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自媒體上有一股歪風,即只要逮到一幅發(fā)黃的老照片,就全憑腦補杜撰出一個又一個狗血的段子出來。比如這幅老照片: 前不久,就在這個平臺上,該照片被解說成是北洋時期三大軍閥首領的合影。 北洋時期三大軍閥,就是皖系、直系、奉系唄,三大軍閥的首領,就是段祺瑞、馮國璋、張作霖唄。 可大家看看,是嗎? 沒過幾天,還是這幅老照片,又有作者發(fā)文,指名道姓地說這是閻錫山、韓復榘、張宗昌三人的合影。 胡說八道! 還好,廣大網(wǎng)友對這幾大軍閥的照片都比較熟識,很容易辨別,不會受那個騙。但若哪個無良的作者把這三人杜撰成不出名也沒有照片可資對比的小軍閥時,又該如何給予拆穿呢? 來來,咱就一起討論一下北洋陸軍軍服制式中的兵種符號,看能不能有點幫助。 一、北洋陸軍兵種符號的分類與標識1.北洋陸軍的兵種有哪些 北洋陸軍的五大主要兵種即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次要兵種有憲兵、軍需、軍醫(yī)、軍樂、測量、軍法等等。這不是本文的重點,點到為止。 2.北洋陸軍高級軍官沒有兵種之分 北洋時期的軍銜設置為三等九級,即上等軍官少將、中將、上將,中等軍官少校、中校、上校,初等軍官少尉、中尉、上尉。其中上等軍官只有軍種之分,沒有兵種之分。即在說到或寫到將級軍官時,只能冠以軍種說陸軍少將、陸軍中將、陸軍上將,不能冠以兵種說步兵少將、騎兵中將、炮兵上將等。這也是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慣例。 中、初等軍官(校、尉官)和士兵與上等軍官正相反,必須區(qū)分兵種,而不能冠以軍種。即只能說步兵上校、騎兵少校、炮兵中尉、工兵上士、輜重兵二等兵等,不能說陸軍中校、陸軍下士、陸軍一等兵等。 注意:這不是習慣稱謂,是規(guī)范稱謂。也就是說,這不是妥與不妥的問題,而是對與錯的問題,是必須得遵從的問題。 3.北洋陸軍的兵種符號如何表現(xiàn) 北洋陸軍的兵種符號表現(xiàn)在領章上,用不同顏色區(qū)分不同的兵種。民國元年10月23日頒布的《陸軍服制圖說》中,關于各兵種顏色,規(guī)定如下: “步騎炮工輜五科,以國旗顏色之順序分屬,即步科紅色,騎科黃色,炮科藍色,工科白色,輜重黑色。憲兵及軍佐各科則參酌擬定,憲兵淡紅色,軍需紫色,軍醫(yī)綠色,軍樂杏黃色。” 這不同顏色的領章,在當年被稱作兵科章,或兵種色。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兵種符號。 上圖是宋哲元青年時期的照片,請注意看他的領章,就是那時的標準樣式。因為是黑白照片,猜測領章為紅色,即步兵兵種色。 因為兵種只在中、初等軍官和士兵中進行區(qū)分,所以上等軍官的少將、中將、上將并沒有兵種色的標識。 “領章長方形,前端凸出作尖錐形,長約七生的五(凸度在內(nèi)),寬同領高。上等官佐用金制,中等以下及士兵均各用本科顏色呢制成,不分等級……” 民國三年、六年、十六年,北洋陸軍的服制又漸次有微改與增補,但兵種色只表現(xiàn)在上校以下官兵領章上的規(guī)范照舊。 說到這里我想已經(jīng)說清楚了,即上校以下的軍官和士兵,必須得按所屬的兵種佩戴不同顏色的領章(兵種符號),少將以上的軍官因為沒有兵種之分,故而只統(tǒng)一佩戴將官標識的金色領章。這金色的領章和1947年以后國民黨軍將級軍官的領花的功能完全相同。 這是陸軍中將孫岳的照片,其所佩領章,即將官標識的金色,而非兵種色。 看開頭那幅老照片上的三名軍官,中間的佩步兵符號,右邊的佩輜重兵符號,左邊那位兵種色雖然看不太清楚,但顯然不是金色,這三人是校尉級官佐無疑??墒牵楸毖筌婇y史,有哪一個大軍閥是校尉級軍官?說這三人是北洋大軍閥,不是胡說八道又是什么? 二、兩個例外或特殊情況一是奉軍的特立獨行。 張作霖奉軍在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后,與由直系軍閥把持的中央政權決裂,獨立,并著手進行名曰整軍經(jīng)武的軍事改革,其部隊編制和軍服制式另搞一套,其中就包括將級軍官的金色領章被取消。