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佛造像

 睫毛上的風塵 2024-03-28 發(fā)布于北京

主要從漢傳、藏傳兩個方面展示古代造像風格。

漢傳按材質分別介紹了泥塑、木雕、石雕、金屬、陶瓷的特征。

藏傳按風格有古印度、克什米爾等分支,另介紹了明清不同時期佛像的特點。

圖片

漢傳佛造像

公元1世紀,佛教傳入中國后,佛造像藝術不斷吸收、融匯中國古代藝術精華。南北朝以后,漢傳佛造像逐漸脫離了古印度及中亞佛造像風格的影響,融入了更多的中華民族藝術特點,逐漸形成了漢傳佛造像獨特風格。北魏的“秀骨清像”、唐代的“雍容華貴”、宋代的“典雅秀美”等風格迥異的佛造像,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無與倫比的創(chuàng)造力與融合力,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燦爛的篇章。

泥塑造像

新疆地區(qū)的泥塑佛像五官精致、神采奕奕,呈現(xiàn)出佛造像藝術初傳中國的獨特風貌。

彩塑菩薩,6-7世紀,新疆焉耆七個星佛寺遺址出土

菩薩為束發(fā)梳髻,臉部圓潤,眉眼細長、高鼻小山神態(tài)安讓 普薩的面目清秀,五官相對集中于面部中央,具有西域佛像特色。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彩塑佛立像,5-6世紀,新疆焉耆七個星佛寺遺址出土

佛像發(fā)髻為大波浪紋,面頰豐頤,曲眉秀目,高鼻纖口,雙耳長垂。身穿通肩大衣,衣紋簡潔流暢,衣質輕薄,有絲綢般質感。佛像既有佛教發(fā)源地古印度地區(qū)的藝術風采,也有當?shù)貍鹘y(tǒng)藝術的特色,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佛造像早期發(fā)展的面貌。

圖片

圖片

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山西、陜西等地的泥塑造像異彩紛呈,將泥塑造像藝術推向頂峰;陜西等地的模制泥佛像刻畫細膩精致,成為唐代中印文化交往的見證。

泥佛像-隋

圖片

模印佛像是用泥、木、金屬等模具壓印泥團制成的。其制作習俗源自古印度地區(qū),北魏時期傳入中國,唐代制作較多。有的泥佛像樣式仿自印度笈多時代的薩爾納特風格,背面文字中也有“印度佛像”字樣,是唐代中印文化交流的物證。

唐代泥佛像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附贈欣賞(非國博藏品)

宋代泥塑

圖片

圖片

石雕造像

南北朝以后,漢傳佛造像逐漸脫離了古印度及中亞佛造像風格的影響,融入了更多的中華民族藝術特點。隨著云岡、龍門、炳靈寺、麥積山等大批石窟寺的開鑿,石雕造像成為佛造像主流,形成了以中原北方與以四川盆地為代表的南方兩大風格體系。這些石雕造像完成了對外來藝術的吸收與融合,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中國佛造像藝術,將中國佛造像帶入新的階段。

石窟寺藝術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分布廣泛、規(guī)模宏大、體系完整,蘊含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中國石窟寺開鑿始于3世紀左右,興盛于5至8世紀,最晚可到16世紀,主要分布在新疆、中原北方、南方和青藏四大區(qū)域。各地石窟寺風格迥異,但又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形成了特點鮮明的地域特色。石窟寺作為佛教傳播的載體,其藝術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相融合,成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發(fā)展格局的重要見證。

國內(nèi)主要石窟分布圖

圖片

石雕佛坐像-北魏-山西大同云岡石窟

佛像為高肉髻,面形略長,身穿雙領下垂式袈裟,右側衣緣敷搭于左臂上。造像面部流露出恬靜而溫和的表情,使人有親切之感。此像源自云岡石窟。云岡石窟坐落在山西大同城西,于北魏時期高僧曇曜主持開鑿,開創(chuàng)了中原地區(qū)石窟寺開鑿的先河。

