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中國革命之轉折點 【歷史學隨筆】 1. 一首七言藏頭詩曰:【遵義會議】: 遵義貴州茅臺酒 義憤填膺紅軍走 會場領袖發(fā)言秀 議論愿景大聲有 長征:一次震驚世界的遠征。用任何語言評價偉大長征,都不會顯得過分。 長征:二十世紀之中:一次偉大的壯舉。 偉大的【長征精神】:激勵著我們一直前行。 遵義會議:乃是長征之征途上的一次【畫龍點睛】式的杰作。 遵義會議:中國革命精神的一面旗幟,永遠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2.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遵義會議】召開。遵義會議的全稱: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3. 一月十五日晚七點,【遵義會議】與會者陸續(xù)到達會場。王稼祥被一副擔架抬進會場,引起與會者的注目。參加遵義會議的共有二十個人。政治局委員:博古,周恩來,毛澤東,朱德,張聞天和陳云。政治局候補委員:王稼祥,劉少奇,鄧發(fā),凱豐。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會議擴大到軍團一級干部有:一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三軍團長彭德懷,政委楊尚昆。五軍團長李卓然。鄧小平,伍修全列席會議。共產(chǎn)國際代表李德列席會議。 4. 遵義會議有兩個議題:一。中央紅軍下一步的行動決策。二。總結:【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經(jīng)驗和教訓】。 5. 關于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經(jīng)驗和教訓,首先由博古和周恩來作【主報告】和 【付報告】。兩個報告都是總結自一九三三年博古,李德進入中央蘇區(qū)以后,紅軍在軍事上逐漸陷入被動的原因和教訓。博古的報告:強調“敵人過分強大”,其結論:“戰(zhàn)略上正確,執(zhí)行上錯誤”。實質:為個人開脫。周恩來報告強調:【軍事領導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錯誤】,其自我批評態(tài)度十分坦率。第三個發(fā)言的是張聞天同志。張聞天批評了五次反圍剿的戰(zhàn)略錯誤,他詳細地批判了把紅軍的失敗歸結于敵人強大的說法。張聞天批判博古實際上也在批評李德。會議休息時,博古和李德開始神情抑郁。 下午會議再開始,毛澤東開始了長達兩個小時的發(fā)言。毛澤東的發(fā)言的主要內容后來經(jīng)過整理后收入【中國革命的戰(zhàn)略】一書。毛澤東的發(fā)言,得到與會者積極地響應與認同。王稼祥堅定地支持毛澤東參與軍事指揮。會議一共進行了三次,都是在晚上進行的。遵義會議進入黨的最高決策層。會議同時解除了博古和李德軍事職務。在此之后:從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七六年之間,毛澤東一直處于黨內的最高領導的位置。 6. 遵義會議: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一次最重要的會議。遵義會議:在革命的最緊急時刻撥正了前進的方向。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 7. 長征:革命信念永存的象征。經(jīng)過長征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已經(jīng)成為【長征精神】承載者。一個沒有精神力量支持的民族,是沒有理想的民族?!鹃L征精神】:永久地激勵我們向前奮進。 【全文完】 黃盟原創(chuàng)。 2023-12-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