如圖: 這是奉軍將領郭松齡在整軍經(jīng)武后的照片,請看他的領子上,就光光的啥都沒有。 微改后,上校以下官兵用領章區(qū)分兵種的法規(guī)一如北洋舊制。 二是有圖未必有真相。 下圖是網(wǎng)上經(jīng)??吹降囊环钕弟婇y首領段祺瑞的照片: 歷史圖片是治史的重要依據(jù),但仍然需要互相印證才行。因為在一些個別情況下,有圖未必有真相。這幅段祺瑞佩戴紅色領章的照片,就是錯的。紅領章是步兵的兵種色,身為上將的段祺瑞按條令不應佩戴兵種色。 這是咋回事?一種可能是老段故意表現(xiàn)自己普通一兵的作風。據(jù)段祺瑞老部下回憶,其處世作風低調(diào)而怪誕,不怎么講排場。這方面馮玉祥、傅作義也差不多,經(jīng)常著士兵服裝;另一可能是老段稀里糊涂無意間弄錯了。同樣是據(jù)其部下回憶,段祺瑞在吃飯穿衣等生活小節(jié)上特別不上心,邋里邋遢,經(jīng)常鬧笑話。 總之甭管什么原因,他的領章是錯的。雖是真實的老照片,但這幅老照片不能代表北洋陸軍的服制規(guī)章,亦不能表現(xiàn)當年的真實情況。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判讀,未必準確,是否有其他說法,還望知情者指正。 三、影視中的胡搞與誤導也別怪地攤和網(wǎng)絡作家們滿篇的胡說八道,即使那些被標榜為優(yōu)秀的電影電視劇,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看這個劇照: 這是好評如潮的某著名電視劇的劇照。劇中C位的二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吳佩孚和張作霖。 我不看電視劇,不知這劇中表現(xiàn)的是怎樣的背景,但我知道吳佩孚與張作霖的會面,也就是不多的兩次。一次是1920年7月29日,直奉軍閥聯(lián)手戰(zhàn)勝皖系軍閥后的天津分贓會議上。不過這次會議上張與吳二人鬧得頗不愉快,應該不可能并列站到一起。 另一次是1926年6月28日,直奉兩軍北京順承王府的合作討赤會議上。這次會議,剛剛打過第二次戰(zhàn)爭的雙方甭管內(nèi)心怎么樣,但表面上必須得愉快。所以會后既拍了電影,也留了合照。 上圖中,左三、右二佩深色領章,這顯然是兩名校尉級軍官,應是副官一類的角色。最右側持步槍者是一名搶鏡的士兵,其他便都是與會的高級將領,居C位的自然是吳大帥和張大帥了。 整軍經(jīng)武后的奉軍,與關內(nèi)直軍的軍服制式,顯而易見的有兩處不同,一是增加了軍官武裝帶,二是取消了將官的金色領章。通過這兩個特征即可分辨出照片中人誰是直軍誰是奉軍。 再看同一天同一時間拍攝的電影的截圖: 從這個彩色的截圖看,奉軍軍服的顏色,也有了不同。 但不管怎么變,有一點是一貫的,即不論直軍奉軍,高級將領都沒有兵種符號。 現(xiàn)在回過頭來再看那劇照中身為兩軍統(tǒng)帥的吳佩孚、張作霖,都佩戴著校尉級軍官才佩戴的步兵兵種符號,你說這是不是驢唇馬嘴? 再插一個與本文主題無關的話題,即二人的軍銜。劇照中吳是三顆星,張卻是兩顆星,這同樣荒謬。須知張作霖獲授上將是1920年1月1日,吳佩孚獲授上將是1922年10月10日。那也就是說,在吳佩孚扛上三顆星的時候,張作霖早在他之前兩年多就是三顆星了,怎么可能是劇中這個情況! 北洋陸軍的軍服制式是從日本學來,而一直到1938年以前,日本陸軍的兵種色也只表現(xiàn)在中、初等軍官和士兵的領章上,將級軍官的領子上什么也沒有。請看: 這是日本陸軍中將田中靜一的照片,他的衣領上,就啥都沒有。 可令人噴飯的是,長期以來銀幕熒屏上,日本鬼子的少將中將們,卻多是步兵的紅色兵科章。 這是比李雪健演的那個電視劇更著名的電影中的鏡頭,其角色身份為侵華日軍第10師團的師團長,陸軍中將磯谷廉介。看他那身行頭,是要多荒唐有多荒唐。 有網(wǎng)民對我的較真表達不快:看血戰(zhàn)臺兒莊,重要的是銘記國軍的忠勇,不是吹毛求疵。這讓我想起幾年前參觀遵義會議紀念館,當面向館方提出不該將五四手槍作為紅軍用過的手槍時,人家回復我的差不多同樣內(nèi)容的話。 唉!讓人說啥好呢。 |
|
來自: 朝_五_晚_九 > 《中國編制裝具銜級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