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于是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春秋時期哲人老子的著作,長期以來《道德經(jīng)》《老子》《五千文》的書名為世人所知。在讀者的印象中,現(xiàn)代通行本《老子》字數(shù)為5162字,多以《道經(jīng)》為上卷,《德經(jīng)》為下卷;然帛書版《老子》是《德經(jīng)》為上卷,《道經(jīng)》為下卷。 1973年,考古學家在湖南長沙馬王漢墓發(fā)掘出帛書版老子《德道經(jīng)》,分為甲、乙本,傳抄時間略有不同,甲本是西漢初年劉邦登基后,乙本則是漢文帝登基之后【甲本為5344字,乙本為5342字】,是已出土版本中最接近老子時代的,帛書《德道經(jīng)》的字句更接近老子原著本義的版本。。馬王堆帛書《老子·德道經(jīng)》與通行本在編排上有所不同,帛書德經(jīng)在前,道經(jīng)在后,通行本反之?!暗缕痹谇?、“道篇”在后,強調(diào)修真之漸法,廣泛適用于中下根器的大眾勸導,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開篇,奧義雖深,但可以逐漸接引眾生,正如《周易·系辭下》“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绷硗馔ㄐ斜驹谀承┱鹿?jié)次序也有差異。文字上帛書與通行本也有所差異。下面是以帛書《德道經(jīng)》為底本原文整理出來,以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德經(jīng) 論德 第一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淡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而取此。 泊:通“薄”澆薄,指社會風俗不良。
皮:通“彼”舍棄薄華的禮,采取厚實的德。 論德 得一 第二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正。其至之也,胃天毋已清將恐蓮,胃地毋已寧將恐發(fā),胃神毋已靈將恐歇,胃谷毋已盈將恐竭,胃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孤、寡、不轂,此其賤之本與?非也,故致數(shù)輿無輿。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珞珞若石。 得一:即得道。 霝:通“靈”,靈驗。 ?。和ā肮取?。 胃:通“謂”;蓮通“裂”。 轂:通“谷”。 輿:通“譽”。 得一 聞道 第三章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輸。質(zhì)真如渝,大方如禺,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天象無刑,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堇:通“勤”,勤勉。
建德如輸:剛健的德好像怠惰。建通“健”,剛健。輸:通“偷”,惰,懈怠。
禺:通:“隅”。
天象無刑:即“大象無形”。天:“大”之形訛。刑:通“形?!?/code> 反復 第四章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反:即“返”。指運動反復。 中和 第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故人之所教兮,議而教人,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父。 中:通“沖”。
勿:通“物”。
勤故人之所教兮:甲本辨認有分歧,乙本全部殘毀。
議:通“我”。
強良:強橫的人。良:通“梁”。 至柔 第六章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致堅,無有入于無間,五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致:通“至”。 五:通“吾”。 立戒 第七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請靚 第八章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如詘,大巧如拙,大贏如肭。躁勝寒,靜勝熱,請靚可以為天下正。 請靚:即清凈,清凈無為。 請靚 知足 第九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糞:通“播”,耕種。 知天下 第十章不出于戶,以知天下。不歸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彌遠,其知也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為而成。 不歸于牖:通“窺”,不向窗外窺望。
不見而名:通“明”,指不窺見而明天道。 無為 第十一章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以為,將欲取天下也恒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矣。 德善 第十二章圣人恒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翕翕(xi)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屬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德:通“得”。 咳:通“孩”。 生死 第十三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蓋聞善執(zhí)生者,陵行不辟矢虎,入軍不被甲兵。矢無所椯其角,虎無所昔其蚤,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執(zhí):通“攝”,保養(yǎng),養(yǎng)護。
辟:通“避”。矢:兕,犀牛。
椯:通“投”。
昔:通“措”。蚤通“爪?!?/code> 尊貴 第十四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毒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弗有也,為而弗寺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胃玄德。 寺:通“恃”。 守母 第十五章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堇。啟其悶,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 盜桍 第十六章毋道身殃,是胃襲常。使我絜(jié)有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赍財有余;是胃盜桍。盜桍,非道也! 道:從乙本讀作“遺”。
絜:握持,掌握。
解:通“徑”,指邪徑。
除:通“廢”。 善觀 第十七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茲?以此。 含德 第十八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喇虺地弗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朘(zui)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嚘(yōu),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即老,胃之不道,不道早已。 蜂喇虺地:都是毒蟲,蜂:通“蜂”,地:通“蛇”。 ?:通“攫”,攫鳥,鳥之烈者。 嚘:氣逆。 知和曰明:從乙本作“知常日明”。淳和的道理叫做“?!保J識常叫“明”。 玄同 第十九章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悶,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挫其兌而解其紛,是胃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淺,故為天下貴。 挫其兌:挫磨掉銳氣。坐通“挫”,兌通“銳”。
