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陶之義是一個典故,在唐朝的時候,詩人的語句當(dāng)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已比子真耕谷口,豈同陶令臥江邊這樣一個表述。 在這個詩句當(dāng)中所提到的子真跟陶令是指的兩個人,子真是指東漢時期的鄭樸,他是一個隱士,因為大將軍王鳳曾經(jīng)征召他做官,他辭去了征召回到谷口耕種而聞名天下,陶令就是陶潛,也就咱們所熟知的陶淵明。 陶淵明當(dāng)年做彭澤縣令時,因為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掛官而去,然后隱居到南山之下,他們兩個人都是有隱居之志的,所以后來的人就用同陶之義來形容一種人,指的是兩個在共同的奮斗目標(biāo)之上的人,或者指兩個真正友誼的人,因為古人講究交友的時候要志趣相投,同陶就是共同的志趣愛好,所以用同陶之義作為共同的興趣愛好,然后指的是真正友誼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