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朝年,喪葬儀式流程顯得格外漫長且復雜。那時候,人們深深相信,一場莊重體面的葬禮不僅能使逝者在來世獲得安寧與福祉,同時也是對逝者尊嚴的維護。因此,人們不吝嗇時間和金錢,力求讓逝者的葬禮充滿敬意和莊重。根據(jù)《冀州志》第五篇“風俗志”第四章“禮儀習俗”篇的記載,我們可以詳細了解舊時民間喪葬習俗的整個流程。這個流程既嚴謹又富有象征意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充滿了對逝者的敬意和對生者的安慰。 一是停尸 當人病情垂危時,要趕緊給他穿上衣服,穿衣物這一步驟至關(guān)重要,因為傳統(tǒng)觀念認為,人在死后靈魂會離開身體,穿上衣物有助于靈魂順利過渡。衣物應(yīng)包括棉衣和單衣,以保證逝者在寒冷的冬日能夠保暖。接下來,將遺體擺放到位。通常情況下,遺體會被安置在北屋正門附近,但不要緊貼墻壁。頭部朝西,腳部朝東,尸體呈仰臥姿勢。這一擺放方式寓意著逝者遵循自然規(guī)律,安詳離世。然后,在尸體所在板上鋪設(shè)褥子。這一步驟由孝順的子女來完成,以展示他們對逝者的敬意。褥子的鋪設(shè)意味著家人為逝者提供了舒適的休息環(huán)境,希望他們能在另一個世界得到安寧。 二是報廟 晚輩需前往土地廟焚燒“斷氣報到錢”,俗稱“報廟”。這一儀式旨在告知神明逝者離世的消息,祈求神靈庇佑逝者順利進入另一個世界。同時,這也是一種對逝者的悼念和緬懷方式。 “報廟”儀式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當時人們深信,逝者離世后靈魂會進入另一個世界,土地廟成為連接兩個世界的橋梁。在土地廟舉行儀式,可使神明了解逝者情況,祈求神靈庇佑。人們還相信,逝者在進入另一個世界前,需用到“斷氣報到錢”,以便在那里安頓,因此,焚燒“斷氣報到錢”成為儀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報廟”儀式中,晚輩會準備豐厚的祭品,如鮮花、水果、香燭等,以表達對逝者的敬意。他們還會準備一份“斷氣報到錢”,通常為一疊紙錢,上印逝者姓名及生卒年月。儀式過程中,晚輩虔誠跪在土地廟前,燒香禱告,告知神明逝者離世消息。同時,他們還會祈求神靈庇佑逝者,讓其在另一個世界得到安寧與幸福。儀式結(jié)束后,晚輩將剩余祭品帶回家,分給家人與鄰居,象征逝者祝福與庇佑,帶來平安與吉祥。焚燒的“斷氣報到錢”代表逝者順利進入另一個世界,得到神靈庇佑。“報廟”儀式仍在一些地區(qū)保留,繼續(xù)承載著人們對逝者的悼念之情。 三是報喪 家庭成員會立刻通告喪事,通知親朋好友。在此場合,親屬身著喪服,以彰顯哀悼之情。當接到喪事通知后,親屬們會穿上喪服,以表達他們對逝者的哀悼之情。喪服的顏色、款式都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一般來說,長輩去世,晚輩要穿黑色或白色的喪服,以示尊敬。而喪服的款式也要根據(jù)親屬關(guān)系的長幼來區(qū)分,如直系親屬要佩戴孝杖,而孫輩則需佩戴麻冠。 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喪事被視為家庭大事,要求嚴謹、莊重。家庭成員在喪事中通過各種儀式和活動,表達了對逝者的哀思和敬意。同時,這些儀式和活動也讓家庭成員有了一個共同面對悲痛的機會,幫助他們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四是停靈 停靈儀式,又稱守靈儀式,是新死者家屬為其遺體舉行的最后一次家庭祭祀活動。