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唐·王維《終南別業(yè)》 漫步至溪流盡頭,非絕境而是轉(zhuǎn)機,擇一石靜坐,觀云卷云舒,世間萬物皆有其時,順其自然,方得心靈之自由。 【2】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 ——唐·白居易《對酒五首·其二》 微小如蝸牛角的紛擾,不過是在瞬間閃爍的火花中寄存,人生短暫,無論貧富貴賤,歡笑同行,才是不枉此生的真諦。 【3】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唐·羅隱《自遣》 得志高歌,失意則罷,愁與恨,悠悠歲月中自會消散。把握當(dāng)下,酒香里忘卻明日憂,活出灑脫,方顯智者本色。 【4】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宋·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塵世如夢,幾番秋涼,輪回中體驗生命的輕重。看透世事,淡然處之,方能參透人生的豁達。 【5】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行走人間,何處是歸宿?恰似那雁過留痕,輕踏雪泥,生命之旅,不過是一場場偶然的邂逅與別離。 【6】 不須計較與安排,領(lǐng)取而今現(xiàn)在。 ——宋·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滿》 不必細(xì)數(shù)過往,無需憂慮未來,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滿杯之中是生活的甘醇,活在當(dāng)下,便是最好的安排。 【7】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嘗遍人間百態(tài),愁緒滿懷,欲語還休,只因深知,言不盡意。秋風(fēng)起時,涼意襲人,一句“天涼好個秋”,盡是不言中的深沉與釋然。 【8】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宋·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夏日悠長,午后醒來,心無雜念,閑看孩童嬉戲,捕捉空中飄落的柳絮,簡單場景,卻是生活最純粹的樂趣。 【9】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陸游《游山西村》 曲折蜿蜒,山水間彷徨,正以為無路可行,忽現(xiàn)綠柳繁花,又是一番新天地。人生路上,困境之后往往隱藏著希望與轉(zhuǎn)機。 【10】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不懼浮云遮蔽了遠(yuǎn)望的視線,只因我已身處高山之巔。站得高,看得遠(yuǎn),內(nèi)心堅定,自能洞察世間真相,不為表象所迷惑。 【11】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朱熹《觀書有感·其一》 清澈如斯,源自活水潺潺,學(xué)問之路,亦需新知不斷,心靈之泉方能澄明如鏡,映照智慧的光芒。 【12】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明·唐寅《桃花庵歌》 世俗笑我狂放不羈,我笑世人不解風(fēng)情。名利場的榮華終成空,寧靜田園,無名花,淡酒,鋤田為樂,自在逍遙。 【1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滔滔江水東流去,英雄豪杰隨波逐流。功過是非,轉(zhuǎn)瞬皆空,唯有青山不改,夕陽幾度,紅遍天邊,是歷史永恒的見證。 【14】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清·鄭燮《竹石》 歷經(jīng)萬千磨礪,竹子依舊堅韌挺拔,任憑風(fēng)從四面八方吹來。堅守自我,不為外界所動,方顯品格高潔。 【15】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清·納蘭性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若人生只如初見,何來秋風(fēng)中畫扇的凄涼。人心易變,情難長久,尋常變遷中,才懂得最初的珍貴與后來的無奈。 【16】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五代·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 日復(fù)一日,花前飲酒,不避憔悴,鏡中容顏漸瘦,卻也是甘愿。情深意切,縱使消磨時光,也無怨無悔。 【17】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金·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問這世間,情字何解,竟能讓生靈甘愿生死相托?愛之深,情之切,超越生死,詮釋了情感的極致與偉大。 【18】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沉船旁千帆競發(fā),病樹前萬木逢春。新陳代謝,生生不息,困境之后總有新生,自然法則中藏著生命的韌性與希望。 【19】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 ——唐·許渾《咸陽城東樓》 溪邊云起,日落西山,山雨將來,風(fēng)已滿樓。世事變幻莫測,預(yù)兆不祥,卻也暗示著變革即將來臨,一切都在悄然準(zhǔn)備中。 【20】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唐·李商隱《錦瑟》 那份情,曾經(jīng)的點點滴滴,如今只能在回憶中尋覓,彼時的惘然與不解,此刻卻成了最深的感慨與遺憾。美好易逝,恍如隔世。 【21】 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春風(fēng)輕拂,捷報傳來,馬蹄聲急促而歡快,仿佛一日之間,便能覽遍長安城的每一朵繁花,那是夢想照進現(xiàn)實的燦爛瞬間。 