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傷寒論》中的四逆湯 1.古代劑量 甘草(二兩,炙),干姜(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2.現(xiàn)代劑量(僅供參考) 甘草(6g,炙)干姜(4.5g)附子(10g,生用,去皮) 3.煎服法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兩。 煎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兩(現(xiàn)代用法:久煎,分兩次溫服) 4.《傷寒論》論述條文選摘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上 第29條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fā)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中 第91條 傷寒,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法 第225條 脈浮而遲,表熱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法 第323條 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第324條 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飲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干嘔者,不可吐也,宜四逆湯。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法 第353條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法 第388條 吐利汗出,發(fā)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
|
來自: sinoguoying >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