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石鐘山記》 聞而不審,不若無聞矣。——《呂氏春秋·察傳》 現(xiàn)在是新聞最多的時代,也是新聞最差的時代,我們似乎更容易看見真相,但追究真相更難。——《國際新聞界》主編陳力丹 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本題給出的材料圍繞“信息時代的新聞?wù)鎸嵭浴边M行了多角度的闡述。首先,通過《石鐘山記》中的“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一問句,強調(diào)了直接經(jīng)驗的重要性,即在缺乏直接觀察的情況下,僅憑主觀臆斷去判斷事物的真?zhèn)问遣蛔闳〉摹=又秴问洗呵铩げ靷鳌分械摹奥劧粚?,不若無聞矣”進一步強調(diào)了信息接收后需要審慎審查的重要性,即接收信息但不進行審慎的核實,那么接收這些信息與沒有接收無異。最后,陳力丹主編的言論則直接針對了當前信息時代的新聞環(huán)境,指出雖然新聞數(shù)量眾多,但真相的追究卻更為困難。 在立意上,考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切入。首先,可以探討信息時代下新聞?wù)鎸嵭缘闹匾?,以及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辨別真?zhèn)巍F浯?,可以分析信息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及其對公眾認知的影響,特別是在快速消費信息的情況下,如何培養(yǎng)公眾的理性思維和批判意識。此外,還可以從個人、媒體、社會等多個層面探討如何提高新聞的真實性,促進信息的健康發(fā)展。 在文體上,考生可以選擇議論文、記敘文或雜文等,但無論選擇何種文體,都應(yīng)注重邏輯清晰、觀點明確、論證充分,同時結(jié)合具體實例進行分析,使文章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佳作展示】 信息時代下的審慎與明辨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身處一個新聞泛濫的海洋。新聞,作為傳遞信息、揭示真相的媒介,本應(yīng)是我們認識世界的窗口。然而,正如《國際新聞界》主編陳力丹所言:“現(xiàn)在是新聞最多的時代,也是新聞最差的時代,我們似乎更容易看見真相,但追究真相更難。”這不禁讓人反思,在信息泛濫的今天,我們?nèi)绾伪3謱徤髋c明辨,以洞察真相的廬山真面目?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在《石鐘山記》中的這一問,無疑是對信息時代下人們的一種警醒。在這個信息流通極快的時代,我們往往只能通過網(wǎng)絡(luò)、電視等媒體獲取新聞,而很少有機會親眼目睹、親耳聽聞事件的真相。因此,我們很容易受到媒體的主觀解讀和偏見影響,對事件產(chǎn)生臆斷。然而,這種臆斷往往與真相相去甚遠,甚至可能誤導我們的判斷。 那么,如何在信息泛濫的時代保持審慎與明辨呢?《呂氏春秋·察傳》中的“聞而不審,不若無聞矣”為我們提供了答案。在信息接收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保持一顆審慎的心,對每一條新聞都進行深入的審視和思考。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新聞的表面現(xiàn)象,而應(yīng)該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真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辨別真?zhèn)危苊獗徽`導。 同時,我們還應(yīng)該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接收信息時,我們應(yīng)該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不盲目跟風、不人云亦云。我們要對每一條新聞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而不是被媒體的觀點所左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虛假信息所迷惑。 此外,我們還需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yǎng)。媒介素養(yǎng)是指人們獲取、分析、評價和傳播各種形式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較高的媒介素養(yǎng),以應(yīng)對復雜多變的信息環(huán)境。我們應(yīng)該學會如何篩選和過濾信息,如何識別虛假信息和謠言,如何對信息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評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游刃有余,不被虛假信息所困擾。 總之,在信息時代下,我們需要保持審慎與明辨的心態(tài),對每一條新聞都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判斷。我們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跟風、不人云亦云。同時,我們還需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yǎng),以應(yīng)對復雜多變的信息環(huán)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洞察真相的廬山真面目,不被虛假信息所迷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