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逆癥 臟腑紊亂氣逆上, 上下升降失其常。 肺氣上逆喘咳嗽, 胃氣上逆嘔吐?lián)P。 肝氣上逆痛暈冒, 大法降逆有功彰。 [注釋] 這首詩句描述了中醫(yī)理論中的“氣逆癥”。在中醫(yī)中,“氣”是推動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zhì),它不斷地在人體內(nèi)流動、升降、出入,維持著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當氣的升降出入出現(xiàn)異常,特別是出現(xiàn)上升方向的異常時,就被稱為“氣逆”。“臟腑紊亂氣逆上,上下升降失其常?!保哼@句詩描述了氣逆癥的基本狀況。當臟腑功能出現(xiàn)紊亂,氣的正常升降運動受到干擾,導致氣逆上升。正常情況下,氣應該在體內(nèi)有序地升降出入,維持臟腑的正常功能。當這種平衡被打破,人體就會出現(xiàn)各種不適?!胺螝馍夏娲人裕笟馍夏鎳I吐?lián)P?!保哼@句詩描述了兩種常見的氣逆癥狀。當肺氣逆上時,會出現(xiàn)喘息和咳嗽的癥狀;當胃氣逆上時,會出現(xiàn)嘔吐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肺氣本應肅降,但由于某種原因,如外感風寒、痰濁阻塞等,導致肺氣不降反升,從而出現(xiàn)喘息和咳嗽。 同樣,胃氣本應下行,但由于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diào)等原因,導致胃氣上逆,從而出現(xiàn)嘔吐?!案螝馍夏嫱磿灻?,大法降逆有功彰?!保哼@句詩描述了肝氣上逆的癥狀以及治療方法。當肝氣上逆時,會出現(xiàn)疼痛、頭暈甚至暈厥的癥狀。這是因為肝氣本應條達舒暢,但由于情志失調(diào)、肝血不足等原因,導致肝氣郁結,進而上逆。治療這類疾病的方法主要是“降逆”,即通過各種方法使逆亂的氣恢復正常的升降運動。當氣逆得到糾正,疾病也就得到了緩解。這首詩句生動地描繪了氣逆癥的癥狀和治療方法,體現(xiàn)了中醫(yī)對氣的升降出入理論的深刻認識。 [按語] 本證是指肺、胃、肝氣上逆所表現(xiàn)出來的病理現(xiàn)象。如外邪侵襲,肺失肅降,可導致肺氣上逆;胃寒積飲或痰食阻滯氣機、胃失和降則胃氣上逆;肝郁氣滯、肝氣挾痰沖氣上逆,則可發(fā)生奔豚氣。 本證的主要癥狀是:肺氣上逆的主要表現(xiàn)為:咳喘上氣、不得平臥;胃失和降則噯氣、呃逆、惡心;肝氣上逆則頭痛、眩暈、昏厥、吐血。 本證的機理是:肺氣上逆多是由于感受外邪,或痰濁阻滯,使肺氣不得宣發(fā)肅降,故上逆而咳喘;胃氣上逆是寒飲、痰濁、食積等因阻遏氣機,或外邪犯胃,使胃氣失于肅降而上逆噯氣、呃逆、惡心、嘔吐等證;肝氣上逆是由于郁怒傷肝,升發(fā)過甚,氣火上逆則見頭痛、眩暈,甚則昏逆、吐血。 本證的治療原則:肺逆:降逆肺氣;胃逆:降胃氣,止嘔; 肝逆:舒肝降逆。 本證的常用方劑:肺逆:蘇子降氣湯;胃逆:旋復花代赭石湯;肝逆:柴胡舒肝散加減 氣逆,這是一種深奧且微妙的病理現(xiàn)象,涉及肺、胃、肝等多個臟腑的功能紊亂。當人體受到外邪侵襲,或因內(nèi)部痰濁、食積等因素導致臟腑氣機升降失常時,氣逆便會應運而生。 當肺氣受到外邪或痰濁的困擾時,其肅降功能受到嚴重干擾,導致肺氣上逆。這種上逆現(xiàn)象如同狂暴的狂風席卷大地,使得咳喘不止,呼吸困難,患者甚至無法平臥。這種痛苦的狀況,仿佛熊熊烈火在胸中燃燒,讓人無法平靜。 胃氣上逆則如同江河泛濫,無法遏制。當寒飲、痰濁、食積等阻塞了胃的氣機,或外邪侵犯胃腑時,胃氣便會失去和降的功能,上逆而引發(fā)噯氣、呃逆、惡心等癥狀。這種感覺就像是一股氣流在胃中翻涌,讓人無法安寧。 肝氣上逆則是由于肝氣的升發(fā)過度,猶如狂暴的龍卷風般席卷全身。郁怒傷肝,導致肝氣挾痰沖氣上逆,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頭痛、眩暈、昏厥甚至吐血等癥狀。這種痛苦的狀況,仿佛是一股強大的能量在體內(nèi)肆虐,讓人無法承受。 在治療氣逆時,我們需要根據(jù)具體的臟腑病變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劑。對于肺氣上逆,我們需要降逆肺氣,使肺氣恢復其正常的肅降功能。常用方劑如蘇子降氣湯,其獨特的藥物組合能夠有效地緩解咳喘等癥狀。 對于胃氣上逆,我們需要降胃氣、止嘔,使胃氣恢復其正常的和降功能。常用方劑如旋復花代赭石湯,其獨特的藥物組合能夠有效地緩解噯氣、呃逆、惡心等癥狀。 對于肝氣上逆, 中醫(yī)常用一些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等功效的中藥方劑。 柴胡疏肝散:由柴胡、陳皮、川芎、枳殼、芍藥、香附等藥材組成,具有疏肝理氣、和血止痛的功效。適用于肝氣不舒、脅肋疼痛、噯氣頻作、脘悶不適等癥狀。 半夏厚樸湯:由半夏、厚樸、茯苓、生姜、蘇葉、大棗等藥材組成,具有行氣散結、降逆化痰的功效。適用于肝郁氣滯、痰凝氣結所致的胸膈滿悶、脅肋脹痛、咳逆喘息、嘔吐等癥狀。 治療氣逆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臟腑病變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劑。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恢復臟腑的正常氣機升降,消除氣逆的癥狀,使患者恢復健康。 |
|
來自: 東山威夷 > 《中醫(yī)理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