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做事要有底線,做人要有原則,一切只求問心無愧。不該說的不說,不該聽的不聽,不該看的不看,這才是君子之道。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救人于水火,也能殺人于無形。學(xué)會不聞人非,不視人短,不言人過,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yǎng)。戰(zhàn)國時期,郤惡得罪了楚王,連夜奔逃到了秦國。他向秦王極力詆毀楚王,秦王聽后十分高興,準(zhǔn)備重用他。大臣陳軫對此不滿,又不好“正面硬剛”,于是跟秦王講了小故事:有個女子,離婚后再嫁,總和第二任丈夫說前任的壞話,因此很受信任。后來,她改嫁他人,又故伎重演,在第三任丈夫面前,極力詆毀第二任丈夫。偶然的機會,第三任丈夫碰見第二任丈夫,就去問個究竟,第二任丈夫笑著說:“她之前也這樣,和說第一任丈夫的話壞。”秦王聽了,恍然大悟:郤惡離開楚國,就極力貶低楚王,如果他在秦國得到任用,將來又去到其他國家,會同樣貶低自己。郤惡為表衷心、演得太過,被扣上了“愛搬弄是非”的帽子,在秦國沒討到便宜,隨后灰溜溜地走了。言多必失,所以知而不言。做到與人相處的智慧,就不要搬弄他人的是非。魯迅說:“當(dāng)我開口說話的時候,我感到很空虛。當(dāng)我閉嘴時,卻覺得充實?!?/span>古往今來,多少人毀在一張嘴上??诓话验T,胡言亂語,或者逞口舌之利,圖一時之快,缺少蘊藉深藏的智慧。真正有修養(yǎng),有境界的人,都能管住嘴,守住心,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出自己的格局和智慧。漢景帝時期有個叫田鼢的丞相,沒有什么真才實學(xué)。有一個叫灌夫的將軍說:“你田鼢算什么,靠著阿諛奉承走到現(xiàn)在,有什么好炫耀的!”之后,田鼢跟同僚徐沖抱怨別人輕視自己。徐沖聽后,看破了田鼢膚淺傲慢的本質(zhì),卻沒有說破。礙于田鼢睚眥必報的性格,徐沖委婉的勸解道:“只要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夠好,就不怕別人說三道四?!?/span>田鼢聽后面露笑意,心領(lǐng)神會,平息了心中的怨氣。人生在世,不可能十全十美,與人相處,必定會有是是非非。真正活得通透的人,都有清晰的邊界感。就像狄更斯曾說的說的:“最好的禮貌是不多管閑事?!?/span>而爭論是世界上最無意義的事,贏了傷感情,輸了傷面子。人生短暫,快樂的心境多么重要,何必為了無謂的爭論,破壞了好心情。真理,不辯自明。歪理,怎么辯也沒用。尤其是和自己頻率不同的人,跟他辯理,唯一的作用就是消耗自己。有一人告訴書生,3乘以8等于21。書生一聽不對,就和那人爭論起來。兩人越吵越兇,各不相讓,就到縣衙找縣太爺評理。縣太爺聽了之后,下令打書生二十大板。書生不服,說明明是自己正確。 縣太爺說,你一個秀才,居然和一個3乘以8得21的人爭論,有意思嗎,不打你打誰? 曾有人問圣賢,你最怕的東西是什么。圣賢指指自己的舌頭,說,我最怕它。因為它能給他人,給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學(xué)會沉默,管好自己的舌頭,就遠(yuǎn)離了很多煩惱,擺脫了很多人際關(guān)系的糾葛。 俗話說: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爭辯。指責(zé)他人過錯,自己也有瑕疵;評價他人不足,自身也有缺陷。知人不必言盡,留些口德,責(zé)人不必苛盡,留些肚量。 我們不妨睜一只眼看世界,閉一只眼做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