淺:通“賤”。 治邦 第二十章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茲昏;人多知,而奇物茲起;法物茲彰,而盜賊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無為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之:通:“治”,治理。 畸:通:“奇”,奇巧,詭秘,臨機應變。 茲:通“滋”。益,愈加。 為正 第二十一章其政悶悶,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民夬夬。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紲,光而不耀。 其政悶悶:通“政”,政治。悶悶,昏昏昧昧,形容政治寬厚。
屯屯:通“淳淳”,淳樸忠厚。
夬夬:通“缺缺”,疏薄詐偽貌。
兼:通“廉”,棱角。
紲:通“肆”,放肆。 長生 第二十二章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蚤服;蚤服胃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胃根深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蚤服:早做準備,蚤通“早”。服通“備”,準備。 居位 第二十三章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申不傷人也,圣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申:通“神”,指鬼神顯靈。 處下 第二十四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靚勝牡,為其靚也,故宜為下。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則大者宜為下。 郊:通“交”。 靚:通“靜”,清凈之道。 ?。和ā熬邸?。 道注 第二十五章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不善坐而進此。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輿?故為天下貴。 注:同“主”,主宰。
賀人:通“嘉”即嘉人。
四馬:即駟馬。 無難 第二十六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也,為大于其細也。天下之難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于無難。 未:通“味”。 輔無 第二十七章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亂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臺,作于贏土,百仁之高,始于足下。為之者敗之,執(zhí)之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zhí)也,故無失也。民之從事也,恒于其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成:通“層”。
贏:通“虆”盛土的筐。
仁:通“仞”,古時候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玄德 第二十八章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賊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胃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以知知邦:用智巧治理國家。前一個“知”指智巧,后一個“知”指治理、統(tǒng)治。 反:同“返”。指復歸于真樸。 江海 第二十九章江海之所以能為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浴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隼而弗猒也。非以其無諍與,故天下莫能與諍。
安居 第三十章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遠徙。有車周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不積 第三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三葆 第三十二章天下皆胃我大,大而不宵,夫唯大, 故不宵。若宵,細久矣,我恒有三葆之:一曰茲;二曰檢;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茲,故能勇,檢,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今舍其茲且勇,舍其檢且廣,舍其后且先,則必死矣。夫茲,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健之,如以茲垣之。 宵:通“肖”。不肖:不像具體的事件。
茲:通“慈”,慈愛。
檢:通“儉”,節(jié)儉。 不爭 第三十三章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胃不爭之德,是胃用人,是胃配天,古之極也。 用兵 第三十四章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寸而芮尺。是胃行無行,攘無臂,執(zhí)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于無適,無敵近亡吾寶矣。故乘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芮:通“退”。 適:通“敵”。無適:指缺乏作戰(zhàn)經(jīng)驗。 哀:通“愛”,有“慈”之意。 懷玉 第三十五章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 知病 第三十六章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尚:通“上”。 畏畏 第三十七章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毋閘其所居,毋猒其所生。夫唯弗猒,是以不猒。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被取此。 不畏畏:不畏懼威壓,第一個“畏”作畏懼講,第二個“畏”通“威”指統(tǒng)治者的威壓。 閘:通“狹”。 猒:通“厭”,壓迫。 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被:通“彼”。 天網(wǎng) 第三十八章勇于敢者則殺,勇于不敢者則栝。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彈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栝:通“活”。
