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必先健脾,健脾必先燥濕。 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脾失健運,再多的補品,也補不進去。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脾是主運化的,脾胃虛弱,意味著消化能力下降,攝入的水谷精微吸收不了。所以想要補腎,得先健脾。 而脾虛的一大誘因就是濕邪,痰濕困脾。健脾運,先化痰濕。痰濕的黏附性很強,走到哪,就會竄到哪,時間久了,就會因濕生痰,因痰成淤,淤堵到一定程度,則百病叢生。 那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一中成藥——脾腎兩助丸,健脾補腎一步到位。 組成: 熟地黃、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山藥、黨參、黃芪、甘草、當歸、川芎、白芍、蓮子、枸杞子、白術(shù)、肉桂、麥冬。 其中,前6味合在一起就是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的同時,瀉濕利水。 后面的黨參、山藥、蓮子肉,益氣健脾、和胃止瀉;白術(shù)、茯苓、薏苡仁、扁豆、芡實,主打滲濕健脾;黨參、麥冬,益氣養(yǎng)陰;肉桂、枸杞,使溫陽暖腎;當歸、川芎,活血行氣。 如此一來,痰濕得化、脾胃得健,想要再補腎,就暢通無阻了。 我們來看這個患者,自述時常耳鳴,影響睡眠,腰酸無力,心情煩躁,伴有腹痛腹脹、偶有腹瀉的情況。我觀察其舌頭中間有裂紋,舌苔白膩,舌體胖大有齒痕,脈弱無力。 辨證脾腎氣虛,于是給其在上方的基礎上稍作了加減后,進行調(diào)理。一周后反饋耳鳴有所緩解,疲勞、乏力、少氣懶言等癥狀減輕。之后又鞏固一周期后,各種不適消散。 溫馨提醒:本文旨在傳播中醫(yī)診治思路,不作為用藥指導。中醫(yī)講究辨證論治,一人一方,具體用藥請在醫(yī)師指導下辨證使用。 簡介 我是廣州公立三甲醫(yī)院中醫(yī)科孫海濤醫(yī)生,專攻肝膽脾胃問題十余年,如果您或者家里人有胃酸胃痛、胃炎、胃潰瘍、胃反流、脂肪肝、膽結(jié)石、膽囊息肉等情況,可以掃碼登記你的情況,我來幫你辨證分析,給出具體的調(diào)理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