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凡 逛著街被星探挖掘,從而走上人生巔峰,這種故事我們聽過不少。那如果現(xiàn)實中有“星探”看中了你家孩子,你會信嗎?媒體提醒:概率更大的情況是,你被騙子相中了。(2月19日《南方周末》) 星探,一個挺“古早”的詞匯,這個群體還活躍嗎?從報道來看,所謂的兒童星探仍在“遍地開花”。他們一般“貓”在校門口、商場、公園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伺機而動,一張口就是孩子棒、有潛質(zhì)、當童星、來試鏡,一頓“彩虹屁”讓人云里霧里、信心爆棚。倘若你真的“上頭”,覺得孩子遇見了伯樂,那接下來就是試鏡、簽約、培訓、拍宣傳片、上“節(jié)目”……亂七八糟一堆事,都得花錢。真能逐夢演藝圈?當然不能。 說到底,兒童星探就是打著“造星”的旗號,專盯家長的錢包。這種“商業(yè)模式”可謂簡單粗暴,技術含量不高,比“我是ⅩⅩⅩ,微我50元”好不了多少。那為啥還有人信?比如我身邊就有家長,在商場偶遇“星探”,一頓吹捧、試鏡等“流程”走下來,花了一兩萬元。如其所言,隱隱覺得不靠譜,但還是想試試。殊不知,如今的演藝圈早有成熟、多元的造星機制,逛個街就能被“看中”,無異于天上掉餡餅。 童星騙局傷害孩子、危害家庭,怎么管?從實際操作來看,兒童星探出沒于光天化日之下,上前搭訕都在幾分鐘之間,人是流動的,確實很難管。對此,還是要從“需求端”入手,多宣傳、多提醒,人人說“不”、積極舉報、人人喊打——市場小了,“生意”難做,星探們或?qū)⒋蛲颂霉摹!?/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