彈:通“戰(zhàn)”,爭斗。彈:通“坦”坦然,自然從容。 司殺 第三十九章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若民恒是死,則而為奇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則恒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貴生 第四十章人之饑也,以其取食稅之多也,是以饑。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為也,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貴生。 柔弱 第四十一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以兵則不勝,木強則恒。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 恒:通“烘”,指樹木被砍伐后遭焚燒。 天道 第四十二章天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余益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圣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和ā耙帧?,壓,壓抑。 水德 第四十三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以其無以易之也。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訽,是胃社稷之主;受邦之不詳,是胃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訽:通“垢”恥辱。 右介 第四十四章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右介而不以責于人。故有德司介,無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恒與善人。 介:通“契”,債權人所持的契約。 道經(jīng) 觀眇 第四十五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眇:通“妙”。 觀噭 第四十六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也,恒也。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訾:通“斯”,連詞,則。
盈:通“呈”,“呈”與“形”義同。
志:通“恃”。 安民 第四十七章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道用 第四十八章道中而用之,又弗盈也,淵呵,始萬物之宗。挫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始:通“似”。 兌:通“銳”。 用中 第四十九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省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tuó)籥(yuè)輿?虛而不淈,蹱而愈出。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于中。 ?。和ā靶铡?,百姓。
淈:通“屈”,枯竭。
蹱:通“動”。
數(shù):通“速”。 浴神 第五十章浴神不死,是胃玄牝。玄牝之門,是胃之根。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 ?。和ā肮取保稳萏摽?。 堇:通“勤”。不堇,不盡,不窮竭。 無私 第五十一章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輿,故能成其私。 芮:通“退”。
輿:通“與”。 治水 第五十二章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治:通“似”。若,好像。 予:通“與”。 正:通“政”。 蹱:通“動”。 持盈 第五十三章?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兌之,不可長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貴而驕,自遺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通“持”。
兌:通“銳”。
葆:通“?!薄?芮:通“退”。 無不為 第五十四章戴營袙抱一,能毋離乎?摶氣致柔,能嬰兒乎?修除玄藍,能無疵乎?愛民栝國,能毋以為乎?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胃玄德。 戴:通“載”,助氣詞。 袙:通“魄”,魂魄。 修:“滌”,洗,掃除。藍:通“覽”。 栝:通“治”。 玄中 第五十五章卅(sà)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而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為腹 第五十六章五色使人之目明,馳騁田獵使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圣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罷耳此。 明:通“盲”。目明:眼睛失明,喻眼花繚亂。
方:通“妨”,害,傷。
:通“爽”,差失??冢嚎诓。魑队X失靈。
罷:通“彼”指前者,耳:通“取”。 寵辱 第五十七章人,寵辱若驚,貴大梡若身。何胃寵辱若驚?寵之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胃寵辱若驚。何胃貴大梡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有何梡?故貴為身以為天下,若可以讬天下矣;愛以身以為天下,汝可以寄天下。 梡:通“患”。 汝:通“若”。 道紀 第五十八章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于無物,是胃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胃忽望。隨而不見其后,迎而不見其首。執(zhí)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道紀。 計:通“詰”。至計:徹底地追究。
攸:通“白敫”,光明。
尋尋呵:即“繩繩呵”,形容連續(xù)不絕。
忽:通“恍”。忽望:恍惚,模糊不清,閃爍不定。
望:通“患”。 不盈 第五十九章古之善為道者,微眇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為之容,曰:與呵其若冬涉水;猶呵其若畏四鄰;儼呵其若客;渙呵其若淩澤;沌呵其若樸;湷呵其若濁;曠呵其若浴。濁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 眇:通“妙”。 與:通“豫”。形容小心謹慎。 淩澤:通“冰”。澤:通“釋”,消融。 湷:通“渾”,天然渾樸。 情:通“靜”。余:通“徐”。 女:通“安”。重:通“動”。 葆:通“保”。 歸根 第六十章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云云,各復歸于其根曰靜,靜是胃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殆。 至:通“致”,致使,達到。
情:通“靜”,清靜。表:通“篤”,甚,厚。
云云:通“蕓蕓”,繁多,形容草木的茂盛。
??:通“妄”,妄為。 知有 第六十一章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猶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胃我自然。 大:通“太”。 母:通“侮”,輕侮。 猶:通“悠”。悠呵:悠閑的樣子。 ?。和ā靶铡薄?/pre> |
|
來自: 新用戶86028838 > 《道德經(jīng)原文及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