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明清兩代是書法的“低谷期”,既沒有名家大師,也沒有什么經(jīng)典作品,甚至形成一種偏見“明清書家不能學”。事實并非如此,明朝的草書能與晉唐相比,像王鐸、傅山等人,水平登峰造極。而清代則是“五體”全面復興的時代,每種字體都出了大師。 楷書是我們平時使用最廣的字體,而清朝有一位書法家悟出了晉唐楷書筆法,此人就是梁詩正。他生于杭州一戶官宦人家,自幼飽讀詩書,對文章書畫頗為精通。梁詩正是科舉探花出身,雍正年間任翰林院編修。 因為書法絕倫,他被雍正指派給乾隆當書法老師。乾隆登基后,梁詩正更受重用,不僅歷任各部尚書,還是東閣大學士。乾隆非常喜愛梁詩正的字,宮內(nèi)的敕令、詔書、匾額,幾乎都出自他手,而且他還是乾隆的專業(yè)代筆人。 乾隆每次欣賞古人書畫,都要讓梁詩正陪同,《富春山居圖》《快雪時晴帖》《清明上河圖》等千古名作上,都有梁詩正的題跋,足見皇上對他書法的推崇。而且梁詩正每次寫字,乾隆必定認真觀摩,史籍記載皇帝還親自為他鋪紙研墨。 梁詩正不僅是乾隆的帝師,也幾乎是此后清代皇族和文人士大夫共同的書法老師。當代書法家啟功也學過他的字,將“啟功體”與“梁體”對照,會發(fā)現(xiàn)頗為相似。 梁詩正傳世作品《臨王羲之楷書兩種》,是皇子們書法入門的必臨法帖,直到建國以后還風靡一時。此作臨摹王羲之《黃庭經(jīng)》《佛遺教經(jīng)》。梁詩正在還原王羲之用筆時,又融入了唐人、趙孟頫的用筆技巧,法度豐富嚴謹。 此帖先凌空取勢,再順鋒而入,入紙后筆尖按壓、衄搓、蓄力、調(diào)鋒,書寫時以中鋒用筆為主,動作豐富,筆畫遒勁姿媚,婀娜而不失剛健。轉(zhuǎn)折處圓轉(zhuǎn)自然,勾挑、鋒芒較為含蓄。 《臨王羲之兩種》結(jié)字舒展圓潤、略帶攲側(cè),既還原羲之楷書的中正平和,又有趙孟頫書法的妍美華貴。左右結(jié)構高低對比明顯,結(jié)構松緊疏密有致,每個字都安排得精到完美。 梁詩正的字,將“唯美”書風發(fā)揮到了極致,美而不俗,嚴謹精致,稱得上近300年的書法天花板。很多專家認為他寫的是“館閣體”,沒有價值。但他的字用筆細膩清晰,非常適合初學者入門,將它臨摹通透,筆法也就學到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