圖片

圖片

圖片

傳送門:

云岡石窟(上)

云岡石窟(下)

石雕佛半身像-北魏

佛像為高肉髻,面相清瘦,細頸削肩,身穿雙領下垂式袈裟,具有“秀骨清像”的特點。“秀骨清像”是魏晉南北卓期時期審美風潮的體現(xiàn),借助清瘦飄逸的外表,體現(xiàn)出內(nèi)在的智慧與慈祥,極具藝術感染力。

圖片

石雕天王立像-南北朝-四川成都萬佛寺

天王佩戴高領護頸,身穿鎧甲,雙肩披帛,帛帶系于胸前。天王造型豐腴挺秀,神情敦厚,猶如現(xiàn)實中的武將。萬佛寺是四川成都著名古剎,始創(chuàng)于東漢延熹年間,梁武帝時稱安浦寺,唐稱凈眾寺,宋稱凈因寺,明稱凈因寺,俗稱萬佛寺或萬福寺。從萬佛寺這一俗稱可知,當時寺內(nèi)存有大量造像。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河北曲陽修德寺遺址出土石雕佛造像2200 多尊,其中有400多尊帶有紀年,是了解北朝后期至唐代佛造像藝術發(fā)展軌跡的重要實物資料。造像為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其色澤光潔,石質細膩,便于雕刻者施展藝術才能。白石主要出產(chǎn)于今太行山沿線的北京房山、河北定州及河南安陽等地,古稱白石、漢白玉。曲陽地區(qū)白石造像的長方形臺座、覆蓮座以及背光的樣式與北朝金銅造像相似,顯示了兩種不同質地造像風格的相互影響。

觀音菩薩立像-東魏

圖片

觀音菩薩立像-東魏

圖片

圖片

雙觀音菩薩立像-北齊

圖片

圖片

佛立像-北齊

圖片

雙觀音菩薩立像-隋

圖片

圖片

思惟菩薩坐像-北齊

圖片

圖片

菩薩弟子立像-北齊

圖片

圖片

釋迦多寶佛坐像-北齊

取材于《法華經(jīng)·見寶塔品品》,據(jù)佛經(jīng)記載,當釋迦牟尼佛宣講《法華經(jīng)》時,多寶佛所坐的七寶佛塔自地涌出,多寶佛分半座給釋迦牟尼佛,二佛結跏趺坐于塔中,共同宣講經(jīng)典。釋迦多寶佛坐像是南北朝時期流行的佛造像題材。

圖片

王處直墓門-五代,曲陽出土(國博藏品,古代中國展廳)

更多修德寺佛像精品請移步定州博物館

定州博物館-北朝佛陀?

曲陽地區(qū)石雕藝術請移步:

石家莊-河北省博 曲陽石雕

石雕菩薩頭像-唐,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

菩薩高束發(fā)髻,眉眼細長,高鼻小口,面相豐滿圓潤。頭像雕刻得細膩傳神,既有菩薩的端莊,又有唐代婦人的豐腴華貴之美,體現(xiàn)了唐代菩薩“美而不媚,豐滿有余”的特點。

圖片

圖片

圖片

石雕菩薩坐像-唐-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

菩薩頸佩項飾,上身斜系帛帶,下身穿貼體長裙,呈游戲坐姿。造像為寬肩細腰,胸部與腹部微微隆起,顯露出肌膚的豐腴柔潤。菩薩坐像姿勢優(yōu)美,雕刻細膩,線條柔和,是盛唐時期石雕佛造像的代表作品。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水月觀音像(等比例3D打印)-宋-四川安岳毗盧洞

水月觀音像為龕中主尊,右手置于膝上,左手撐于身側,舒適愜意地坐于巖石座上,表現(xiàn)出一種悠閑、嫵媚的神態(tài),是宋代佛像雕塑的精品。

安岳位于四川中部,是成渝古道的要沖。石窟開鑿興盛于唐宋時期,臥佛院、圓覺洞、毗盧洞等地分布著較為重要的石刻造像。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木雕佛像

