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脈診知識 虛脈: 表征機體氣液循環(huán)能力的低下。 實脈: 脈搏有力說明機體應(yīng)激能力尚處于較強狀態(tài)。 虛實為百病總綱。可你的脈象,不止有虛實。 虛、氣、陰、陽、郁、瘀、水、 濕、 痰 二、振蕩中醫(yī)與傳統(tǒng)中醫(yī)的脈法區(qū)別 1、振蕩中醫(yī) 脈象少: 9種脈象; 用藥種類少: 27味中藥粉; 用藥安全:藥食同源 脈象特征:脈象指感明顯,易辨別 服藥方式:舌下含服 2、傳統(tǒng)中醫(yī) 脈象多: 28種脈象; 用藥種類廣泛:500多味中藥 用藥注意:注意十八反十九畏; 脈象特征::脈象指感稍復(fù)雜,晦澀不容易辨別; 服藥方式:煎煮、泡制 三、27味中藥粉都在國家公布的藥食同源清單里 四、不良脈象背后代表的體質(zhì)的危害 痰濕體質(zhì):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腫瘤 (癌癥) 陽虛體質(zhì):女性衰老加快、男性功能下降、骨質(zhì)增生 氣郁體質(zhì):肝病、膽病、身上多發(fā)囊腫、結(jié)節(jié)、脂肪瘤 血瘀體質(zhì): 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全身血栓 五、振蕩中醫(yī)脈法、脈藥 唯脈無癥,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脈平百病消---五行脈也極力推行。 六、振蕩中醫(yī)【扶正方】 藥食同源,舌下含服;當(dāng)場調(diào)脈,當(dāng)場復(fù)脈。 振蕩中醫(yī)扶正方: 枸杞2粒,黨參0.3g,補骨脂0.1g,熟地0.05g,扁豆0.1g,枸杞2粒嚼碎,其他藥粉振蕩混勻后舌下含服 七、脈藥案例集 1、長期失眠多夢盜汗,早晨起來頭昏腦漲沒力氣 脈象特征:左手寸關(guān)尺浮取感覺不到脈動,沉取脈勢也不強,脈管模糊不清晰;右手整體力度大于左手力度 憑脈辨證:氣虛,陰虛,濕脈 脈藥對應(yīng):人參0.1克,山藥0.2克,熟地0.1克。舌下含服。 2、運動稍急或量大就心慌心跳快,胸悶胸痛,雙小腿白天漸腫,睡覺后消腫,后背涼 當(dāng)下脈象:整體脈勢虛。左手脈跳弱于右手,寸脈較弱;寸脈管摸不到,關(guān)尺脈管沉取不清晰;后寸關(guān)尺的浮中沉指下均有條索狀物感。右手脈勢略高于左手,寸心關(guān)尺的浮中沉脈跳均勻。 憑脈辨證:氣虛,濕脈,濕瘀 脈藥對應(yīng):黃芪0.3,黨參0.3,薏米0.1,牛膝0.3,三七0.1。 藥后反饋:本次先含黃芪、黨參,再含薏米、牛膝、三七。半小時后復(fù)診脈,脈勢有所增強,左手脈管清晰度也好了些。 3、常感體乏疲憊且腰部寒涼一月有余 當(dāng)下脈象:整體脈勢緩弱,雙尺無根且指下寒重。右尺脈管空細,左尺沉取不平有糯軟顆粒。 憑脈辨證:氣虛,液虛,陽虛,濕瘀 脈藥對應(yīng):人參0.2克,枸杞2粒,肉桂0.2克、補骨脂0.2克,牛膝0.1克。 4、在學(xué)校肚子疼痛厲害嘔吐兩次,臉色蒼白無力,肚子上下不舒服 (1)用生物鐘調(diào):當(dāng)下時辰9:30分,對應(yīng)左足大趾(足太陰脾經(jīng)),手法:用手掰大腳趾趾關(guān)節(jié),但沒拽響,繼續(xù)拉拽搓揉3分鐘,孩子說肚子疼痛輕了一點。 (2) 用脈藥療法當(dāng)下脈象:整體脈無力。但某脈位脈跳有點急,雙寸無根且指下脈管細且微涼,關(guān)、尺有一些軟的顆粒物。 憑脈辨癥:氣液陽虛,濕瘀。 脈藥對應(yīng):黃芪0.1克,枸杞一粒,補骨脂0.05克,牛膝0.1克,積殼0.1克。 脈藥反饋:十分鐘后復(fù)脈,脈象趨干平移有力,臉色恢復(fù)正常。肚子不疼了,排了氣上下舒服癥狀消失了。 5、晚飯吃了方便面,感覺胃部不適 脈象特征:左寸寒弱,指下澀手,右關(guān)大,尺脈管不清。 憑脈辨證:氣陽虛、濕瘀郁 憑脈用藥:黨參0.2克,桂枝0.15克,積殼0.15克,扁豆0.2克,三七0.15克。 20分后癥狀緩解,復(fù)脈脈勢明顯提升,指下澀手感能副上點羊路也密照不熊滿,按生物鐘療法揉、拽左手食指大約二分鐘左右,開始拔食指出現(xiàn)了響聲。 6、高血壓,頭昏耳鳴,聽力下降,乏力 當(dāng)下脈象:當(dāng)下脈勢還偏弱點,右脈力已基本正常了,左寸尺還偏弱,脈管開始有充盈度,但欠清晰,左關(guān)下顆粒有減少,但有潮貼感 憑脈辨證:氣虛、濕、痰脈 對應(yīng)用藥:黃芪:0.1克,黨參:0.1克,牛膝:0.1克,扁豆:0.1克,川貝:0.1克 用藥反饋:已用藥一星期,因左脈偏弱,重點調(diào)左脈,提氣化瘀。下午,左寸尺脈力有提升,測量血壓:125/65,降壓藥由每天2片,改為一片半。 7、咳嗽一周,伴有白痰多而稀薄,體溫正常 脈象特征:整體脈勢弱,左手弱于右手,左手寸尺力度最弱 憑脈辨證:氣液陽虛、濕、疲脈 脈藥對應(yīng):黃芪人參各0.2克,枸杞2粒,肉桂0.2克,白術(shù)0.1平克,半夏0.1克 |
|
來自: 蒙藝 > 《振蕩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