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窗花影 古人大多有著隱逸情懷。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覺得當(dāng)官很不自在,他就干脆辭職,攜家歸隱,過上了悠閑的田園生活。 放下名利,如釋重負(fù),終于可以長吁一口氣,他說:“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從此安于平淡,晴耕雨讀。閑暇時喝喝酒,寫寫詩。生活固然清貧,倒也逍遙自在。 他無酒不歡,往往是幾杯好酒下肚后,靈感突至,詩情大發(fā),于是拿過筆來,即興寫上幾句。 就這樣,他寫了《飲酒二十首》,其中第五首尤其膾炙人口,也相當(dāng)經(jīng)典,至今仍在悠悠流傳: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道是,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然而,不管你身居何處,如果清醒自持,淡泊從容,心靈就能遠(yuǎn)離世俗紛擾,不被繁華所迷惑,無論住在哪里,都可以安寧度日。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陶淵明沒有完全逃避現(xiàn)實,他住在有人煙的地方。紅塵滾滾,其實在哪兒都一樣,只不過與自然鄉(xiāng)村毗鄰,可能更具詩情畫意。他感覺不到車水馬龍的喧囂,這是為什么呢? “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 有人問:你是怎么做到的?陶淵明風(fēng)趣地說,這是一個秘密,無妨在此分享一下,只要你把心靈安放在遠(yuǎn)離俗世的地方,那么,身體所處的環(huán)境,即使熱熱鬧鬧,心靈也覺得靜謐安寧。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句詩給我們帶來寧靜美好的感覺。深秋時節(jié),徜徉于東籬之畔,詩人隨意地采擷著菊花,偶一抬頭,望見遠(yuǎn)處一抹黛色,那是熟悉的南山。 已是黃昏,此時暮靄沉沉,西天的彩霞還沒有消失殆盡,蒼煙籠罩著原野,天地?zé)o言,呈現(xiàn)一種大美,人在其中,宛然畫中。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有人說,“秋天的黃昏,另有一種明媚,它的景色神秘,美妙而動人”。造化神奇,古今皆然,總是給人莫名的驚喜與感動。 暮色越來越蒼茫,此時此景令人陶然心醉。一天當(dāng)中,傍晚時分自然是最美好的。 瑰麗的彩霞,把人間涂抹得又溫暖,又絢爛。天邊倦鳥緩緩歸巢,漸飛漸遠(yuǎn),遂隱沒于遼闊無邊的蒼穹。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佇立良久,陶淵明被自然景物深深感動。所見之景,所聞之聲,他都覺得賞心悅目,妙不可言。 驀然之間,他似乎領(lǐng)悟了什么道理,但已全然“忘言”,想不起來,也不知道說什么好。他被怔住的,在晚風(fēng)中沉默著,而又恍然大悟。 這里,應(yīng)了老子那句經(jīng)典的古話,“言者不知,知者不言”。萬物靜默如謎。 陶淵明在他41歲時辭官歸隱,之后再也沒有出仕。一隱就是二十余年,直至老死。 后半生的隱逸生涯,漫長而又短暫??嘀杏袠?,陶淵明過上了他想過的理想生活。 回望歷史,隔著蒼茫的時空,梁啟超遙想起這位飄逸出塵的隱者,他自言自語道:“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p> 話音一落,陶淵明地下有知,可能也哈哈大笑了。 推薦一套好書給大家: 正版圖書,內(nèi)含精美插圖。句句情懷,篇篇經(jīng)典,好書不容錯過,點擊上方鏈接,請您放心選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