是佛造像藝術與中國傳統(tǒng)木雕技藝融合而成,發(fā)揮精湛的雕刻技藝,以洗練、流暢的刀法,刻畫出佛像動靜流轉的線條。唐宋時期,木雕佛像發(fā)展到頂峰,雕刻工藝精巧,注重形象塑造,造型端莊,凸顯了佛像獨特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宋代木雕菩薩像,突破了典籍儀軌的限制,追求美而不嬌、端莊含蓄、樸素無華的自然之美,呈現(xiàn)出高雅和飄逸的藝術風格。

菩薩立像-宋元

菩薩面龐豐滿圓潤,細眉、直鼻、厚唇。身穿圓領上衣,左肩斜披帔帛,下身穿多褶長裙,立于蓮花座上。此像身軀修長,體態(tài)健闊,神情沉靜肅穆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觀音菩薩坐像-宋

菩薩頭戴高花冠,身披帔帛,胸飾瓔珞,下著長裙。長裙色彩鮮艷,覆座垂地。裙腰結帶,腰帶飾寶珠花并自然垂落。右手持蓮花,左腿下垂,足踏山石。造像雕刻流暢,造型飄逸脫俗,莊嚴中蘊含沉靜之美,體現(xiàn)出宋代的美學精神。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彩繪菩薩坐像-宋金

菩薩面龐飽滿圓潤,表情凝重。寬肩闊胸,帶有北方造像的渾樸之風。服飾具有一定的寫實性,是宋代以后佛造像日趨世俗化的表現(xiàn)。

圖片

好像是少了寶冠↓

圖片

彩繪觀音菩薩頭像-宋

菩薩頭戴貼金花蔓冠,冠正面中間置阿彌陀佛坐像。菩薩面龐豐潤,神態(tài)慈祥,具有莊重高雅之美。宋代倡導含蓄內(nèi)斂、趣味高雅的審美思想,佛像雕刻也注重突出這種藝術意境,通過神圣、莊重、高雅的形象傳遞出富含哲理、超凡脫俗的意境。

圖片

圖片

圖片

彩繪金漆觀音菩薩坐像-明

菩薩頭戴寶冠,頸佩瓔珞,帔帛或斜搭肩部、沿臂而下,或斜系胸前,長裙的層次清晰,裙褶線條流暢。左手為支撐點,右足支撐在山石座上,左足踏蓮臺,游戲坐于山石座上。這種坐姿無拘無束,自在悠閑,極富生活情趣。隨著佛教中國化程度的加深,佛造像藝術融入了更多的世俗情感和生活氣息。

圖片

圖片

圖片

彩繪菩薩坐像-明

菩薩頭戴化佛寶冠,云髻高聳,發(fā)披兩肩。面形圓潤,彎眉秀眼,目光略向上仰望。上身斜貫帔帛,腰系長裙。造像呈現(xiàn)出柔和之美,是明代以后木雕佛像注重藝術化處理的表現(xiàn)。

圖片

金屬造像

佛教傳入中國后,銅鑄佛像隨即興起,一直持續(xù)至明清時期。小型金銅造像細膩精美,可隨身攜帶;大型金銅造像華麗莊嚴,最高可達二十余米。特別是明代以后,隨著冶鑄技藝的發(fā)展,佛像鑄造工藝精湛,裝飾繁縟,體現(xiàn)了較高的鑄造技藝和雕塑藝術水平。造像內(nèi)容受到世俗化的影響,形式豐富多樣,出現(xiàn)了布袋和尚、羅漢等寫實性造像,更加貼近現(xiàn)實生活。

銅菩薩立像-隋(山東博物館藏)

