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以為,人與人是同層次的。 就像魯迅和閏土,一個是地主的孩子,一個是窮人的孩子,還是可以一起嬉鬧。 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慢慢發(fā)現(xiàn),人與人是會拉開層次的。 就像魯迅在《故鄉(xiāng)》里寫的,多年后,再次見到閏土,交流都不順暢了。 魯迅興奮地說:“閏土哥?!?/p> 閏土卻畢恭畢敬地喊了一句:“老爺。”又回頭喊孩子:“水生,給老爺磕頭?!?/p>
人,到底是有層次的。 《漢書.古今人表》來列出了相對分層的標(biāo)準(zhǔn),分為上智、中人、下愚三個等級。在每個等級中又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以及下上、下中、下下。這就是“三六九等”的解釋。 《管子》里,按照勞動方式不同,人分成士、農(nóng)、工、商。 言歸正傳,為什么父母拼命讓孩子遠(yuǎn)離底層社會?不是對人有偏見,而是在親身體驗之后,做出的決定。 01 父母在底層,窮怕了。 作為70后的我,對于貧窮是深有體會的。 我的老家在羅霄山脈腹地,村莊掛在半山腰,去任何一個地方,不是上坡就是下坡,非常不方便。 村里人養(yǎng)豬,也要比郊區(qū)的價格更便宜。收豬的人說:“從這里趕豬到大公路上,都要半天工夫,這不要勞力錢?” 村里人的收入,那就真的是岌岌可危了。尤其是我家,三個孩子讀書,父母靠幾畝薄地,翻來翻去,都湊不齊學(xué)費(fèi)。 當(dāng)我考上中專的時候,父母很開心,說:“這下,家就有希望了?!?/p> 父親卻犯愁了,說:“這幾百塊學(xué)費(fèi),從哪里來?” 母親花了兩天功夫,去娘家借錢。舅舅說:“讀不起,就別讀了。” 父親一咬牙,把耕牛賣了。然后說:“我去石灰窯干活,支取幾個月的工錢?!?/p> 石灰窯是灰塵彌漫的,工資高一點(diǎn)點(diǎn),但是沒有幾個人愿意干。 我去外地上中專的日子,父母每到春天,是用肩膀來犁地的;父親從石灰窯里出來,除了眼睛還明亮,渾身就沒有干凈的地方。
天下父母,沒有誰愿意子女陷入窮困,逼著子女不從事低層次的勞動。 02 父母在底層,卷怕了。 小時候,我不明白,什么是“小農(nóng)意識”。 當(dāng)我大一些,看到母親和鄰居大伯,為了一小塊空地,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我就明白了。 一塊空地,大概能種兩棵白菜吧。 父親站在母親的陣營,和鄰居大伯翻臉了。 有一天,家里的兩畝水田,被挖開了幾個口子,所有的水都流光了,稻谷面臨絕收。 父親在田埂上,咬牙切齒。母親猜想,這就是大伯干的,苦于沒有證據(jù)。 到了端午節(jié),有外地人來收購粽葉。 說好了,四角錢一斤。但是外地人壓價,說行情不好。大家毫無辦法,只能壓價賣。畢竟,砸到自己手里,粽葉一文不值。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隔壁村的人,把粽葉價格壓低到兩角五。這讓辛苦一天的人,心都涼了。
按照人群的結(jié)構(gòu),你會發(fā)現(xiàn),人群是“金字塔”的樣子,越在底層,人就越多。 人多了,個個都沒有什么技能,只能吃勞力飯,因此競爭壓力很大。一件事,你不干,多的是人干,這會導(dǎo)致收入減少,人與人互相卷。 還有人的格局太小,就會把旁人變成眼中釘。你稍有成績,就被嫉妒了,有人暗中使壞。 就是低層次的親戚,也不會讓你好過。總是斤斤計較,禮尚往來都是虛情假意的。正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yuǎn)親。 03 不讓孩子淪為底層人,是父母最大的愿望。
果不其然,父母走了底層的路,太難了。那么他們是萬萬不同意孩子也走這樣的路。哪能一家人,幾代都在同一個坑里,反復(fù)跌倒呢? 按照時代的特點(diǎn),父母分析了一番,真的不愿意兒女去工廠打螺絲,在老家混日子;就是在城里做保安、送外賣之類,都不太樂意。 在我們身邊,就有了無數(shù)的“虎爸貓媽”,逼著孩子去高層。 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很多的父母,拼盡全力,都要托舉孩子,去更高的地方。 逼著孩子讀書,去好一點(diǎn)的大學(xué),最好是985、211。 逼著孩子創(chuàng)業(yè),找穩(wěn)定的工作。去大企業(yè),上市公司,做管理,去體制內(nèi)等。 看當(dāng)下,多少70后的人,背井離鄉(xiāng),在城里買房,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好一點(diǎn),而是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去靠近更有可能讀好書的學(xué)校。 看當(dāng)下,多少爺爺奶奶,幫忙帶娃,這不是他們的義務(wù),而是看到兒女混不好,把希望寄托在孫輩身上。 04 當(dāng)然,作為父母,還要知道,高層次和低層次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除了金錢、房子、車子、地位等之外,還有精神、心態(tài)、志向、家庭氛圍等,都是層次體現(xiàn)。 想要在物質(zhì)層次高一點(diǎn),就要在精神層次上一個臺階,前后的相輔相成的。 若要長期在高層次的地方,那就要懂得“厚德載物”。德行和物質(zhì)匹配了,相得益彰。 既要懂得,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還要明白,水底為海,人低為王。 人在低處,努力登高望遠(yuǎn),人在高處,努力渡人一層。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jìn)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