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書法發(fā)展繁盛的時代,彼時高手如云,如過江之鯽,很多名家被歷史長河淹沒,比如中唐時期的徐浩、李北海,他們推出“雄渾之風”,氣勢和藝術風貌勝過顏真卿,如今卻鮮為人知。 除了上述2位,初唐還有一大“巨匠”,他為筆法傳承做出重要貢獻,盡得“二王真?zhèn)鳌?,曾寫出“大唐最美書法”,可知其名號的人不多,此人就是虞世南的外甥,張旭的姥爺——陸柬之?/span> 他自幼研習家傳筆法,受到歐陽詢、虞世南、王羲之的影響,主要欣賞魏晉的流逸秀勁之風,同時融合“唐楷”剛健氣力,在“二王”繼承上,進一步夯實氣力,把雄秀2種風格,拿捏的恰到好處。 李嗣真《書后品》曾記載:“陸學士(柬之)受于虞秘監(jiān)(世南),虞秘監(jiān)受于永禪師(智永),皆有體法”,又寫道:“陸柬之學虞草體,用筆青出于藍”。 陸柬之書法功力,完全不輸現(xiàn)在熟知的名家,當時一度有人將其列入“初唐四大家”,可謂名重一時,即便獲得如此成就,陸柬之依然沒有選擇“躺平”。 他早年感慨筆法技藝不精湛,想要抄寫先祖陸機的《文賦》,卻害怕辱沒前輩名聲,遲遲沒有動筆,自此深入練習數(shù)十年,筆法真正大成時,才抄寫此作。 全篇以行書寫就,共計1600余字,后世將其奉為“大唐最美行書”,能與《蘭亭序》相匹敵,卷中字體端莊秀麗、暢意溫潤,以楷書體勢為基調。 之后輔以行書的暢達姿態(tài),多用藏鋒運筆,點畫醇和凝厚,少見銳利之氣,頗為簡靜平和,可謂超逸神俊,當然也不乏險絕的趣味性,結字普遍欹側,再搭配錯落起伏的章法,盡顯活潑生動。 揭溪斯稱贊此作曰:“右陸柬之之行書《文賦》一卷,唐人法書結體遒勁有晉人風格者,惟見此卷耳。雖若隋僧智永,猶恨嫵媚太多、齊整太過也。獨于此卷為之三嘆。” 朱長文也說:“意古筆老,如喬松倚壑,野鶴盤空”,陸柬之風貌雖承襲“二王”,但也不乏個性,尤其是晚年所寫此作,筆筆老道醇和,當年張旭師法陸柬之,此作想必學過。 從而領悟魏晉風貌,拿下“草圣”之稱,如今真跡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列為“一級國寶”,禁止對外參加展覽,時常臨摹,可以提高筆法功力,初步領悟“二王”技法和風貌,盡得藝術之美。 而今,我們對陸柬之《文賦》,進行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對比原作進行1:1還原,此品乃手工裝裱的經折裝,使用翻折設計,便于臨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現(xiàn)代字注釋,利于初學者識讀,卷中字體極為清晰,細節(jié)處理全都一覽無余,與原作毫無二致,見此品如見原作,市面極為罕見,獨此一家,若您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