圖片

銅布袋和尚坐像-明

布袋和尚的面龐豐腴,頭大耳垂,滿含笑意。右手持念珠左手執(zhí)布袋,呈游戲坐姿。此類造像

常見于中國佛教寺院,也被稱為大肚彌勒佛。布袋和尚是唐末3五代時期的神僧,又名“契此”,傳說是彌勒佛的化身。北宋以后,彌勒佛常用布袋和尚的形象來表現(xiàn)這種富態(tài)的造型和愉悅的表情,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佛造像世俗化的表現(xiàn)。

圖片

鎏金銅大勢至菩薩坐像-明

菩薩頭戴寶冠,冠正面中央飾有寶瓶。面闊圓潤,雙目低垂,神態(tài)端莊慈祥。胸前飾瓔珞,帔帛覆肩,呈跏趺坐姿。

圖片

圖片

鐵鑄佛立像-明

佛像左手上抬,右手施與愿印,跣足而立。佛侈象神情肅穆莊嚴,衣紋清晰,體現(xiàn)了較高的鐵鑄工藝水平。據(jù)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已有鐵鑄佛像,唐宋時期已能鑄造出精美的鐵佛像,明代則是鐵鑄佛像發(fā)展的又一高峰。

圖片

圖片

圖片

銅鎏金觀音菩薩坐像-明

菩薩頭戴寶冠,冠正面中央飾有坐佛。面相豐潤,細眉長目,表情莊重而不失柔和。胸前飾瓔珞,被帛覆肩,呈跏趺坐姿。菩薩頭頂?shù)挠^音巾遮掩發(fā)髻,這是明代流行的觀音造型。明清以后,佛造像不再強調(diào)宗教的莊嚴性,而是融入了更多的生活氣息。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銅普賢菩薩坐像-明

普賢菩薩坐于白象身上,蓮花座背面刻有題記。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的面相、裝飾和坐姿都十分相似,完全遵循佛像量度的規(guī)定和日寸代審美的要求,表現(xiàn)了明清時期佛造像程式化的傾向。

圖片

圖片

看起來不是六牙白象,而是四牙,還是比較奇特的

圖片

銅文殊菩薩坐像-明

文殊菩薩頭戴寶冠,冠后是梳理整齊的高發(fā)髻,發(fā)辮垂于兩肩。圓臉豐頰,雙目低垂,肩臂披帔帛,胸前滿飾瓔珞,下身穿著長裙,坐于獅子身上。蓮花座背面刻有題記。文殊菩薩的冠和瓔珞樣式與藏傳佛造像的形式相似,可見明清時期漢傳佛造像對新風格、新技藝的吸收與融合。

圖片

圖片

圖片

騎象的普賢菩薩(左)、騎獅的文殊菩薩(右)

圖片

陶瓷造像

隨著佛教的發(fā)展,中國的陶瓷燒造技術也應用在佛造像上。陶瓷將佛像的“形”“意”之美與自身特點相融合,豐富了中國古代佛造像的內(nèi)容。尤其是宋代以后隨著制瓷業(yè)的發(fā)展,造型豐富、釉色各異的陶瓷佛造像也相繼出現(xiàn),陶瓷佛像、三彩佛像既是佛造像藝術的典范,也是當時陶瓷制作高超技藝的再現(xiàn)。

三彩菩薩坐像

菩薩手中持物,呈半跏趺坐姿,坐于獅子背上。三彩菩薩像體量較大,為上下分開燒造。

圖片

獅子↓

圖片

三彩菩薩-之二

圖片

這只神獸稱為“吼”↓

圖片

藏傳佛造像

佛教傳入西藏地區(qū)后,形成和發(fā)展為藏傳佛教,主要流傳于西藏、青海、甘肅、四川、內(nèi)蒙古、山西、河北、遼寧等地區(qū)。在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中,藏傳佛造像藝術不僅融匯了斯瓦特、克什米爾、東北印度、尼泊爾等地區(qū)藝術風格,還將漢傳佛造像藝術的精華融入其中,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因素的造像風格,是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印度地區(qū)

