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年,尤其是陜西石卯文化被發(fā)掘出來后,市場上大量出現(xiàn)了一些玉種不錯的素環(huán),都被稱為所謂的石卯文化玉器,就像十來年前所謂的齊家玉器在市場大行其道一樣的現(xiàn)象。對于很多不明就里的玩家來說,那些素器往往會讓人覺得無從下手,無所適從,再加上表面上粗糙的打磨痕跡,就會讓很多愛好者源源不斷的購入。 無論是早年的所謂齊家玉器,最近的所謂石卯文化玉器,還是頭些年大行其道的這類所謂戰(zhàn)漢素玉環(huán),其實都是短暫的借著一個剛被發(fā)掘的墓葬進行的炒作,過一陣就會被行里人明白是怎么回事。 商周的玉器銼磨工藝玉器,文化期甚到戰(zhàn)漢的素器,無論帶工還是不帶工,工藝的基本方式是一樣的,銼磨(刻畫)。有時候會提到一個詞,不均勻。不少朋友也聽到過,除了砣痕,銼磨(刻畫)工藝與今天的電動砣、油石的核心區(qū)別就在于:均勻與否的區(qū)別。我們把銼磨工藝中的“不均勻”分成幾部分去說,大家在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可以自己琢磨,這幾個部分是砣之前的工藝具備的共性,更重要的是,目前的工藝無法完全仿制。第一個不均勻,是玉器表面皮殼斑點(晶粒與凹點、晶團與凹洼)的均勻與否。第二個不均勻,是玉器表面存在的搓磨拉絲痕跡的不均勻。第一個不均勻,觀察點在素器的平面,甚至帶工玉器的無工藝處,這里會留下玉器打磨的皮殼,這里會有陳啟賢在張家坡里提到的三種痕跡的綜合表現(xiàn),粗糙的玉器是晶團狀凸脊和凹窩與晶粒狀凸點與凹點的組合。這種位置很難看到長條凸脊及凹槽的狀態(tài)。不同的玉器表面的粗糙程度會有不同,但是這種兩種痕跡互相的疊加伴生是一直存在的。在這個地方的觀察,不要被痕跡粗糙與細膩的視覺效果干擾,重點要觀察到這里痕跡的伴生和不均勻。如果在平面處,看到大面積的、單一的、細膩程度絕對一致沒有變化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是不合理的。 這種現(xiàn)象對于觀察素器尤其好用,在鑒定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器型的素器,如果看到了上述的單一現(xiàn)象的狀態(tài),就需要高度警惕了。 第二種不均勻則是玉器表面拉絲痕跡的均勻。這種均勻,與拉絲痕跡粗糙,細膩的表象無關(guān),仿品可以做的粗糙,可以做的細膩,但是無論粗糙和細膩,都不該出現(xiàn)在玉器表面體現(xiàn)出、成片、粗糙程度均勻、方向一致的銼磨痕跡,。往往這種仿品的搓磨痕跡,在表面的拉絲痕跡會長而不斷,表面的拉絲痕跡尖銳且深峻。有些會進行再次打磨,把粗糙的痕跡留下一部分,表面看上去紋飾有磨損的狀態(tài),當遇到這類痕跡的時候,仔細觀察,這種銼磨的拉絲痕跡,無論粗糙細膩都與老的搓磨工藝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古玩市場上常見的仿齊家,仿石卯文化玉器尤其多見這類形態(tài)。 第三種不均勻是銼磨形狀的不均勻,這是對帶工的玉器說的。西周晚期之前,玉器銼磨工藝是手持就地加工的工具進行的玉器紋飾加工。這種工藝和玉器加工方式,勢必造成很多玉器紋飾的線型不一樣,即便是看上去差不多的線條,形成的痕跡和整體的形制都有區(qū)別。而電動砣具,和目數(shù)一致的油石加工出來的仿商周玉器的紋飾,則具備同類線條的絕對性。因為電砣作為最初的加工方式形成的紋飾,后期的修磨即便有些毛刺痕跡干擾,但是整體上可以看到,這些線具備絕對的一致性,無論是形制,痕跡都一樣。這種一致性對于目前市場上能看到的很多仿商周玉器來說,能理解這個工藝基本上就可以屏蔽掉一多半。 對于商周玉器,甚至素器來說,皮殼表面的細膩程度,溝槽和表面的拉絲痕跡,線條紋飾的形狀狀態(tài),從這幾個方面去觀察絕對的一致性存在。這三個方面結(jié)合起來,無論是素器,還是帶工藝的搓磨工藝玉器,只要出現(xiàn)了絕對一致的痕跡,就是重大的疑點。有些素器細膩一些,有些素器粗糙一些,有的玉器紋飾復(fù)雜,有的紋飾簡單。其實這些現(xiàn)象對工藝鑒定來說,都不太重要。排除了三個方面的一致性,那么就要知道該看到什么。理解手+就地取材的工具這二者的結(jié)合,那么平面也好,紋飾也好,側(cè)面也好,都可以進行規(guī)律性的觀察比對,在這整個的大年份范圍的玉器中,文化期,商,西周,在細膩程度上會略有區(qū)別,這個區(qū)別是視覺效果上的,不是工藝特征上的,所以鑒定中不能把視覺效果感受等同于工藝痕跡邏輯。當我們理解到這個程度的時候,西周晚期砣具出現(xiàn)之前的玉器,就只是同一個現(xiàn)象,區(qū)別無非是細膩與粗糙,底層鑒定邏輯都是一樣的。 這是館藏品,對比仿品的話,這種團狀凸脊的位置一般高度、光澤度都不會出現(xiàn)一致的現(xiàn)象,而仿品則是凸起的位置會光澤度一樣,甚至會出現(xiàn)底部的晶粒凹點的細膩度一致的現(xiàn)象。 真品的光澤度往往會和其他凹下去的位置的光澤保持一致,因為仿品打磨的時候如果打磨工具過于平整,過于細膩,就只能搓到平面,搓不到凹下去的位置。想想這個邏輯。而真品則是工具粗糙,相比現(xiàn)代的工具沒那么平整,細膩度也不一致,再加上自然佩戴的磨損等原因,使得突起的位置和凹窩的位置的光澤趨于一致。
這是一件電動砣仿的春秋晚期紋飾的玉器,雖然猛看有一眼,如果從工具的一致性,打磨狀態(tài)的一致性上去看,破綻就非常明顯,這也是仿品為什么總會有破綻的邏輯所在。所以,只從器型、紋飾鑒定古玉依然是不充分的手段,微痕工藝鑒定中的線條、砣痕、打磨、拋光等組合起來的鑒定系統(tǒng)會更為完善和深入。 仿古玉在皮殼上,一般用電砣進行初步打磨,然后用目數(shù)一致的油石再進行反復(fù)的拋光。油石目數(shù)有區(qū)別,但是在同一個油石的加工下,這個層面的痕跡是絕對一致的。這就是為什么無論如何更換油石,都不會影響仿品特征的變化的原因??吹接衿鞯臅r候,從形制紋飾定年份,然后從紋飾里找啊哦工序工藝的時代固定下的痕跡,然后從痕跡里找背離,找不合理,當找到幾處的時候,就基本有答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