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器具故宮博物院庋藏的生活器具類文物大項有宮燈、盆景、如意、藥具藥材、錦扇、編織品等,雜項有冰箱、水煙袋、火鐮、鏡支、梳具、粉盒、茶葉、金屬的食具、飲具、花蠟、香等。其來源主要是清宮舊藏,也有少部分來自民間征集或個人捐贈。這些文物絕大多數(shù)是在清代制作的,分造辦處制作與民間貢品。由造辦處制作出的往往不惜成本,取用上乘的原料、指派優(yōu)良的工匠,費時費力,制作出最為華貴、最具有時尚性、也最反映當朝的工藝水平的藝術精品。而民間貢品則以本地區(qū)特有的原材料、施以傳統(tǒng)的手工藝技能,精益求精地加工而成。 故宮藏品中的生活文物,種類繁多,用途各異,所選材質(zhì)迥然不同,諸如紗、牛角、珠寶、銀、銅、錫、木、綢緞、毛、草木等,與之相應的工藝上也就千差萬別。工藝中集編織、累絲、鑲嵌、捶打、雕鏤、鏨刻、染色、花絲、粘貼、刺繡、彩畫、吹塑、打磨等,是傳統(tǒng)工藝的極大寶庫。 這些生活器具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在揭示鮮為人知的清代宮廷生活特點的同時,更多地展示了中國的傳統(tǒng)工藝、奇巧的造型、裝飾的藝術,是人類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乾隆款掐絲琺瑯山水樓閣圖銅鏡】 乾隆款掐絲琺瑯山水樓閣圖銅鏡,清乾隆,直徑9.5厘米,厚0.6厘米。 鏡圓形,背面邊沿凸起邊棱一周,內(nèi)作掐絲填彩釉的裝飾。近景方亭矗立,周圍布以綠草紅花。中景以月洞門的矮墻為界,其后古樹參天,樓閣高聳。遠景云朵飄浮,碧波蕩漾,水天相連。整個畫面寧靜優(yōu)美,宛若仙境。左下側(cè)在奇石處嵌長方形銅鎏金片,上陰刻楷書“乾隆年制”豎行款。 清宮檔案中所見琺瑯鏡的制作很少,因此流傳下來的就更少。該鏡掐絲精細,色彩飽滿,構圖復雜,內(nèi)容豐富,具有乾隆朝典型的工藝特征,為傳世精品。 鏡配有原裝藍布外套,套面中心呈放射狀的層層金片上殘留著翠羽,可見原為點翠裝飾。四周以雙螭捧壽紋環(huán)繞,紋理由米珠縫綴而成,精工巧妙,為宮廷華麗包裝的寫照。 【掐絲琺瑯長方盆石榴盆景】 掐絲琺瑯長方盆石榴盆景,清,通高55厘米,盆長40厘米,寬26厘米。 盆景以石榴樹為主景,樹干為木質(zhì),涂以金漆,彰顯富麗。樹葉用銅片燒藍而成,石榴果則用各色瑪瑙精心雕琢,掛滿枝頭,暗含子孫滿堂之意。樹下配以桃樹、靈芝、繡球花、山石、水草等,頗有情趣。 盆為掐絲琺瑯長方盆,邊緣及邊角處裝飾各式花紋,外壁作花邊式開光,內(nèi)嵌畫琺瑯西洋人物風景畫。此盆景將中西方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當時廣東的工藝特色。 【乾隆款畫琺瑯西洋人物圖鼻煙壺】 乾隆款畫琺瑯西洋人物圖鼻煙壺,清,高6厘米,口徑1.5厘米。 鼻煙壺作扁壺形,附銅鎏金鏨花蓋,內(nèi)連象牙勺。壺體兩面均以卷葉紋開光。一面繪一西洋女子立于樹下欄桿處,兩只紅色蝙蝠于眼前飛舞,寓有“福在眼前”,用西洋景致和人物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吉祥寓意可謂別有新意。另一面亦繪一西洋女子坐于樹下欄桿前,凝神遠望,若有所思。開光外作黃地卷草及如意垂云紋等。橢圓形圈足內(nèi)施白釉,中心署藍色楷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畫琺瑯長方盆玉蘭盆景】 畫琺瑯長方盆玉蘭盆景,清,通高47厘米,盆長25厘米,寬17厘米。 盆景以玉蘭為主景。玉蘭花瓣使用的是精心打磨的料石,花朵用銅托和金屬絲連綴而成。