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勝人真智慧, 知己勝己尤可貴; 不失其所方長久, 圣人身亡名永垂。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 強行(持之以恒)者有志。不失其所(根本)者久。死而不亡(精神長存)者壽。 【悟讀】 禍莫大于不知足, 敗莫大于不自知。 古往今來,“自知”皆為一個偉大的生命課題。外有五彩斑斕,內有喜怒哀樂,故自知自勝,是最艱難的。 柏拉圖《申辯篇》載,凱勒豐曾到德爾菲神廟問神,有誰比蘇格拉底更具智慧?傳出之神諭是“沒有”。 可蘇格拉底卻總以為自己無知,他倍感困惑,于是遍訪了諸多之政治家和詩人,試圖發(fā)現(xiàn)他們比自己有智慧。然令其失望的是,他們不僅沒有真正的智慧,還常常自作聰明,對自己之無知一無所知。由此,蘇格拉底明白神說他是最有智慧之人,正是因為只有他“自知自己之無知”。 本章老圣人分三個層面深入闡明了“自知知足,方為明道”之人生智慧。 其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人生最大之智慧,英雄可以征服別人,往往難以征服自己。 所謂智者,聰明之人;所謂明者,明道之人。人人皆有“燈下黑”之現(xiàn)象,唯有生命之智者,可破除假我,覺悟真我,通達通透。佛家通過“戒定慧”以明心見性,儒家強調“慎獨”以明明德,道家通過“為道日損”以證道悟道。 曾經(jīng)有座傳說中的寶庫,高人在擊敗所有的對手后,打開華麗之錦盒,見里面赫然躲著的,卻只有一面鏡子。高人頓時大悟,找到“真我”,才是人生真正之財富。 戰(zhàn)國時期,秦惠文王欲并巴蜀,無路可通,設計造出五只石牛,把金子塞在牛尾之下。蜀侯果然中計,下令開山填谷,鋪路迎牛。料想不到的是,秦軍緊隨其后,輕松滅了巴蜀。蜀侯之敗,敗在貪圖小利,缺乏防備之心,不會他知更沒有自知。 一個人之強大與智慧,皆是從自身角度出發(fā)的。有人問泰戈爾三個問題?!?/span>第一,世上什么最容易?第二,世上什么最困難?第三,世上什么最偉大?”泰戈爾答道,“指責他人最容易,認識自己最困難,愛最偉大”。 其二,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前者叫有力,后者叫強大。一個人的成長中,一般有兩種超越,其一是超越他人,其二是超越自己。 人生所有之外在,皆為暫時的相對的無常的。一時一地之成功,皆非真正之成功。真正的自勝,是戰(zhàn)勝心魔,除卻無明,明悟大道,體悟真相,自得自在,如如不動。 其三,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真正的財富,是內心之平和富足。 所謂知足,應該有三層境界。第一,適可而止,珍惜當下;第二,不貪順境,不厭逆境;第三,拿得起,放得下,看得破,歸本真。 “凡圣之分,在于行道功夫”。老圣人用“強行者有志”進一步強調,悟道須有強大之愿力。 這個世界,不外兩類人,“有的人,生而不存;有的人,死而不亡”。老圣人最后特別強調,“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不失根本,就是不失道,即守住心靈之虛靜,摒棄心中之孫悟空即心猿。 “富貴從來皆是夢,未有圣賢不讀書”。人的一生中,總會有太多的不可控和不可改變,唯一可以控制的和改變的,就是“自我”。 真正的開悟,是生命之自我覺醒,是生命之自我回歸。 |
|
來自: 新用戶97560OB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