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始詩意領(lǐng)悟秋天(外一首) 暮秋,寒霜結(jié)義不定向的風(fēng)彈奏豎琴野菊花告別的生命荒蕪占領(lǐng)主色調(diào)一塵詩話 · 向山水靠近 ——讀孫明國詩《霜降》 ◆李耀斌 孫明國的詩并不是我所喜歡的那種,不是因為孫明國詩歌的選材,而是因為孫明國詩歌的“語言表達”。孫明國的詩歌,因為他的“個性”的“表述方式”,它“傳達”給我兩個方面的“信息”:第一、孫明國的詩歌總是在我眼前呈現(xiàn)一幅山水畫面;第二、孫明國的詩歌“傳達”給我的每一幅“畫面”總是帶著一種“澀滯”的感覺,好像總是在什么地方“卡”著一點什么東西,它不順暢。但是即使這樣,也并不影響孫國明用他獨有的“澀滯”呈現(xiàn)它的心靈秘密。另外,就我讀到的孫國明的詩畢竟數(shù)量有限,但即使如此有限數(shù)量的詩歌作品,對于研究詩人詩歌的“路數(shù)”,仍然具有著“管中窺豹”的價值。綜觀孫國明詩歌的選材,大多取“秋”立意,從感情色彩上說,又多著“冷色調(diào)”。孫國明的詩雖然在“描摹”“山水畫面”的時候,他把個人的情感隱藏得幾乎了無跡痕,但通過他的選材和“色調(diào)”仍然可以明顯地看出來,他的詩仍然延續(xù)了中國傳統(tǒng)詩歌當中“文人悲秋”的老路子。正因為如此,孫國明“個性”的“澀滯”的“表達”也許正適合去“傳輸”“冷色調(diào)”的“秋意”。下面,我選取孫國明《霜降》一詩具體談?wù)勎覍O國明詩歌的感受。《霜降》這首詩“描繪”“霜降”,詩人還是費了一番心思。讀這首詩,不難看出,詩人在動筆之前頭腦里就琢磨的是“霜降”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即“霜降”是怎么來的?“霜降”來了怎么樣?之后又怎么樣?這樣,前有鋪墊,后又有延續(xù)的升華,全詩通過大致勻稱的四節(jié),通過個性的遣詞和個性的詩意表達再現(xiàn)了節(jié)令“霜降”的來龍變化,描繪了一幅很個性的“霜降時令圖”,走的也是中國傳統(tǒng)詩歌中“山水詩”的路子。另外,中國傳統(tǒng)“山水詩”基本上都是“詩畫合一”的,正如蘇軾評價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那樣,對于孫國明的詩,我仍然可以說,孫國明的詩具有“詩中有畫”的特點。我不知道詩人孫國明是否愛做畫,但我想,也許詩人孫國明選定要“以詩名趣”時候,他就想力爭用“個性”的“詩”去描摹“個性”的“畫”。我不敢說孫國明的詩是“極好的山水詩”,但我敢說孫國明的詩“向山水靠近”。這是一個極好的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對詩人孫國明表達敬意。對于孫國明《霜降》這首詩,我這里就不對具體詩句做逐一的解讀了,這里,我仍要借《霜降》這首詩談孫國明詩歌的另一個特點。清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有這樣一段論述:“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边@里一段話是王國維對“人間詞”“境界說”的兩種著名的論述,他所舉的例證便是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和元好問的“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而就我看孫國明的《霜降》,詩人把“自己”放在“遠處”,看“遠處”的“霜降”,它仍然接近于元好問“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的“無我之境”。這也是孫國明選定的一個極好的詩歌方向。 專欄主編:李耀斌 編輯:路 璐 維護原創(chuàng),允許轉(zhuǎn)載, 但須注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