其花瓣潔白無暇,花形逼真,或含苞,或怒放,再配以紫紅色樹干,清高典雅的氣質(zhì)流露無遺。樹下點綴料石野菊花,并以青金石假山陪襯。畫琺瑯盆口沿及足飾回紋,盆腹以青色為地,滿飾纏枝花卉,色彩斑斕。 玉蘭是古代傳統(tǒng)的吉祥花卉,盆景中以玉蘭為主景的不在少數(shù),但從制作工藝和造景布局上看,此盆景當屬上乘之作。 清代宮廷陳設所用盆景大多是以金玉珠寶制作的像生盆景,以襯托宮廷生活環(huán)境的堂皇富麗。在四季寒暑分明的北方,這些像生盆景中的花果草木卻永遠鮮艷欲滴,絢爛奪目,且往往帶有明顯的吉祥寓意,成為宮廷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粉彩“二甲傳臚”圖鼻煙壺】 粉彩“二甲傳臚”圖鼻煙壺,清道光,高5.8厘米,口徑1.8厘米,足橫2.8厘米,足縱1.7厘米。 鼻煙壺小口、橢圓形扁圓腹、橢圓形圈足。腹部兩面均以粉彩描繪兩只螃蟹和蘆葦、水藻。外底自右向左署礬紅彩篆體“道光年制”四字橫排款。 乍看這件鼻煙壺上的圖案,似為常見的池塘小景,其實它是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二甲傳臚”,亦稱“黃甲傳臚”。我國古代科舉甲科及第者,其名附卷末,用黃紙書寫,故曰黃甲。清代科舉考試分為三級,即鄉(xiāng)試、會試、殿試。殿試亦稱廷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殿試名次分為三甲,一甲共三名,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明代科舉稱第二、三甲中的第一名為“傳臚”,清代則專稱二甲第一名為“傳臚”。 另外,“臚”的本意為陳述、陳列,我國古代以上傳語告下為臚,故“傳臚”亦指科舉時代殿試揭曉唱名的一種儀式。殿試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親御太和殿,傳臚官宣布第一、二、三甲名次,由閣門承接,傳于階下,衛(wèi)士齊聲傳名高呼,謂之傳臚。若再加以引申,“傳臚”泛指科舉及第。 由于螃蟹有堅硬之甲殼,而且《事物異名錄·水族蟹》:曰:“蟹之大者曰蝤蛑,名黃甲”。蘆葦之“蘆”諧“臚”音,因此,古人常畫兩只螃蟹配以蘆葦,寓意“二甲傳臚”或“黃甲傳臚”,藉此祝人官運亨通、前程似錦。 【三甲傳臚插屏】 三甲傳臚插屏,清,長80cm,寬78cm,進深30cm 插屏楠木邊座,屏框起陽線,線間浮雕燈籠錦。紫石屏心浮雕蘆葦、螃蟹,屏心一角篆書題簽為:天開黃甲。絳環(huán)板心委角開光中透雕螭紋卷草圓壽字,批水牙透雕蓮紋。透雕螭紋站牙,抱鼓式屏墩。此屏所雕蘆葦、螃蟹,取其諧音,意為“三甲傳臚”。 【青玉鳳蝠紋如意】 青玉鳳蝠如意,清,長42.7厘米。 如意青玉質(zhì),如意頭靈芝形,上飾蝙蝠銜符節(jié),配以靈芝紋。柄部修長彎曲,拱面上浮雕鳳紋和萬年青等圖案。 《晉書》記載:王敦“每酒后輒詠魏武帝樂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邊盡缺?!碧拼娙死钯R《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詩中有:“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之句??梢姇x唐時代,我國已有如意。當時如意的功能主要是用來搔癢。 作為工藝美術品的如意,以清代為多,明代亦有但今天已少見。如意的品類有琺瑯如意、木嵌鑲?cè)缫?、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strong>沉香如意等等??滴跄觊g,如意大量出現(xiàn)在皇宮。