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槍”是古玩行的專業(yè)詞匯,意思是當著某賣家的顧客,對該賣家的某件甚至所有商品看假、看修、看普……以期攪黃該賣家的生意。所以說,“打槍”在古玩行是一個妥妥的貶義詞。 有一位店家朋友曾給我講過兩位古玩商互相打槍的故事,很有代表性: 話說本市有一位賣家A,有幸結識一位有錢、不懂、輕信的金主B,單是從B手里便賺得盆滿缽滿。后來這位金主B又結識了同城的賣家C,并給C看了他的一些藏品,C指出很多他認為的假貨,然后又隱晦地給B說了一些古玩行慣常的賣假手段,似乎意有所指。此后,B也從C手里買了一些東西。 過一段時間,A發(fā)現(xiàn)B不再買他的東西,然后知道C給他打了槍,便跟B說,B從C手里買的哪件東西有修補,哪件檔次不高,哪件年份一般,等等之類的。后來B經過反思,不再購買古玩。 講故事的朋友跟我說起這事,特別看不起C,認為他破壞了古玩行的規(guī)矩,讓大家都玩不下去。我當時聽著,對朋友的話也不以為然,卻也沒有反駁他。 玩古以來,我聽到不少關于打槍的故事,講述者最后的總結幾乎跟前面那位朋友是一致的。很多講述者認為買假、學習、識假是新手入行的必經之路,也是古玩收藏的魅力所在。如果古玩行全是真貨,那就只能拼資金,玩家的水平不能提高,古玩最終會集中在資本手里,而富人終將失去對古玩的興趣,普通人將失去玩古的資格。 前面所說,講故事的、故事里的角色,都是古玩商,只有我這個聽故事的是純玩家(雖然偶爾也出點東西,但我仍然把自己定義為純玩家)。商家有太多的理由證明“打槍”是不道德的。比如在某些故事里,打槍者把別人的真貨說成假貨,目的是搶顧客。即使別人賣的就是假貨,也不管你的事,你去打槍,無非是為了搶顧客,動機就不純。有些買家打槍是為了讓別的買家放棄某件藏品,自己好去低價買進。即使是無關人員,自己水平不夠卻硬要把真品說成假貨,也會讓真品蒙冤…… 常言說“屁股決定大腦”,站在商家的角度,我知道他們?yōu)槭裁匆獦O力維護古玩行的“道德準則”(他們稱之為老規(guī)矩),但是站在玩家的角度,我一直很討厭這些規(guī)矩。我以前寫過一個小帖子——《天天都是愚人節(jié)》,便是講到這種事情。其他帖子中偶爾提起,也是不以為然。 前面故事里的古玩商C是我的老熟人,他的說話風格我清楚,反正是什么都敢說,得罪同行無數(shù)。他有幾次跟我談起某店家的時候直接稱其為“國寶幫”。他說的這位店家我也熟,前期是賣老貨的,我從他那里買過幾件東西。后來他的貨源少了,便轉型做別的門類。有一次我在該店家那里看東西,是前期留下的余貨。C正好經過,他沖著我古怪地笑,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在前面的故事里,我個人是站在C這一邊的。不管他出于什么動機去打槍,但是在事實上他讓B及時止損。 我這個公眾號里也經常對一些館藏品、拍賣品說三道四,估計引起很多行家的不滿。在別人看來,我可能也是在打槍。但是沒辦法,我是純玩家,而且是吃過藥的玩家,不可能喜歡古玩行這些騙人的規(guī)矩。請不要跟我說這規(guī)矩傳了多少年多少代,騙人的規(guī)矩,哪怕傳個幾萬年,也是在維護騙子的利益,合不合法你們自己去想。 我經常跟一些木雕造像的買家朋友討論存疑的作品,其中當然包括一些私人藏品。對于明知的私人藏品,不管是我們大家都不看好的,還是少數(shù)人不看好的,都不敢往外說。我從來不認為自己的判斷一定是準確的,也許偶爾傳了出去,我的判斷準不準確便不再重要,應該都會被人看作打槍吧。 關于水平不夠,把真貨說成假貨,我今天又看到某位權威商家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短視頻。大概意思是:判斷一個人是不是高手,不是看他能不能否定很多假的東西,而是看他敢不敢花低價買別人看假的真東西。如果為了規(guī)避風險,不買一些看不懂的東西,是很容易的。真正考驗人的是,你把真的東西挑出來。他認為現(xiàn)在的拍賣行大部分東西是真的,如果還不敢花錢去買,那說明水平不夠…… 猛然一聽,還真是這么回事??墒亲屑毾胂?,便讓我想到一幅漫畫:狐貍坐在懸崖下,對著上面的雞說:你如果永遠不敢往前走,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會不會飛翔呢?相信我,你行的! 木雕天王 明代 倫敦蘇富比 成交價約合人民幣145萬,對不對各位自己看,我就不打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