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藥 補氣諸參與黃芪, 白術山藥健脾宜。 扁豆五加和甘草, 松花甘平可補虛。 注:補氣藥多甘溫或甘平,能補益臟腑之氣從而提高機體的生理活動功能,常用于脾氣虛所致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虛脹、大便溏薄、甚或浮腫、脫肛、臟器下垂和肺氣虛所致的少氣懶言、語言低微、甚則喘促、出虛汗等。此類藥物常用的有: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白術、山藥、刺五加、 扁豆、甘草、松花粉等。 1.人參 人參味甘補元氣, 止渴生津養(yǎng)榮衛(wèi)。 復脈固托多急救, 補氣攝血療諸虛。 【注釋】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榮養(yǎng)衛(wèi),復脈固托,多用于急救,補氣攝血治療各種虛癥。 【按語】人參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臨床用于: 1. 元氣虛脫癥。本品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適用于因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短神疲,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單用有效,如獨參湯。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者,應與回陽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與回陽救逆,如參附湯。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干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yǎng)陰,斂汗固脫,如生脈散。 2. 肺脾心腎氣虛證。本品為補肺要藥,可改善短氣喘促,懶言聲微等肺氣虛衰癥狀。治肺氣咳喘、痰多者,常與五味子、蘇子、杏仁等藥同用,如補肺湯。 3. 人參為補脾要藥,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氣虛衰癥狀。因脾虛不運常兼濕滯,故常與白術、茯苓等健脾利濕藥配伍,如四君子湯。若脾氣虛弱,不能統(tǒng)血,導致長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補氣以攝血,常與黃芪、白術等補中益氣之品配伍,如歸脾湯。若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者,本品還能補氣以生血,可與當歸、熟地等藥配伍,如八珍湯。 4. 補益心氣,人參可改善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脈虛等心氣虛衰癥狀,并能安神益智,治療失眠多夢,健忘。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伍,如天王補心丹。 5. 補益腎氣,人參不僅可用于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還可用于腎虛陽痿。治虛喘,常與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藥同用。治腎陽虛衰,腎精虧虛之陽痿,則常與鹿茸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配伍。 6. 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熱邪不僅容易傷津,而且亦會耗氣,對于熱病氣津兩傷,口渴,脈大無力者,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治熱傷氣津者,常與知母、石膏、松花粉同用,如白虎加人參湯。消渴一病,雖有在肺、脾(胃)、腎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響。其病理變化主要是陰虛與燥熱,往往氣陰兩傷,人參既能補益肺脾腎之氣,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劑中亦較常用。 7. 本品還常與解表藥、攻下藥等祛邪藥配伍,用于氣虛外感或里實熱結而邪實正虛之證,有扶正祛邪之效。 摘自張德蘊主編 《新編辨證用藥歌訣》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2011年 第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