公元 1 世紀,古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羅地區(qū)(今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東部)因受到希臘造像藝術的影響而創(chuàng)造了佛造像,這是古希臘與古印度文明交匯而誕生的雕塑藝術。此后,古印度地區(qū)佛造像出現(xiàn)了犍陀羅風格、秣菟羅風格、笈多風格和波羅風格。不同風格的佛造像藝術傳入周邊地區(qū)后,融入了當?shù)氐牡窨淌址ê蛯徝狼槿?形成了斯瓦特、克什米爾、東北印度、尼泊爾等明顯地域風貌的造像。

斯瓦特地區(qū)造像

斯瓦特位于犍陀羅地區(qū)的北部(今巴基斯坦北部斯瓦特河谷地區(qū)),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被稱為優(yōu)填國、烏萇、烏仗那。自6世紀起,斯瓦特地區(qū)的佛造像吸收了犍陀羅、笈多風格,又與中亞藝術相結合,形成了斯瓦特風格。這里的佛造像具有獨特的藝術風貌,被稱為斯瓦特風格。其造像立體感較強,注重細部刻畫,尤以深束腰蓮座和飽滿、舒展的蓮瓣為典型特征。

銅釋迦牟尼佛-7世紀

圖片

銅釋迦牟尼佛坐像-8世紀

佛像身穿通肩大衣,全身布滿 U形衣紋,這是從犍陀羅寫實性衣褶演變而來。方形臺座兩側各有一蹲獅,亦源于犍陀羅臺座形式。

圖片

銅彌勒菩薩坐像-9世紀

菩薩左手持凈瓶,結跏趺坐于束腰蓮座上。此象的束腰蓮座是典型的斯瓦特臺座樣式,其造型對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西藏西部的佛造像都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

圖片

克什米爾地區(qū)造像

克什米爾位于喜馬拉雅山西段,在中國古文獻被稱為迦濕彌羅、罽(jì)賓等。這里是古犍陀羅的一部分,曾是西北印度的佛教中心。該地造像源于犍陀羅風格,并受到笈多風格的影響。6世紀初,開始創(chuàng)立了本地風格的佛造像,7-8世紀,形成了克什米爾風格??耸裁谞柕貐^(qū)造像多以黃銅制作,眼、唇、白毫等部位用銀、紅銅裝飾;多帶有鏤空狀的頭光和背光。臺座呈矩形,飾以立柱式的隔欄或力士托舉形象。

銅釋迦牟尼佛坐像-7世紀

佛像臉部豐滿,額間白毫明顯,眼大而突出,是克什米爾地區(qū)造像的典型特征。

圖片

銅寶冠釋迦牟尼佛坐像-11世紀

佛像的雙目和白毫嵌銀,身后為葫蘆形鏤空背光,是克什米爾地區(qū)佛造像的典型特點。

圖片

釋迦牟尼佛坐像-8世紀

佛像的矩形臺座中間有一力士雙手上抬,呈托舉狀,兩側伏臥雙獅,是克什米爾地區(qū)造像的臺座形式。

圖片

銅釋迦牟尼佛坐像-9世紀

佛像雙目嵌銀,唇鑲紅銅,是克什米爾地區(qū)佛造像的特點。

圖片

東北印度地區(qū)造像

公元8世紀以后,佛教僅在波羅王朝統(tǒng)治的東北部印度(今印度比哈爾邦、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國一帶)地區(qū)流行,造像的內(nèi)容與風格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里的造像繼承了笈多時代的秣菟羅和薩爾納特風格,并融入了本地區(qū)和時代特色,形成了波羅風格。其造像姿態(tài)秀美,身材曲線流暢圓潤,薄衣貼體,裝飾華麗,對中國佛造像具有一定影響。