這個儀式的主要目的是確保逝者的遺體得到妥善安放,同時給予親友一個悼念逝者的場合。在靈堂內(nèi),逝者的遺體安放在正中央,這是對逝者的尊重和敬意。兩側(cè)則擺放著鮮花、香爐、祭品等,寓意著生命的延續(xù)和對逝者的懷念。靈堂的布置以莊嚴肅穆為主,讓人不禁感嘆生命的無常,引發(fā)人們對生命的深思。 停靈期間,家庭成員會進行誦經(jīng)念佛的活動。這項活動旨在超度逝者的靈魂,祈求他們早日脫離苦海,得以安寧。在這個過程中,家屬們深信,通過誦經(jīng)念佛,逝者的靈魂能夠得到安慰,順利走向下一個輪回。這種信仰和精神寄托,給家屬帶來一絲慰藉,幫助他們度過悲痛的時刻。 通常對年老死者停尸三、五日,為親友吊唁之日。富戶要請吹鼓手唱小戲,有的還請僧道誦經(jīng)。親友奉禮,鄉(xiāng)鄰贈素帳,上寫挽聯(lián),以示哀悼。 五是入殮 入殮,又稱收斂。是指對遺體進行處理、穿衣、入棺等一系列儀式。在我國,殮葬儀式歷史悠久,既表達對逝者的敬意,又給予生者安慰。入殮一般在第二天臨近中午舉行,殮葬過程復雜且嚴謹,通常由村里負責人主持,村里的青壯年幫忙。首先,鋪設(shè)棺內(nèi)襯:在棺木內(nèi)鋪一層潔凈的棉布或絲綢,以確保遺體干凈。其次,安放遺體:將遺體輕放于棺木中,頭部置枕,雙手放在腹部,使遺體顯得安詳。接著,覆蓋棺蓋:緩慢合上棺蓋,確保棺蓋與棺身緊密貼合,保障遺體安全。最后,釘棺:采用棺釘將棺蓋與棺身固定,象征逝者得以安息。 六是“接三” '接三',又稱'送魂上西天',在冀州地區(qū),這個儀式被稱為'送門幡'。這是一場莊重而又神秘的儀式,充滿了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和對未知世界的敬畏。 一般來說,這個儀式會在親人悼念完畢后的半夜舉行。家屬們會抬著紙轎或木椅子,首先將大門外掛的門幡取下,這是為了讓逝去的親人乘坐這輛紙轎或木椅子,前往土地廟領(lǐng)取他們的魂魄。 接下來,孝女們會為逝去的親人洗臉梳妝,這是一種尊重和悼念的表達。將'接三'的紙車準備好后,家屬們會抬著紙扎的車馬、轎子、童男童女等冥器,一路經(jīng)過“圈喊”1~12閻君城,最后到達12閻君酆都城。在這里,所有的冥器將被焚燒,象征著逝去的親人的魂魄將被送往另一個世界。 在這個過程中,孝子們會悲痛地喊三聲,以示對逝去親人的深切思念。然后,他們會被勸返回家,但不允許回頭觀看。這是為了防止逝去的親人的魂魄被誤引回家,影響到家人的平安。 送門幡儀式結(jié)束后,家屬們會前往喪事家食用雜面餃子。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習俗,寓意著生命的延續(xù)和祝福。雖然儀式悲傷,但這也是一種對逝去親人的悼念方式,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 七是出喪 出喪,又稱出殯,是我國傳統(tǒng)喪葬禮儀中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這一天,死者的親朋好友會連續(xù)不斷地進行祭奠,以表達對逝者的敬意和懷念。在這個過程中,女婿、外甥等晚輩需要在寬敞的大路邊進行路祭,這也是他們對逝者的最后一次敬禮。 中午時分,孝子會帶領(lǐng)晚輩們組成隊伍,手中拿著引魂幡,這是引導逝者靈魂前往另一個世界的標志。當靈柩從家中出發(fā),走上大街時,孝子會握著一枚完整的灰瓦,適時摔在車輪上或者預先布置好的石塊上,這是寓意著逝者靈魂的破碎和重生。 隨后,靈柩會被安置在杠架上或者車輛中,家屬們會護送著靈柩前往墓地。