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間,發(fā)生與妊娠有關(guān)的疾病,稱妊娠病。包括妊娠惡阻、胎漏、胎動不安、子癇、子滿、子嗽、子腫、子淋等。 妊娠惡阻是指妊娠早期出現(xiàn)胸悶不舒、惡心嘔吐或嘔吐清涎、不思進食等。該病多因孕后沖脈氣盛、沖逆犯胃。治法上常以調(diào)氣和中、降逆止嘔為基本原則?,F(xiàn)代醫(yī)學的妊娠劇吐可參照本病辨證論治。 【組成】黃連3g,紫蘇葉2g。 【功效】清熱降逆,護胃止嘔。 【主治】妊娠嘔吐,證屬胎熱上攻,胃氣上逆者。 【用法】搗碎,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 【經(jīng)驗】妊娠之后,胎熱上攻,胃氣上逆而見嘔吐。連蘇飲辛開苦降,使熱得清,胃氣下降,嘔吐得止。若熱盛傷陰,加天花粉3g以顧護胃津,補胃陰。 【組成】黨參10g,白術(shù)10g,茯苓6g,竹茹6g,麥冬10g,砂仁殼2g,陳皮3g,佛手花6g,炙甘草5g。 【功效】疏肝和胃,降逆止嘔。 【主治】妊娠嘔吐,證屬肝郁氣逆,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經(jīng)驗】班老指出,妊娠之時,陰血下聚養(yǎng)胎,常致肝體不足,肝用有余,失其條達之性,治宜結(jié)合妊娠生理、病理特點,調(diào)和氣血,順氣安胎。佛手花辛散疏肝而不燥陰血,悅脾而消積除滯;肝腎本虛,肝失升發(fā),肝失所養(yǎng)而致胎萎不長者,則宗葉天士“治肝不應,當取陽明”之意,用素馨花或佛手花合歸芍異功散健脾益氣,疏理氣血,使土厚木榮,肝血充足,自能蔭養(yǎng)胎元。若為肝失條達,胞脈阻滯之妊娠腹痛,常用佛手花、合歡花合芍藥甘草湯治之。 【組成】紫蘇葉3~5g,黃連3~5g,制半夏6g,陳皮5g,姜竹茹6~9g,鉤藤12g,生姜片2~3片。 【功效】抑肝和胃止嘔。 【主治】妊娠惡阻,證屬肝胃不和者。癥見妊娠早期,惡心嘔吐,飲食阻隔,吐出黃苦水,甚則嘔吐綠色苦膽水,胸悶煩躁,心中憒煩不舒,舌質(zhì)偏紅,苔黃膩,脈象弦滑,小便酮體試驗陽性。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經(jīng)驗】夏老指出,惡阻是早期妊娠中較為常見的病證,但必須掌握嘔吐劇烈,飲食阻隔,小便酮體試驗陽性者,為本方的主治。 本方藥是從蘇葉黃連湯的基礎上加味而來的。蘇葉黃連湯出自《溫熱經(jīng)緯》薛生白方。因紫蘇葉、黃連為主藥,其中黃連更為重要,為抑肝的要藥。朱丹溪曾用黃連一味來抑肝和胃,命之曰抑青丸。加入紫蘇葉者,其意有二,一是取代吳茱萸,抑肝和胃止嘔,眾所周知,左金丸乃黃連、吳茱萸二藥,佐金平木,今以紫蘇葉代吳茱萸,同樣達到佐金平木、控制嘔吐的目的;其二是紫蘇葉亦是理氣安胎之品,對于妊娠期使用,似乎更為合適,再加陳皮、制半夏以和胃降逆,制止嘔吐,但半夏為妊娠禁用之品,其毒性有使胎兒畸形的報道,非必要者,可不用之。 竹茹有清熱和胃的作用,也是控制嘔吐的要藥。竹茹一味既有助黃連以抑肝,亦有助半夏、陳皮以和胃,鉤藤清熱平肝,生姜止嘔。如嘔吐劇烈者,可加烏梅酸以斂之,酸以收之,生姜少量和胃止嘔??傊?,盡快控制嘔吐,乃本方藥最為主要的目的。 內(nèi)容來源:國醫(yī)大師專科專病用方經(jīng)驗 |
|
來自: 一凡e2qfuian1d > 《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