銅阿彌陀佛坐像-12世紀

蓮座下為折角高須彌座,這種須彌座樣式源于犍陀羅地區(qū),后常見于東北印度地區(qū)造像中。

圖片

銅毗盧佛坐像-11世紀

造像背拏(的正上方是金翅鳥,與肩平行的橫梁上方各有一只摩羯,橫梁下方是相背而立的獅羊,這是東北印度波羅風格中常見的具形式。

圖片

銅金剛薩埵-10世紀

金剛薩埵(duǒ)的身材曲線流暢圓潤,薄衣貼體,僅在腿部刻畫簡單的服飾線條,繼承了笈多造像的遺風。

圖片

銅釋迦牟尼佛坐像-12世紀

薄衣貼體與高蓮座是東北印度波羅風格造像的特點。

圖片

尼泊爾地區(qū)造像

尼泊爾位于喜馬拉雅山中段南麓,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藍毗尼就在今尼泊爾境內(nèi)。造像主要繼承笈多風格,多使用紅銅,注重表現(xiàn)飽滿的身軀,服飾以薄衣貼體為主,寶冠、白毫、瓔珞等處多嵌寶石、綠松石。其風格對中國造像影響較大,在元代以后的佛造像上常有體現(xiàn)。

銅釋迦牟尼佛坐像-11世紀

金剛寶座中間雕有地母證佛成道、摩羅阻止失敗的場景,兩側為大象與護法獅子。

圖片

銅釋迦牟尼佛立像-11世紀

袈裟輕薄貼體,僅在袈裟邊緣飾以凸起的線條,這是尼泊爾地區(qū)造像對印度笈多風格的延續(xù)。

圖片

銅觀音菩薩坐像-8世紀

菩薩身軀飽滿,薄衣貼體,是尼泊爾地區(qū)佛造像的典型之作。

圖片

銅釋迦牟尼佛坐像-12世紀

蓮座的蓮瓣大而鋪地,蓮瓣上刻畫三道葉筋,這是尼泊爾造像的突出特點。

圖片

鎏金銅阿彌陀佛坐像-13世紀

須彌座正面中間垂坐毯,座下兩側為阿彌陀佛的孔雀標識。

圖片

西藏、內(nèi)蒙地區(qū)佛造像

藏傳佛造像的地域特色和時代風格明顯。11世紀以前,藏傳佛造像主要以模仿印度、尼泊爾等地的藝術風格為主,造像藝術呈現(xiàn)出多樣化趨勢。14 世紀以后,西藏本地造像風格逐漸形成,趨向于典雅、華麗的藝術之風。15一16世紀藏傳佛造像藝術達到高峰,出現(xiàn)了藏西、藏中、藏東、蒙古、內(nèi)陸等不同地域風格。17世紀以后,藏傳佛造像的造型趨向簡單化和形式化。

圖片

祖師造像

藏傳佛教注重師承,祖師不僅為弟子開啟修習之門,還對教授、弘揚佛法具有重要作用。他們是在藏傳佛教史上具有杰出貢獻的高僧,包括藏傳佛教各派的創(chuàng)始人或是對本派教理教義和教法的形成、傳播起過重要作用的高僧大德以及藏傳佛教的轉世活佛和印度大成就者等。

祖師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造像都相對寫實,呈現(xiàn)出祖師生前的面貌、體態(tài)、教派等特征。祖師造像多以坐像為主,造型端莊穩(wěn)健,表情剛毅自持。匠師們以寫實手法塑造了大量祖師造像,凸顯了在人物塑造上的藝術才華。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明清宮廷佛造像

明清時期,為滿足朝廷布施與供奉的需要,宮廷制作了大量藏傳佛造像,在明清佛造像藝術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這些造像在藏傳佛造像模式的基礎上,融入漢地傳統(tǒng)審美情趣和工藝特點,注重表現(xiàn)造像優(yōu)美的造型,含蓄、溫雅的神態(tài),華麗的裝飾,以及細膩的雕刻技法,呈現(xiàn)出漢藏合璧的藝術風格。