一路上,哀樂聲聲,哭聲不斷,充滿了悲痛和惋惜。整個出喪過程充滿了儀式感和莊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體現(xiàn)了我們對逝者的尊重和敬意。盡管此時的心情是悲痛的,但這也是家屬們最后一次以這種方式表達對逝者的懷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無常,更能體會到親情的珍貴和深厚。 八是下葬 最后是下葬儀式,到達墓地后,靈柩會被安放在墓穴中,家屬們會最后一次向逝者告別,家屬會在墓前擺放祭品,再次祭拜逝者。下葬結(jié)束后,家屬會圍著墓地繞行三圈,以示告別。至此,喪葬儀式才算正式結(jié)束。 在舊時冀州的喪葬習俗中,人們對于葬禮的重視程度和對逝者的敬意都令人敬佩。這種習俗不僅體現(xiàn)了人們對逝者的關(guān)愛,也表達了人們對生命的敬畏。雖然現(xiàn)代社會喪葬習俗已經(jīng)發(fā)生了許多變化,但核心的精神依然傳承下來,那就是對逝者的尊重和對生命的珍視。 九是圓墳 圓墳儀式通常在喪葬次日舉行。考古學研究顯示,我國先民在新石器時代便已形成土葬習俗。隨著歷史演變,土葬逐漸發(fā)展為一套嚴謹?shù)膯试岫Y儀,圓墳儀式也因此應(yīng)運而生,成為喪葬禮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該儀式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包括清理雜物、夯實墳?zāi)?、祭奠逝者以及悼念亡親。具體儀式步驟如下:首先,家屬清理墓穴周邊泥土,筑起豐滿的墳頭,塑造為上尖下寬的圓錐狀。在夯實墳?zāi)惯^程中,家屬需向逝者獻上祭品,如香、燭、酒、飯等。祭祀時段,家屬跪拜祈禱,祈愿逝者在另一個世界得以安寧。圓墳儀式象征著逝者在生者心中留下永恒痕跡。家屬親自動手夯實墳?zāi)?,使逝者得以圓滿。 十是善后 在喪事料理完畢之后,家庭成員須團結(jié)一致,共同面對逝者遺產(chǎn)及身后事的處理。這一過程涉及諸多問題,如財產(chǎn)分配、喪事費用的籌集等,需要家庭成員齊心協(xié)力,共克時艱。首先,面對敏感的財產(chǎn)分配問題,家庭成員應(yīng)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共同商討解決方案。在尊重逝者意愿的基礎(chǔ)上,充分溝通,設(shè)身處地,以期達成共識。其次,喪事費用的籌集亦為重要任務(wù)。家庭成員應(yīng)積極調(diào)動自身資源,共同承擔喪事籌備的責任。這既包括物質(zhì)投入,如場地、器材等,也包括精神付出。在此過程中,家人應(yīng)相互支持、互相鼓勵,共度難關(guān)。此外,家庭成員還需關(guān)注逝者生前的社交關(guān)系和社會影響等問題。 總之,我國傳統(tǒng)喪葬文化豐富且獨特,寓含著對生命的敬畏、死亡的認知以及對祖先的敬仰。作為中華民族長期歷史發(fā)展的結(jié)晶,傳統(tǒng)喪葬文化深蘊豐富的哲學、道德、宗教等思想內(nèi)涵,反映了人們對生命、死亡、親情、孝道等價值觀的認同與傳承。在當前社會,傳統(tǒng)喪葬文化在不斷發(fā)展與變革中逐漸融入現(xiàn)代元素,雖應(yīng)摒棄陳規(guī)陋習,但其核心精神仍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值得我們繼續(xù)傳承與弘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