【22】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生命之河奔騰不息,世代更迭,循環(huán)往復(fù),而江面之上那輪皎潔的月,年復(fù)一年,見證著人間的悲歡離合。 【23】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 草木春來自發(fā)芽,秋至葉落歸根,它們順應(yīng)自然,不慕人賞,正如君子修身,秉持本心,不求外在的贊美與認(rèn)同。 【24】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唐·李白《將進酒》 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即使千金散盡,才華與信念猶在,終將重獲輝煌,這是對自我價值的堅信,也是對生活的無限樂觀。 【25】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岳》 立于群山之巔,方能感受那“一覽眾山小”的豁達與壯志,這是一種參透人生的高度,也是內(nèi)心對卓越追求的寫照。 【26】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無論身處何地,面對何種詢問,心中那份純真與高潔,如同冰心置于玉壺,晶瑩剔透,不染塵埃,是對友情的忠誠,更是對自我品德的堅守。 【27】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 ——唐·王勃《滕王閣序》 仰望蒼穹,頓感天地之廣闊無垠,宇宙之浩渺,而人生的喜樂悲歡,恰似那潮起潮落,盈虧交替,自然規(guī)律之下,感悟生命的起伏與平衡。 【28】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唐·崔護《題都城南莊》 人已不在,桃花依舊,春風(fēng)中笑得燦爛,是時光的無情,也是記憶的美好,我們要珍惜眼前人,留住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瞬間。 【29】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 ——宋·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情感的癡纏,本就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人性最深處的溫柔,那些遺憾與哀愁,無關(guān)風(fēng)月,只因情深。人生情感的糾葛,超越了自然界的規(guī)律,是心靈深處最純粹的體驗。 【30】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花開花落,春去春回,一切順其自然,無可奈何中包含著對生命循環(huán)的接受,而那歸來的燕子,似舊時相識,又似乎在告訴我們,盡管萬物更替,某些情感與記憶,總能在某個瞬間,觸動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31】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宋·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真愛綿長,跨越時空,不拘泥于片刻相聚,縱使山水相隔,兩顆心緊緊相依,朝朝暮暮,又怎能限定真愛的廣闊? 【32】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宋·蘇軾《題西林壁》 置身峰巒之中,難窺全貌,正如人生種種,當(dāng)局者迷,唯有跳出局限,方能洞察事物本質(zhì),識得廬山真面,了悟生活真諦。 【33】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經(jīng)歷過大海的波瀾壯闊,再尋常的水流也難以入眼;見識過巫山的云蒸霞蔚,別處的云彩便失去了顏色。情感世界里的那份唯一,非比尋常。 【34】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在萬千人海中尋覓,無數(shù)次回眸,以為錯過,卻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那人正站在燈火稀疏之處,靜候你的到來。緣分,總在最不經(jīng)意間綻放最美麗的笑容。 【35】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 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生命短暫如春日幻夢,人情涼薄似秋云易散。不必為世事勞心傷神,一切自有定數(shù),放下執(zhí)念,方能領(lǐng)悟生命的從容與淡泊。 【36】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宋·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人生如同一條逆流而上的旅程,我們都是匆匆行走在路上的旅客。既然都是過客,何不以灑脫的心態(tài),笑對風(fēng)雨,享受旅途中的每一刻風(fēng)景? 【37】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東晉·陶淵明《飲酒·其五》 東籬下輕摘菊花,悠然間,南山之景躍入眼簾,一種歸隱自然的大徹大悟、返璞歸真的生活態(tài)度,平凡之中見真章,讓人心生向往。 【38】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唐·惠能《菩提偈》 心靈的寧靜,不依賴于外物,正如明鏡無臺,菩提無樹,心無掛礙,何處塵??陕??這是對內(nèi)心世界的凈化,是對生命本質(zhì)的透徹領(lǐng)悟。 【39】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宋·蘇軾《琴詩》 琴音之所以悠揚,非琴自身所有,亦非指間所能獨奏,而是心與手、物與我的完美融合。世間萬物,皆需因緣和合,方顯其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