明代

明永樂、宣德年間,宮廷設置專門的造像機構“佛作”,制作藏傳佛造像,被稱為“永宣宮廷造像”或“永宣造像”。這些造像體態(tài)端莊,氣質優(yōu)雅,制作精細,融合了漢藏兩種藝術因素,是藏傳佛造像的典范之作。這些佛像主要由藏、漢工匠制作而成,其風格符合漢民族的審美觀點,衣紋刻畫精致,用繁復的瓔珞、項飾和飄動的帔帛來掩蓋裸露的軀體,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服裝衣褶的處理上。蓮座上會刻有“大明永樂年施”“大明宣德年施”。

銅鎏金文殊菩薩坐像

圖片

銅鎏金綠度母坐像

圖片

銅鎏金觀音菩薩坐像

圖片

銅鎏金金剛薩埵坐像

圖片

銅鎏金藥師佛坐像

圖片

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圖片

銅鎏金寶冠釋迦牟尼佛坐像

圖片

銅鎏金金剛手菩薩坐像

圖片

清代宮廷造像

明清兩代均采用尊崇藏傳佛教的政策,清代統(tǒng)治者更把扶植藏傳佛教作為治理蒙、藏的重要國策。自康熙年間始,清宮造辦處尊奉皇帝旨意大量制作藏傳佛造像,至乾隆年間達到頂峰,形成了清代宮廷造像風格。清代康熙、乾隆年間制作的藏傳佛造像保留了部分明永樂、宣德時期的造像風格,同時將西藏地區(qū)造像的工藝與材料運用到清宮造像上,使藏傳佛造像的融合之風更加明顯。

無量壽佛

面相秀美,頭戴寶冠,斜披帔帛,雙手結禪定印托寶瓶(已失),結跏趺坐于方形臺座上。無量壽佛是清宮中最重要的崇拜內(nèi)容之一,代表了)人們對長壽延年的渴望以及對死后精神安詳與幸福的祈禱。

圖片

雙身金剛持坐像

圖片

密跡文殊金剛佛坐像

圖片

妙舞佛母坐像

圖片

藍手持金剛坐像

圖片

使嬴延天坐像

圖片

無量壽坐像

佛頭戴寶冠,雙手結禪定印,結跏趺坐于蓮座上。蓮座正面刻漢文佛名“南無吾量壽佛”,蓮座上面刻藏文佛名和“大清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初)日誠”。四月初八是佛誕日,可見此像具有特殊意義。無量壽佛胎體厚重,造型端莊,工藝精湛,代表了清代金銅佛像制作的最高工藝。

圖片

順便欣賞洛陽博物館藏珍品兩件:

銀鎏金六世班禪像-清  此像是清代內(nèi)務府造辦處所作,通體為純銀質地,頭冠、袈裟及蓮座等處鎏金。蓮座底部正中有大清乾隆年造的款式。六世班禪面容慈祥,略帶微笑,身體疊跏趺坐,右手結說法印,左手結禪定印,衣著華麗,表面飾有鏨刻的纏枝蓮紋。六世班法名羅桑貝丹益西。他于乾隆45年(1780年)8月到達北京,參加乾隆皇帝70歲壽辰。11月初二圓寂于北京西黃寺。根據(jù)清宮檔案記載,乾隆皇帝要求內(nèi)務府造辦處,按照班禪大師生前容貌,做四件銀胎鎏金造像,分四處供奉。洛陽博物館收藏的這件便是四件之一。這件精致莊嚴的銀鎏金六世班禪造像,不僅具有極高的文物和審美價值,也代表著清宮造辦處造像的最高工藝。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銅鎏金觀音-清  1973年由故宮博物院調(diào)撥,通高90厘米。這尊觀音像面相方圓,衣紋流暢,神態(tài)悠然,左手置于身體一側,右手放在右膝之上,裝飾自然,表現(xiàn)的是觀音菩薩在普陀珞珈山講經(jīng)說法的姿態(tài),是佛教世俗化的產(chǎn)物。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尊男身觀音像,這一點是比較罕見的,通過他的服飾及面部特征判斷。應該是受到了南傳佛教的影響。觀音菩薩是我國佛教界信徒最為崇拜的菩薩,與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一起被稱為四大菩薩。只見鎏金銅觀音面容慈祥,線條流暢,裝飾自然,姿態(tài)優(yōu)美,神情悠然自得,而且這些造像體型較大,坐姿也較為罕見,極為珍貴。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中國佛教重要事件:

