康和文明來說相當(dāng)重要?!比欢鴱乃莻€時候到現(xiàn)在的莫迪,一直都沒處理好印度農(nóng)村家庭廁所和城市公共廁所短缺的情況。 2014 年,莫迪弄了個動靜挺大的“清潔印度”活動,說建了 1 億個公共廁所,滿足了 6.5 億人的上廁所需要。 但實際上呢,在印度農(nóng)村差不多有 30%的家庭連廁所都沒有。城市里說的公共廁所,也就是一堵三五米長的矮墻,再有三五個坑位,還不分男女。好多廁所都滿得溢出來了,也沒人管沒人修,印度人實際上還在露天方便呢。 在這種條件之下,咋能要求印度人養(yǎng)成隨手沖馬桶的習(xí)慣呢? 在飛往印度的飛機里,廁所門后頭常常是臟兮兮的馬桶被塞滿,清潔用水到處都是。還有啊,印度乘客在馬桶蓋上大小便、在公共區(qū)域方便這類事都有過。 要是你是個空姐,憑著責(zé)任心,就算胃里難受得要命,這些臟東西你也得處理掉,心里只盼著這輩子可別再來印度啦。 結(jié)束語 除了剛才說的那些,空姐將印度視作噩夢,還有不少其他原因,像頻繁發(fā)生的暴力犯罪、糟糕的城市環(huán)境之類的。 綜合來講,空姐飛一趟印度的收入跟國內(nèi)航班差不多,但是國內(nèi)的工作條件比印度強多了,所以基本上沒人愿意去飛印度。 空姐對于各個國家的了解,常常能直接看出這個國家國民素質(zhì)怎么樣,印度在提高國民素質(zhì)這件事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的資料: 觀察者網(wǎng)綜合。有印度裔乘客說在中國機場受到“不公正對待”,東航回應(yīng):這和事實不符[EB/OL]。觀察者網(wǎng),2017 年 8 月 12 日。 休·湯姆林森和索拉博·夏爾馬說:清潔印度可不容易![J].《海外文摘》,20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