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以曹操、劉備、孫權(quán)為代表的三方勢力脫穎而出。 220年(東漢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廢漢獻帝自立稱帝,以洛陽為都建立魏國。 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 229年,孫權(quán)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建立東吳,后遷都建業(yè)(今江蘇南京)。至此天下三分,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形成。 239年(曹魏景初三年),三十五歲的魏明帝曹睿去世,其親生兒子全部夭折,養(yǎng)子齊王曹芳(曹操曾孫,曹彰之孫)即位,由大將軍曹爽(曹操侄孫,曹真之子)和太傅司馬懿共同輔政。 249年(曹魏正始十年或嘉平元年),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之變,對曹魏宗室舉起屠刀,族滅曹爽,前后誅殺七千余人。 251年(曹魏嘉平三年),太尉王凌試圖起兵反司馬懿,另立曹操之子曹彪為帝。不料事敗,王凌誅三族,曹彪亦被賜死。不久司馬懿去世,長子司馬師總攬朝政。 254年(曹魏嘉平六年),魏帝曹芳聯(lián)合太常夏侯玄、中書令李豐、光祿大夫張緝密謀,計劃除掉司馬兄弟。不料事敗,司馬師廢曹芳為齊王,立曹鬃(曹操曾孫,曹丕之孫,曹霖之子)為帝。三位大臣遭腰斬,誅三族,包括張緝之女張皇后。 258年(曹魏甘露三年),司馬昭在其兄司馬師統(tǒng)治的基礎(chǔ)上,又平定淮南諸葛誕之亂,牢牢控制魏國軍政。司馬昭封為晉國公,領(lǐng)并州之太原、上黨、西河、樂平、新興、雁門,司州之河?xùn)|、平陽八郡,這些地方大部分是春秋時晉國地盤。 260年(曹魏甘露五年),十九歲的魏帝曹髦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朕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辈荀致蕦m人三百余人討伐司馬昭,結(jié)果被弒在南闕之下。司馬昭立曹奐(曹操之孫,曹宇之子)為帝,這是曹魏最后一個皇帝。 263年(曹魏景元四年,蜀漢景耀六年),司馬昭派鐘會、諸葛緒、鄧艾率大軍,兵分三路南下攻蜀,蜀漢大將軍姜維撤防劍閣,魏軍久攻不下。鄧艾率軍偷渡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繞過劍閣直插蜀漢腹地,一路勢如破竹,兵臨蜀漢都城成都,后主劉禪投降,蜀國滅亡。 264年(曹魏景元五年),司馬昭封晉王,加九錫,不久病逝。 265年(曹魏咸熙二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掉魏元帝曹奐,改國號為晉,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晉,建都洛陽,曹魏滅亡。 279年(西晉咸寧五年,東吳天紀三年),西晉發(fā)兵二十余萬,兵分六路沿長江全線攻吳。西路水師順流而下,所向披靡,直指建業(yè)。 280年(西晉咸寧六年或太康元年,東吳天紀四年),東吳末帝孫皓向晉軍投降,西晉滅東吳,三家歸晉。 司馬氏得位不正,始終害怕歷史重演。司馬炎認為曹魏滅亡,在于沒有分封王子為諸侯王,宗室力量太弱,因此即位后就大肆分封諸侯王,結(jié)果諸侯割據(jù)的形勢迅速形成,西漢七國之亂猶在眼前。 290年(西晉太熙元年),晉武帝去世,次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司馬衷的智商可能有些問題,西晉發(fā)生饑荒,餓殍遍地,他竟然吃驚的問:“何不食肉糜?”如此晉惠帝,諸侯王怎肯臣服,為爭奪朝政大權(quán),西晉內(nèi)戰(zhàn)不止,持續(xù)十六年,史稱“八王之亂”。 從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開始,戰(zhàn)亂不止,很多中原人遷往江南避禍。好不容易等到西晉一統(tǒng)天下,中原百姓本以為能得到喘息,結(jié)果又是延續(xù)十數(shù)年的八王之亂,中原人加速南下。北方的匈奴、羯、鮮卑、氐、羌等趁中原戰(zhàn)亂和人口銳減,不斷內(nèi)遷,在北方建立十六個割據(jù)勢力(實際超過此數(shù)),統(tǒng)稱為“五胡十六國”。 西晉八王之亂后,司馬氏的統(tǒng)治危如累卵。 304年(西晉永嘉二年),南匈奴人劉淵起兵,稱漢王。308年,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北)稱帝,次年遷都平陽,史稱漢趙(前趙),為十六國第一個政權(quán)。 311年(西晉永嘉五年,漢趙光興二年或嘉平元年),劉淵之子劉聰率軍攻破洛陽,俘獲晉懷帝(兩年后被弒),史稱“永嘉之亂”。 316年(西晉建興四年,漢趙建元二年或麟嘉元年), 劉淵養(yǎng)子劉曜攻破長安,俘獲晉愍帝(兩年后被弒),西晉滅亡。 西晉從266年至316年,立國五十年,建都洛陽四十五年,建都長安五年。西晉滅亡這么快,主要原因是得位不正、晉惠帝難堪大任、諸侯王內(nèi)訌。 317年,南遷至建康(今南京)的瑯琊王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東晉控制江南半壁江山,北方則陷入五胡十六國相互攻伐的散亂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