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知乎小伙伴的催更,“懶癌”晚期的小K還會拖上一周才能寫完這個系列的“大結局”。 言歸正傳,最后的一部分是防腐劑了。 防腐劑,顧名思義,就是在化妝品中專門或主要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長的成分。目前化妝品配方中大致有以下幾種防腐劑: 1)異噻唑啉酮類抑菌劑:對細菌有較好的抑制效果,對皮膚有累計性,有引起皮膚過敏的風險。代表產(chǎn)品MIT,卡松。 卡松,最早的時候是羅門哈斯開發(fā)出來的,后來被陶氏收購過去了,是甲基氯異噻唑啉酮和甲基異噻唑啉酮(3:1)復配而成的,以前這個防腐劑比較貴,現(xiàn)在很多國產(chǎn)的卡松出現(xiàn)后,價格已經(jīng)很便宜了,最佳的PH環(huán)境是4-8, 這個原料在中國僅用于淋洗類產(chǎn)品,最高限量0.0015%。 2)對羥基類抑菌劑:廣譜抑菌,油溶性好,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代表產(chǎn)品是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丙酯,對羥基苯乙酮。 其中尼泊金酯因為皮膚刺激,擾亂內(nèi)分泌和潛在的致癌性飽受爭議。很多產(chǎn)品宣稱也打上了“paraben free”以打消消費者的擔憂。除了甲酯是水溶外,乙酯以上都是油溶的。在配方里應用來說,通常是尼泊金酯搭配著使用,增加抑菌廣譜性,降低刺激性。 而羥基苯乙酮作為不在防腐劑列表里的抑菌劑,這幾年搭配著己二醇在溫和型產(chǎn)品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3)甲醛緩釋體類抑菌劑:快速,高效,穩(wěn)定性差,代表產(chǎn)品是雙咪唑烷基脲、咪唑烷基脲、DMDMH。 咪唑烷基脲(杰馬 115)在化妝品的PH適用范圍是4-9,也可以搭配尼泊金酯,IPBC使用,增強防腐效果,但作為甲醛釋放體抑菌劑,越來越多的廠家不再使用了,很多產(chǎn)品也宣稱不能檢測出甲醛,所以這類防腐劑的使用頻率會越來越低。 4)鹵族類抑菌劑:釋放鹵素離子,殺菌性能高,代表產(chǎn)品是IPBC 、布羅波爾、氯苯甘醚。 IPBC屬于氨基酸類衍生物,在防霉,殺真菌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歐盟規(guī)定在淋洗類最高用量0.02%, 護膚類0.01%。 氯苯甘醚抗真菌效果不錯,在中國的最高限量是0.3%。 5)醇類抑菌劑:用量高,作為抑菌增效劑。例如苯氧乙醇。己二醇,戊二醇。 苯氧乙醇用量高時有發(fā)熱的風險,對真菌效果一般,很少單獨使用,一般和乙基己基甘油復配使用(PE9010). 苯氧乙醇是使用頻率排名前三的防腐劑。最高限量1%,是很多成分黨判斷成分含量的“分割線”。 己二醇:不屬于防腐劑列表的抑菌增效劑,同時帶有保濕性能。 戊二醇:單獨使用時用量偏大,不僅保濕還能促進活性成分滲透,成本偏高。 6)其他抑菌劑:有機酸類(山梨酸鉀,苯甲酸鈉),陽離子類,銀離子類。 山梨酸鉀和苯甲酸鈉適合在酸性環(huán)境下抑菌,也經(jīng)常用在嬰童產(chǎn)品里。溫和性好。 膏霜乳液的其他組分,例如螯合劑,香精,色素,活性物就不一一舉例了。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基礎參考配方吧: 申明:以下配方只是參考配方,本公眾號不對配方的穩(wěn)定性及其所有問題負任何責任,請自行測試!
工藝步驟: 1)常溫下預混甘油和黃原膠,分散均勻待用。 2)把水加入主鍋,開啟攪拌,加入EDTA二鈉,攪拌均勻后加入甘油和黃原膠的預混物,攪拌均勻后開始升溫到75-80度。作為A相(水相)。 3)把B相原料依次加入副鍋,慢慢升溫到75-80度直到溶解均勻,作為油相。 4)在75-80度溫度下,開啟均質(zhì),把B相加入A相進行乳化,形成乳白色外觀,均質(zhì)5分鐘后開始降溫到60度。 5)在60度下,開啟均質(zhì),加入EG,攪拌均勻,粘度升高。 6)在30度下,依次加入C相其他原料,攪拌均勻后出料。 配方解析: 配方在油脂方面兼顧合成油脂(棕櫚酸乙基己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植物油脂(牛油果樹果脂)和硅油(消除鯨蠟硬脂醇導致的白條),鋪展性方面,輕質(zhì)油脂(棕櫚酸乙基己酯,100cts),中等鋪展性油脂(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和厚重油脂(牛油果樹果脂),可以形成膚感的梯度。 增稠方面:黃原膠增加挑起性能和高低溫的粘度穩(wěn)定性,EG不用中和,方便后期隨時調(diào)節(jié)粘度。 乳化劑:為了解決M68單獨使用時乳化能力偏弱的情況,搭配高HLB值的自乳化單甘脂提高配方的穩(wěn)定性。鯨蠟硬脂醇不僅是助乳化劑,還能幫助增稠。 做出來的外觀如下圖: 膚感評價:外觀亮白,觸感不硬也不軟,可以輕松挑起,推開的力度中等,“吸收感”偏慢,30s后有黏膩感殘留,整體而言,膚感還是清爽型的。 膏霜乳液的配方設計就簡單的分享這些了,如果覺得對您有幫助,歡迎打賞,轉發(f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