溥儀時期,如意仍是皇帝與后妃們的把玩之物,寢殿中、寶座旁隨處可見,取吉祥、順心之蘊義,甚至皇帝還以如意賞賜親近的王公大臣。 【銀鍍金壽字火碗】 銀鍍金壽字火碗,清晚期,高25厘米,直徑22.8厘米。 火碗銀質(zhì),由三部分組成,火碗、三角支架和小銀酒精碗,每部分可以分開。碗蓋及碗身鏨刻有壽字,三角支架設計為如意形,都充分體現(xiàn)出清宮器物紋飾上吉祥美好的蘊意。 “壽”字,是人們用來祈求長壽的一個圖符。自古至今由“壽”字演化的圖案達三百余種。其中有以單字表意的圖案,形長者叫“長壽”,形圓者稱“圓壽”或“團壽”等,也有多字表意的圖案,有“百壽圖”、“雙百壽圖”等,由不同形體的“壽”組成。“壽”字圖符在清宮中廣泛地運用于日常生活及禮儀生活中。更有將“壽”字圖符用于餐食制作中者,清代孔令貽向慈禧太后祝壽四品大碗菜中分別制有“萬”、“壽”、“無”、“疆”四字,餑餑四品中則有“壽字油糕”。 火碗為宮中暖餐具類,是宮廷中用來溫熱食品的器具。這件銀鍍金壽字火碗用于皇帝壽筵,做工精致,為清宮典型的御膳器皿之一。 【水滸人物圖紙牌】 水滸人物圖紙牌,清,牌長8.5厘米,寬0.4厘米。 紙牌是中國古代一種流行很廣的游戲,是由唐代的葉子格發(fā)展衍變而成。紙牌因其玩法簡單又富有刺激性,成為國人十分熱衷的一種游戲?! ∵@副紙牌是清宮后妃當年使用的。整副牌為120張,牌呈長方形,牌面以白色為地,四周飾黑、綠、黃等各色邊。牌面根據(jù)需要呈現(xiàn)不同的圖形,諸如“萬貫”類有一萬至九萬,皆為水滸人物;“索子”皆為貫錢的索形;“文錢”則以圖形表示。牌中圖案刻畫細膩,線條簡潔而神態(tài)逼真,是清代宮廷游戲中一件別具特色的游戲器具。 【骨質(zhì)麻將牌】 骨質(zhì)麻將牌,清,牌長2.3厘米,寬1.5厘米,高3.1厘米。 麻將牌是由明中葉的馬吊牌發(fā)展而來。其內(nèi)在結(jié)構和游戲規(guī)則都承繼了馬吊牌,是在長時間的游戲中同骨牌、紙牌等斗牌游戲相互結(jié)合、嫁接,從而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新的娛樂游戲。玩麻將牌在清末逐漸成為國人最喜愛的休閑游戲?! 〈烁甭閷⑴剖乔鍖m后妃們?nèi)粘S螒蛩?,以象牙為面,竹木背,?nèi)容以條、“萬”字為主,選材精美,造型別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宮廷麻將牌將民間所用牌中的“中”、“發(fā)”改為“龍”、“鳳”,體現(xiàn)了皇家的特色。 【朱漆描金澡盆】 朱漆描金澡盆,清,高31厘米,長110厘米,寬90厘米?! 〈嗽枧枋乔宕鷮m中使用的洗澡器具,木質(zhì),呈橢圓形,內(nèi)外皆髹紅漆,上有描金勾蓮紋和卷草紋,花卉紋飾飽滿富麗,色彩鮮艷。 【黃色緙絲鳳棲梧桐圖團扇】 黃色緙絲鳳棲梧桐圖團扇,清,長49厘米,寬33.5厘米。 宮扇作桐葉式。扇面于黃色地上緙織一棵梧桐樹,一只鳳凰獨立于樹干,湖石旁牡丹綻放。扇配四方紫檀木柄,通體刻“壽”字描金,兩端鑲象牙,系黃絲穗。此扇為雙面緙,配色自然柔和,緙工細致入微。 緙絲是中國傳統(tǒng)絲織工藝品種之一,歷史悠久,起源不晚于唐代,繁盛于宋代。在清代,緙織御制詩文書畫、梵經(jīng)佛像、服裝等大為流行,且工藝較前代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其中之一就是創(chuàng)造了雙面“透緙”技術,使織物兩面的花紋相同,線條清晰平整,特別適合裝飾插屏、扇子的使用要求,宮中有大量的團扇都使用了“透緙”的技術。由于緙絲工藝繁復,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說,由此可見宮中后妃生活的奢華。
|