漢代

·公元前2年,傳大月氏王使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廬口授《浮屠經(jīng)》。

·65年,楚王劉英信奉佛教,“尚浮屠之仁祠”。

·安息僧安世高到洛陽等地譯經(jīng)。

·月氏僧支婁迦讖至洛陽譯經(jīng)、傳教。

·笮融在南方傳播佛教、建立佛寺。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康僧會在吳地譯經(jīng)、建造建初寺。

·朱士行西行至于闐求法。

·竺法護在長安、洛陽、敦煌等地譯經(jīng)。

·西域僧佛圖澄到洛陽傳教,后參與后趙的軍政機要。

·西域僧鳩摩羅什等在長安譯經(jīng)。

·法顯等人從長安出發(fā)到天竺求法,撰《佛國記》。

·慧遠等在廬山東林寺結社念佛。

·446年,北魏太武帝下滅佛詔,焚毀經(jīng)像。

·574年,北周武帝下詔禁斷佛、道二教。

·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相繼開鑿。

隋唐五代時期

·隋文帝復興佛教,敕各州立舍利塔。

·629年至645年,玄奘西行求法,著《大唐西域記》。

·641年,唐文成公主攜帶佛經(jīng)、佛像入藏。

·753年,鑒真東渡到日本,傳播佛法。

·838年至842年,吐蕃贊普朗達瑪滅佛。

·842年至845年,唐武宗廢佛。

·955年,后周世宗下令廢佛。

·天臺宗、三階教、三論宗、唯識宗、律宗、華嚴宗、凈土宗、禪宗、密宗等宗派形成。

遼宋西夏金時期

·971年至983年,宋太祖命張從信在四川成都雕造《大藏經(jīng)》。

·約1063年,《契丹藏》刊行。

·約1149年至1173年,《趙城金藏》雕造完成。

·1260年,元世祖封八思巴為國師。

·天臺宗分為二派,禪宗、凈土宗高度發(fā)展。

·藏傳佛教再度興起,逐步形成許多教派。

元明清時期

·1410年,永樂版《甘珠爾》在南京刊刻。

·1440年,《永樂北藏》完成雕印。

·1735年,《龍藏》著手刊行,經(jīng)四年而成。

·1742年,藏文《佛說造像量度經(jīng)》譯成漢文。

·1772年,滿文《大藏經(jīng)》翻譯刊刻,經(jīng)十八年而成。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欧美多人疯狂性战派对| 人体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老熟妇乱视频一区二区| 少妇激情在线免费观看| 九九热精品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久久久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自拍偷拍福利视频| 老熟妇乱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成人三级在线播放 | 99秋霞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日韩精品最新| 国产老熟女乱子人伦视频|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二区| 午夜小视频成人免费看|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在线| 日本乱论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蜜臀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av中文字幕| 欧美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黄色激情视频中文字幕| 日本加勒比在线播放一区| 亚洲日本加勒比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毛片|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清|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国语| 午夜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 国产又猛又黄又粗又爽无遮挡|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高潮菊竹|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 欧美精品久久男人的天堂|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洲| 国产精品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av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青青草原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男女午夜福利院在线观看| 肥白女人日韩中文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福利| 亚洲国产性生活高潮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